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老師交流和溝通時候,你覺得有哪些原則和技巧?

石福晉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無論是學習、生活,還是其它方面給孩子更多鍛鍊的機會。但是很多家長卻用錯了方式,讓老師們非常的無語。

其實,能做到以下這幾點的家長,老師會尊重你,也會特別關照你的孩子。

1、不責備

很多家長過於偏愛自己家的孩子,當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誤,受到懲罰時,尤其是男孩子比較頑皮更容易受點皮外傷,有的家長在看見孩子身上有傷後,就開始責備老師,各種指責學校和老師,怎麼這樣對待自己家的孩子,認為自己家的孩子什麼都很好,不可能犯錯的。將錯誤全部推到老師身上。

這樣的家長不能夠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對待孩子的事情也不能冷靜分析和思考,這樣不僅對孩子的教育起不到積極的作用,還會讓老師對家長也產生看法。

2、不推卸

總是聽到有些家長對老師說:孩子全交給您了,你怎麼管都行;孩子交給您我們就徹底放心了,等等。

殊不知,這話既表達了家長對教師的信任,同時也暴露了家長沒有正確認識自己的角色與職責。

有教無育,何談教育?只教不養,何來教養?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家庭和學校,一個班級有那麼多的學生,老師難免會有些地方照顧不周,孩子的成績不好不僅僅是老師的責任,和孩子本身還有家長自己都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這樣理解和鼓勵老師工作的家長,會受到老師真心的尊重。

3、不要誇大或否定孩子

“不要大誇特誇自己的孩子,或者一味的去否定孩子”。有的家長喜歡在老師面前大誇特誇自己孩子有多麼多麼的優秀,也有家長一見到孩子犯錯誤,不分青紅皂白,就簡單粗暴地去批評孩子,甚至打孩子。這樣會讓老師因為你的表現,對孩子的教育產生畏難情緒,更談不上去過多的關注孩子了。

家長做了那麼多事,無外乎就是希望老師在學校能夠多多關照自己的孩子。其實,孩子的教育是一項複雜、長期、細緻的工程,想要孩子身心健康、學習優良,只靠老師關照是不夠的,家長是和孩子生活時間最長的人,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性格,才是最正確的選擇,你認為呢?


唐唐雲學堂


我們在新書《育兒基本》中,專門講到了如何與孩子老師有效溝通,與大家分享如下:



與老師有效溝通的九個原則與技巧

與老師的有效溝通之道,無非十幾個字:充分尊重、認真傾聽、如實表達、平等討論。當然,還有父母自己,要在孩子教育上切切實實地下功夫,不能簡單地把孩子交給學校和老師。

我們上小學中學時,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到八十年代中後期,那時我們所在縣城的中小學教育還相對粗疏,沒有家長會,除非發生很嚴重的事情需要叫家長,家長和老師,一年都見不到一兩次。

等到今天我們自己做家長,情況已經完全不同。學校每學期都有正式的家長會,每天接送孩子更是讓家長和老師經常見面,加上班級微信群、家長微信群,老師和家長的距離,前所未有地近,溝通孩子情況的機會,也前所未有地多。這當然是非常好的事,但如何與老師有效溝通,卻非常值得斟酌。

我這裡說的“有效溝通”,不是指與老師溝通的次數多少、時間長短、彼此態度有多積極、多熱情,而是指溝通的質量——這種溝通要真正能幫到孩子,對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有正面的作用。

從我們自己做家長的經驗來說,要做到和老師有效溝通,以下九個方面需要特別注意:


不說“我把孩子就交給您了”


接孩子時,常聽到家長與送孩子放學的班主任老師交流。好多家長會把“老師,我把孩子就交給您了”掛在嘴邊,也有更熱情更直爽的,“老師,我這孩子不聽話,您一定得嚴格管教他,要打要罵您別客氣”。說這話的家長是否真像說的那樣信任老師暫且不論,這種溝通真的是毫無效果可言。

