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燥热实证——儿科急症治疗案例分享

儿科杂病急症在临床上也并非罕见,主要处理得当,是不需要住院治疗的。周三治疗一例儿科急症取得较好的疗效,疏理思路总结一下,分析一下案例。现详述如下:

赵儿,男、4岁,初诊于2019年1月16日。小儿瘦弱多病,矮小个子,体重偏轻,从无高热。近二周流涕、咳嗽,伴有腹胀、便秘、发烧3天,自购"吗咪爱"后大便通畅,停服仍腹胀,便秘。于医院、社康治疗无效,经邻居介绍来诊。查腹部鼓胀、腹肌紧张、叩鼓音,平脉浮滑、苔剥脱、黄厚腻。

初步诊断:太阳阳明合病 外寒内热证

病因分析:正气不足、风寒留连肌表浮络,则鼻塞流涕、咳嗽不止;内停宿食,宿便,化生燥热,气机不利,则腹胀、便秘、纳呆。治拟外散浮表之风寒,内清宿食宿便之伏热,驱邪外出,泻下安正。

处方:厚朴10克、炒枳实10克、熟大黄(后下)6克、炙甘草6克、苦杏仁10克、麻黄10克、生石膏30克、陈皮6克、黄芩6克、瓜蒌10克、前胡10克、升麻15克、荷叶6克、苍耳子6克、炒山楂10克 三剂 日煎一剂内服

午后微信咨询反映:高烧39度,是否用西药退热。中药服二次未见疗效,建议不使用西药,另煎中药一剂泡澡。泡澡后,体温降至38.5度,腹痛绵绵,频放臭屁,未见大便,于晚上9:39给予开塞露拉稀两次。

1月17日10点,体温仍是38.5度,孩子一直叫肚子绵绵作痛,大便不下,仍腹胀,考虑热结阳明,经气不通,腑气不降,嘱煮大白萝卜一个,芒硝20克,炖一个钟后,喝汤吃白萝卜。于午后三点左右泻下稀便二次,体温降至正常。

1月18日下午16:44 复诊:体温正常,叩腹部仍有微胀,纳呆,舌苔黄燥已退。拟健脾调肠消食、巩固疗效。

处方:厚朴10克、炒莱菔子30克、苦杏仁6克,荷叶6克,炒山楂10克、炒麦芽30克、玄参10克、炒枳实10克、炒白术24克、三七1.5克、紫菀10克、连翘6克、内金6克、金银花10克、牛大力15克。三剂 日前一剂饭后服用

方意:仿保和丸合枳术丸意,健脾消食调肠,升清降浊,小儿在饮食上很难控制暴饮暴食,容易伤食,导致停食在中,而影响脾之运化,在治疗上重在健脾消食,降污排浊,攻邪为首要任务。在整个治疗过程,非常感恩患儿家长之信任,配合食疗,完成了"及时通便"的工作。有非常多的家长是一见小儿高烧即送医院住院治疗,唯恐出半点差错,作为医生何尝不是提心吊胆?家长不敢决定治疗的决策,医生胆敢担当风险吗?医生与患者之间是唇齿之间的关系,也是要肝胆相照的。只有联手抗战方取得捷胜战绩!

孙思邈说,"胆欲大、心欲细、智欲圆、行欲方"。治疗急症,真要胆大,不放手攻邪,邪能退却吗?攻后调理,扶正才中的!治疗急症心得,疏理以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