投降的日本兵骨瘦如柴!体格隐喻战争胜败


1945年9月15日,几名日军放下武器投降。与二战前期相比,这些日本兵遭盟军步步反击,陷入困境,连吃饱饭都是奢侈。士兵的体格就是战争走势的标志,隐喻战争胜败,光从他们的体格看,也必是灭亡之军了。

这是抗战前期在练习刺杀的日军士兵。我们对日本人的印象是身材矮小,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甚至比日本兵还高,但抗战初期的日军虽然矮小,但较为精壮。图中可见日军士兵的手臂已练出较为明显的肌肉线条,说明这时候的日军营养较充足,训练强度也较大。

进入热兵器时代,虽然在战争中不完全是拼体力,但士兵必须体格强壮,才能适应战场艰苦恶劣环境,也才可能操控好武器。日本38式步枪不加刺刀就有8斤重,又很长,要想拿稳还要精确射击,没有一定臂力是不行的。尤其是拼刺刀时,爆发力和耐力至关重要,没有强壮的身体很难取胜。


正在制作食物的日军。与当时的西方国家军队相比,日军的伙食并不算多好,但比起当时的中国抗日军队又强太多。当时一名日军的战时伙食配给,主食是870克,蔬菜660克,鲜肉210克,盐5克,糖20克,此外还有各种调味品及清酒,甚至还有20支香烟。

这是日军在行军休息食用罐头。除了正常伙食,日军还配有饼干、压缩干粮、营养罐头、肉罐头、肉干、梅干等多种无需加工且方便携带的食品。

这是日军兵营使用的酱油桶。日本人的餐食制作很清淡,日本兵常常会浇点酱油下饭。

这是正在吃饭的远征军士兵。相比之下,中国军队的伙食很简单,许多士兵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仅有少数嫡系军队能供应充足,保证吃饱,但营养也不充分。

日军从乡间抢来一些羊。侵华日军除了上级发的补给,还经常掠夺百姓的粮食牲畜补充伙食供给,鬼子进村时枪尖挂一只鸡的形象,就是日军到处抢掠的生动写照。

日军正在接种疫苗。战争初期,日军一方面伙食补给充足,营养良好,另外医疗条件也比较好。在这方面日本人曾经吃过苦头,19世纪末日本人侵台以及甲午战争期间,日军因病死亡的人数远超战死人数。到了抗战期间,日本的医疗技术较为发达,注重战场卫勤保障和医疗救治。

这是日军吃的梅干饭。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每况愈下,物资愈发紧缺,从顿顿有肉到一块梅干下饭,还起名叫梅干饭,看起来像是日本的膏药旗。

这是在岛屿上向美军投降的日军。可以看出,2名日军较为瘦弱。士兵身体素质的下降,说明日本的境况已江河日下,再不投降,士兵们不被打死也要被饿死。从膘肥体壮到瘦骨嶙峋,这一对比也可看出,打仗就是打后勤,打仗就是拼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