其一,孩子教育的主要責任者,是父母,不是老師。孩子十八歲之前,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遠遠多於和老師在一起的時間,受父母影響的深度,也是學校和老師所遠遠不及的。把孩子送到學校、交給老師,父母的教育責任就解脫了,這實在是非常可怕的誤解。

其二,父母只要面對一個、至多兩個孩子,而一個常規的中小學班的班主任要面對的是三十幾個孩子。老師怎麼可能有那麼多精力對每個孩子都施以足夠達到父母程度的關注?“把孩子交給您”的託付,是強人所難。看到孩子的老師們每天六、七點鐘就到學校,晚上九、十點鐘還在微信群裡回答家長各種問題,我們常常感慨,教師和醫生,真是兩種最辛苦、壓力最大的職業,承擔著那麼重大的責任,每個人都對你有那麼高的期待,能夠堅持做下去而且做得好,真是一般人不敢面對的挑戰。

其三,“我把孩子交給您了”,態度雖然好,細究起來卻是一種拒絕溝通的姿態。這句話表達的是:孩子在學校的事,都是老師您的事,我們管不了,也不想管。孩子在學校真的出現問題時,持這種態度的家長,又很快可以找到替罪羔羊——是學校不夠好、老師不夠好,不是我們父母的責任。

所以,做爸爸媽媽的,既不要有“我把孩子交給您”的想法,更不需要藉此向老師表態。


不在放學時拉住老師提問


一些爸爸媽媽生怕和老師溝通不夠多,一有機會就拉住老師問孩子的情況,最常見的,是在老師送孩子放學時。“老師,某某最近怎麼樣?”“老師,xx的某科目有沒有點進步?”父母自然是關心孩子在學校情況的,但抓住老師就問,實在沒有必要,也並不合適。

老師在放學時間,注意力都放在孩子的秩序和安全上,沒有時間和家長做這種一對一的溝通。

再者,在老師並沒有準備和某個家長溝通孩子的情況時,您臨時發問,老師也只能臨時作答,即便這個孩子確實有需要和家長溝通之處,這種臨時問答也未必能切中孩子的問題。

還有,最重要的,孩子在身邊時,是和老師溝通的最差時機。老師可能有些話要對家長說,不一定適合當著孩子的面;家長可能有些話要對老師說,也不一定適合當著孩子的面。老師和爸爸媽媽熱烈討論孩子的紀律問題或者成績問題,而被討論的孩子就站在兩個人中間,這個可憐的娃,會是啥感受,何況旁邊還有他的同學、他同學的爸爸媽媽。孩子也要面子,也有自尊,大人應該尊重和保護他的自尊。

如果老師確實請家長在孩子放學時來溝通,我們的建議是,家長在徵得老師同意後,告訴孩子:“老師需要和爸爸媽媽談一談,你先到旁邊等一下爸爸媽媽好嗎?”如果老師需要孩子留下來,那麼儘量和老師一起,帶著孩子離開人群,不要把孩子置於被當眾批評的窘境,說完需要當著孩子面說的話之後,再讓孩子避開,談論那些不適合直接給孩子聽的部分。


認真傾聽老師的表述


老師如果需要和家長溝通,一定會專門安排時間,通過電話、短信、微信,主動聯絡。這是和老師有效溝通的最佳時機。要讓這幾分鐘、十幾分鐘的溝通真正有效,爸爸媽媽先要做到認真傾聽。

無論是孩子上課不夠專心、還是紀律不好、某科目成績有問題、和某同學鬧矛盾,家長都要先認真、完整地聽完老師的表達,之後再回復自己的看法,和老師討論。

不要一接老師電話就忙不迭地道歉、表態,“真是對不起,是我們的問題”、“回家一定好好教育”。老師主動和家長溝通,不是為了聽您的道歉、表態的,是要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家長不要先把自己變成準備挨批評的小學生。


把握要點,聚焦問題


傾聽完老師的溝通主旨,家長要確切把握到,老師要說的,到底是什麼。比方老師說“您孩子最近上課聽講不太認真”,您就不要再發散思維,“那我們孩子紀律怎麼樣啊,上課搗亂沒有”,“我們孩子某某成績好像不太好,是不是聽講不認真造成的啊?”

這樣的話,一通家長聯絡電話,很可能變成老師說老師的、家長說家長的,完全沒有聚焦問題,最後也談不上有效解決。

解決問題,首先要聚焦,準確定義問題是什麼,這樣雙方才能有就這些問題和解決辦法進行有效溝通的基礎。老師說的是“聽講不認真”,那就和老師認認真真地討論孩子為什麼聽講不認真,是被別的東西分了神、是課外班已經學過、到課上沒了興趣,還是孩子上課聽不懂,挖掘聽講不認真的原因,討論出解決辦法。


就焦點問題和老師討論


有效溝通,除了傾聽、聚焦,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展開討論,交流彼此的看法、分享彼此的建議。

一次小兒老師打電話,說是小兒最近在學校有點小脆弱,常常說著說著眼淚就撲簌簌流下來。

老師電話裡說著,我就趕緊想,這真是蠻奇怪的,小兒最近在家情緒沒什麼不對勁兒啊,自己玩得不錯,跟哥哥玩得不錯,作業也沒遇到啥困難,為啥啊?把這些情況講給老師,老師也奇怪,那到底是為什麼呢?

是不是因為小兒很喜歡老師,所以特別在意老師的看法,老師一和他溝通什麼小問題,他就覺得有點辜負老師的期望呢?和老師說了我的猜測,老師也覺得有可能。

老師建議,等孩子放學再和孩子溝通一下,從家長的角度瞭解一下原因。和老師就這個小問題的第一次溝通就在彼此都有收穫中結束了。


有技巧地和孩子溝通


這件事的後續,是和孩子的討論。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如果老師找我們溝通什麼問題,會馬上找機會和孩子溝通,但不會用批評的態度,也不會說“老師說了,你最近如何如何……,老師要求你如何如何……”

把老師的話,毫無技巧地傳達給孩子,甚至把原本不是批評的話變成老師的批評傳達給孩子,很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讓孩子覺得,“看看,老師又告我狀了,讓我被爸爸媽媽批評了”。這不但辜負老師和父母溝通的一番美意,還會對孩子情緒產生負面影響。

那天小兒一放學,就主動提起了這件事,正給了我們就此事和孩子展開討論的機會。

小兒說:“我有點想不明白啊,為什麼我最近和徐老師說話常常說著說著就哭了呢?”

媽媽問:“那你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兒嗎?”

小兒:“沒有啊。”

媽媽又問:“那你和別的老師說話,會哭嗎?”

小兒:“不會啊。”

媽媽引導:“那是不是因為特別喜歡徐老師,徐老師也特別喜歡你,然後徐老師問你什麼,或者提醒你什麼,比如作文要怎麼寫才會更好,你就覺得是自己不夠好,有點不好意思呢?”

小兒想了想,然後點點頭:“嗯,好像是的。”果真,被猜中了。

找到癥結,就好說了。倆大人你一言我一語開導起來。

“這沒什麼的,每個人都有優點,有缺點啊。”

“沒有人可以做到十全十美啊。”

“你只要做得足夠努力,老師就會看到。”

“老師問你什麼,或者說你哪裡做得還不夠好,是關心你啊。”

小兒想了想,“是啊,沒有人會做到十全十美,沒有完美的人啊”。

媽媽趁機說:“那我再跟老師溝通一下,你想明白這個問題了,可以嗎?”

小兒答:“好的啊。”

之後我們短信老師,告訴老師和孩子溝通的結果,老師也放下心來。這樣一件小事,就在三方的有效溝通下,輕鬆愉悅地解決了。


幫助老師瞭解孩子


一位老師要面對幾十個孩子,孩子個性、成長環境都各不相同,如果爸爸媽媽能在和老師的溝通中,幫助老師瞭解自己的孩子,會對老師和孩子都很有幫助。老師更瞭解孩子,會更容易因勢利導;老師知道如何因勢利導,孩子就不會從老師那裡感受到很大的壓力。

我們家的一件典型事例發生在大兒身上。兩個孩子上的都是比較寬鬆、自由的幼兒園,幼兒園對孩子注重引導、尊重個性,極少約束,我們和孩子都很享受幼兒園的那種氛圍。結果,大兒在上小學的第一天,就出現了一個很讓老師意外的小狀況。小學第一天活動比較多,大兒當時是小胖娃一隻,跟著跟覺得累了,就像在幼兒園一樣,席地躺下休息了。這可把老師給嚇到了,放學後趕緊找孩真心媽媽進去談談。

真心媽媽聽明白了狀況,就告訴老師,孩子從一歲多起,就在一家寬鬆的幼兒園,那所幼兒園沒有學前班,不對孩子做嚴格的學前訓練,所以孩子還不太習慣小學的要求。後來又跟老師說了一些我們的育兒理念,請老師不要著急,給孩子多一些時間適應。

真是非常感謝孩子的老師,不但特別耐心地聽完了孩子媽媽的解釋,還特別有耐心地在之後一兩個月對孩子格外寬鬆。學期剛剛過半,孩子就完全適應他的小學新生活了。


和老師交流教育理念


作為孩子的第一教育責任者,爸爸媽媽需要不斷學習,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而且在可能的情況下,也和老師分享、交流家長的教育理念。

大兒小學大約三級時,語文課程中對作文的要求開始加強,他雖熱愛閱讀,但對寫作文似乎不是特別熱衷。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有些擔心,怕孩子拉下成績,就打電話和我們溝通。孩子爸爸告訴老師,語文上我們更重視閱讀,對一時的成績不是特別在意,請老師也不要著急。

老師聽到我們不著急,也放下心來。後來老師在班裡組織讀《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名著,孩子成了最熱衷的參與者之一,寫作文也慢慢不覺得有壓力了。

我們還非常感謝大兒初一正式開學前,班主任老師的家訪。那一次,老師利用一個暑假,訪問了即將接手的班級的每一個家庭。這真是非常專業的事,老師可以藉此瞭解孩子和他們的成長環境,家長也可以藉此難得的機會和老師交流自己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對於孩子在學校的學習以及後續家長和老師的有效溝通,都會特別有幫助。


尊重老師和老師的專業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爸爸媽媽要真正尊重老師、尊重老師的專業。這是有效溝通的基礎。

不用說什麼尊師重教、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大道理,單是為孩子在學校對老師要求的遵從、配合考慮,家長在孩子面前,就應該表現出對孩子老師的足夠尊重。有些家長,面對老師時,滿口信任,但內心可能並不以為然,更糟糕的是,有的爸爸媽媽還會當著孩子的面,表達對老師的諸多挑剔、不滿。

家長對老師的態度如此,孩子對老師的態度又會如何?對老師的要求,又能聽進多少?當著孩子說老師壞話的爸爸媽媽,您對老師的態度,最終都會體現在孩子對老師的態度上,然後體現在孩子在學校的學業和非學業表現上。

尊重老師的專業,同樣重要。老師是專業的教育工作者,每天面對那麼多孩子,會有自己的專業眼光去發現孩子的問題,給家長提出建議。作為父母,應該充分尊重、信任老師的專業水準。既不能對老師的話以“回家好好教育教育”來隨意敷衍,更不能覺得自己比老師高明得不知道多少,抱著批評的態度對老師的溝通隨意挑剔。

說了這麼多,與老師的有效溝通之道,無非十幾個字:充分尊重、認真傾聽、如實表達、平等討論。當然,還有父母自己,要在孩子教育上切切實實地下功夫,不能簡單地把孩子交給學校和老師。


歡迎關注我們的育兒頭條號“真心爸媽”,我們將在其中繼續分享養育兩個孩子的思考和方法。


真心爸媽


孩子兩歲多,馬上也要去幼兒園了,也在摸索著與老師的相處之道,在我看來首先對老師要尊重,無論你是哪個行業,無論你是多大的官,管多少的人,老師總歸是你孩子的老師,需要你以及你的孩子同時尊重。不要在老師面前擺架子,平等交流。

其次,尊重自己,與老師溝通要做到就事論事,不低聲下氣,就算孩子錯了,家長也是有尊嚴的,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會,天生就能做得好,既然錯了幫助孩子好好改正就行,沒必要低聲下氣、委曲求全,也不能一味的聽老師的數落,做到不卑不亢,理性交流,與老師積極的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三,尊重孩子,不要當著老師的面數落、打罵孩子,給孩子留點尊嚴,要教育回家關起門來教育。自己都不能好好處理孩子的問題,全都指望老師又怎麼能行。

第四,面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態度一定要誠懇,虛心接受,回家找恰當的時機對於這個問題好好的跟孩子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爭取改正這個錯誤。

最後一點就是與老師交流的時候一定要了解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最好能耐心點、細緻點分析為什麼會發生這類問題,這樣才有利於幫助老師解決問題。


甜寶愛學習


我的孩子剛上一年級,我不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比較重視孩子在學校的適應性、紀律意識、與同學相處等等。所以和老師交流的問題比較有開放性,老師也樂於和我交流。因此我覺得和老師交流要注意:

1.對老師要尊重。不要認為把孩子交給了老師,家長就沒有任何責任了,總是用質問的口氣說話,老師一定不會高興。

2.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結合。可以和老師談談自己對孩子的評價,然後讓老師反饋一下學校的表現,兩相結合,看在家應該怎麼配合學校教育。

3.不要唯分數論,要看到孩子的進步。不要一味盯著分數,孩子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要肯定孩子,也要肯定老師的付出。


藍藍湖


一、不要等到孩子有了嚴重問題才去找老師。在輕鬆氣氛下家長就應與老師互相認識、交流,這樣對孩子的問題交換看法時,相互之間很少保留意見。    

二、所有的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犯錯誤是偶然所為。請家長們不要忘記,老師負責的不是一個孩子。凡是對這種情況表示理解的家長,從一開始就會贏得老師的好感。    

三、即使家長很生氣,而且家長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家長與老師交涉之前也要對老師好的一面加以肯定。    

四、即使家長希望老師聽聽自己的意見,也不要傷老師的面子。較好的做法是:首先要讓老師感覺到,家長的看法是正確的。當老師真正意識到家長的看法是有道理時,老師是能夠認真聽取家長意見的。    

五、不要因為不好意思而不談一些比較重大的家庭問題,尤其是影響到孩子平時表現的家庭問題,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但只有這樣,才能在孩子出現異常時,及時獲得老師的理解。    


航媽16


做家長的關心孩子,希望遇到一個好老師,能夠溫柔一點,善良一點,善待自己的孩子。遇到跟老師溝通交流的時候,都是千恩萬謝,恨不得跪下磕頭。這都是長情。有一個老師朋友師德差,後來就不和他來往了,一次請他吃飯,酒後亂說,“遇到不客氣的同學家長,我很有辦法,找個小事讓他孩子站起來,不讓他坐下,兩次就讓他喪失人生的信心。”。我聽後一驚,小時候就有老師這樣對待過我,真的導致我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印象是數學老師,後來數學一直不好了。有句話叫做,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和老師交流要慎重,不要亂說,不要發洩不滿,因為發洩了也沒有用,你孩子還在人家班裡。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見面要提一點小禮物。意思意思。

第二,不管你有錢還是有權 一定要對老師敬重,不管老師年齡大小。教師薪水低,就剩下敬重了,如果起碼的禮貌都沒有,能對你孩子好嗎?

第三,要學會聆聽老師的評論,而不是你滔滔不絕評論自己的兒子。

第四,你兒子學習程度老師很清楚,你就不要提一些達不到的要求。


第五,不要吹噓你有錢有權,會讓老師反感,或者對你金錢索取,對你孩子教育並無益處。

第六,不要和老師套近乎,就事論事.儘量少說話,除非你非常會說話,老師最喜歡斤斤計較。

第七,見老師一定要買一身得體衣服,必竟狗眼看人低。人情冷暖自知。

做到以上就差不多了


秋沅


和孩子老師溝通,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家長真真切切的尊重孩子的老師,理解老師,知道老師的辛苦,能以同理心來對待孩子的老師,在細節上不要糾纏,抓大放小,寬容禮貌,這是溝通的前提。

家長首先要考慮老師教一個班裡的孩子非常辛苦,尤其是低幼年級的小學生,他們的行為規範還沒有樹立起來,是老師在培養孩子的各種品格~學習品格、行為品格、語言品格的能力,過程中師生、生生間都會有摩擦,所以,家長保持一顆淡定從容地心,充分的信任孩子的老師,家長只有信任老師,老師才會認真的教育孩子,才會無後顧之憂。

不要說我危言聳聽,我自己是老師,我太知道這裡面的事情了。

現在老師的教育觀念已不是從前了,主要是教育體制和教育規則導致老師不敢教育孩子了~家長動輒就打教育局電話投訴老師;要不就上當地的民生網發個帖子,再不就但校長那裡反應情況,老師還沒怎麼著你孩子呢,家長就先怒了。

也許只是個別的家長和老師出現這種情況,但是,整個教育行業的所有老師都會明哲保身啊,如果不遇到通情達理的家長,哪個老師傻到自己找事,躲還來不及呢。

所以和老師溝通一定要真誠,不要老盯著老師的毛病,畢竟人無完人,家長髮自內心的信任孩子的老師,老師會感知到,老師會心裡有數,教育起你的孩子來依據自己感知到的“數”來對待你的孩子。

我還可以告訴大家,要想讓老師喜歡你家的孩子,首要要讓老師接收你,這樣說可能覺得我過分了,但是,當你遇到一個事事和你唱反調的家長,事事都有意見的家長,老師唯恐避之不及的家長,老師會喜歡你的孩子嗎?

和老師溝通,推己及人才可以。


靜水141699174


老師首先是人,不是神,他們也跟我們一樣希望被理解,希望被認可。這是前提,但老師和家長之間的微妙關係,處理時候應該注意一些技巧的。

1、首先家長心裡上要承認,老師對孩子的態度不止跟孩子有關也跟家長有關。我一朋友,她家女孩,上高中。她自己就不認可老師,所以孩子在學校有點問題,老師批評孩子後,她從不找孩子問題,覺得老師說話刻薄難聽等等,有一次孩子班任給她打電話說,孩子在課堂上睡覺,她說,孩子困就讓她睡一會,碰到這樣家長哪個老師不崩潰?結果孩子在學校也跟老師頂嘴,跟老師關係很緊張,孩子學習本來挺好,現在開始下滑。老師也是人,每個人都有本身性格的優缺點,只要老師大方向沒問題,作為家長應該在孩子面前儘量維護老師。孩子心智還不是很成熟,喜怒哀樂會很明顯的表現出來,大家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老師,會很喜歡討厭你的學生嗎。當然作為老師,包容孩子,感化孩子,這是應該的。但作為家長也別挑戰老師的耐性。孩子不喜歡老師的話,直接影響課堂聽課狀態,孩子學習成績會下降。按概率來說,大多數老師是好的負責任的,理應得到家長的支持。

2、其次跟老師溝通時候,維護老師同時也要維護自己孩子。你信任自己孩子,老師才信任你的孩子。我兒子上小學時,課堂上跟同桌打起來了,我和兒子同桌母親(為表述簡單,稱為A吧)被班任請到學校。老師特點是開始批評孩子,這時候A開始數落他家孩子“在家也不省事,他姥姥也是老師,也拿他沒辦法,回家作業也不認真寫,我也頭疼”等等,我特別驚訝竟然還有這樣的母親。我接到老師電話第一反應是,我兒子特別善良,不會輕易動手打別人的。跟老師溝通時,告訴老師:“我兒子心底善良,很少跟同學打架,晚上回家會跟孩子溝通教育的”。後來兒子不跟A的兒子同桌了,再後來聽兒子講,班裡同學都不跟他玩,老師也不怎麼管他。

3、跟老師交流時候注意言談舉止,給老師留下有素質有教養的好印象。這時候老師意識裡有“看父母孩子就差不到哪兒去”的想法。每次去給兒子開家長會,有遲到的,開會手機響的,當孩子偶爾遲到時,老師會聯想到你的遲到。孩子偶爾違反學校紀律時,會聯想到你響起的手機鈴。我們談業務時,給領導彙報工作時更注意自己形象,難道孩子老師不比客戶、領導重要?孩子在成人前接觸最多的人,除了父母就是老師。

重視自己孩子就重視孩子的老師。


高三媽媽日記


在孩子幼兒園和小學時,我都跟老師保持了積極、順暢的溝通,以下原則和技巧是我遵循的,分享給大家。

1、尊重老師。

老師的專業是教育孩子,她們有專業知識和專業經驗,我們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或學校,實際上是認可了老師們的專業水平,所以在跟老師溝通時,首先要尊重老師的專業性。在這個前提下,跟老師在愉悅的氛圍中交流。

2、積極交流,不被動等待。

每位老師都要面對很多孩子,尤其是在公立學校,一個班40多個孩子,一位班主任要照顧如此多的孩子,實在很辛苦,也會分身乏術,不可能對你的孩子瞭解和關注的面面俱到,所以,需要我們父母積極跟老師聯繫和交流,而不是被動等待老師的通知。

但積極交流不等於天天打擾老師,有些父母非常關心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和表現,天天在QQ或微信上給老師留言,這種方式也是不可取的,因為老師的時間非常寶貴,如果要應付家長們隨時的留言和詢問,實在難以做到。

最好的方式是一段時間(比如一個季度)約老師面談一次,跟老師提前約時間,這樣讓老師有所準備,也能保證交流的效果。

3、送禮不可取。

送禮是現在很多家長的常見做法,似乎送禮給了老師,老師就會更關注你的孩子,孩子的學習就會更棒,這不是一個好的做法。

過年過節送一些小禮品給老師,無可厚非,但千萬把送禮這件事功利化、世俗化了。

4、不能要求老師對孩子嚴加管教之類。

父母始終要明白,孩子的教育,主要的責任是父母,而不是老師。

老師對於孩子的責任,主要體現在知識的傳遞上,這並不意味著孩子交給了老師,一切都依靠老師了。

我一直不理解為何要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嚴加管教,難道你的孩子已經是你無力教育了嗎?需要找一個機構來嚴格約束?何況,教育並不是約束,而是打開,通過發現孩子的天賦和個性,打開他對於學習的興趣,打開他對於知識的渴望。

所以,抱著讓老師約束孩子的想法,不是合理的做法。


熊爸爸講歷史


自己的孩子表現優秀,家長跟老師溝通基本不需要技巧也沒有多少原則,因為雙方已經通過孩子這座橋樑建立起了良好的信任;孩子表現差強人意的家長跟老師溝通就明顯底氣不足謹小慎微,因為孩子在學校的不討喜歸根結底都需要家長來承擔後果,家長也要跟著受連帶責任,孩子受罰家長一起受訓,總不會有家長開老師的批鬥會吧?個別強勢的家長也許會主動出擊把自己孩子的各種不優秀歸結於老師的業務能力不足,也有個別勢利的老師對財大氣粗的學生格外關照,總體來說,孩子優秀家長和老師都感覺輕鬆愉快,孩子壞習慣多家長再有錢使用各種策略也不見得在老師心裡一定討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