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mllmtv


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差,主要體現在遇到困難難以走出沮喪情緒,不敢面對新挑戰,輸不起。孩子的行為,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影子。

  • 情緒難平復

曾經在玩具店門口看到過大哭大鬧的孩子,孩子要買玩具,媽媽不買,孩子就滿地打滾,連哭帶嚎。有的媽媽聽之任之,讓孩子繼續哭鬧,有的媽媽覺得丟人,就給孩子買了想要的玩具,還有的媽媽,直接提高嗓門教育孩子,你哭我喊,場面尤其壯觀。

孩子的哭鬧,可以看做是孩子遇到挫折的試探反應,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行動方向。

上這三種做法都有問題。

孩子哭鬧,父母無動於衷,孩子可能會覺得無趣,停止哭鬧,但孩子心裡會埋下冷漠的種子,爸爸媽媽不在乎我。

孩子哭鬧,父母就妥協,孩子會覺得哭鬧是很好的武器,以後會經常用來威脅父母。

孩子哭鬧,父母更生氣,直接大喊大叫,更是給孩子做了錯誤的示範,以暴制暴,情緒失控,是面對問題應該採取的方式。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什麼呢?孩子哭鬧,父母要抱起孩子,拍拍孩子,溫柔的說“不”,解釋不能買的理由。讓孩子明白,哭鬧並不能解決問題,只能作為發洩情緒的方式。

父母的情緒處理方式會影響孩子。孩子會和父母越來越像,就連說話,嘆氣的方式都如出一轍,就是這個道理。

  • 沒有規則意識

孩子上圍棋課,圍棋老師告訴家長說,回家之後陪孩子下棋,要讓孩子有輸有贏。比如玩5局,要讓孩子贏3局,輸2局。讓孩子既能體會到輸贏,又不至於輸的太多失去了興趣。

圍棋還有明確規則的遊戲,父母即使放水讓著孩子,還是有規則在。還有很多的遊戲並沒有規則,輸贏掌握在父母手裡,當然,有時候也掌握在孩子手裡,遊戲就是一場博弈。

朋友和孩子玩撲克牌,遊戲規則完全是隨心所欲,孩子說什麼就是什麼。於是,撲克牌裡的大王和小王所向披靡,只要一出現,就能把所有的撲克牌吃掉,而大王和小王,遊戲開始前孩子就已經攥在了手裡。

沒有規則的輸和贏,給孩子的世界帶來了混亂,為什麼和媽媽玩牌我每次都能贏,出去和小朋友玩,和別人玩就總輸呢?

家,是講愛的地方,但家,也是教會孩子規則的地方。尊重規則,敬畏規則,才能讓孩子適應規則社會,明白輸和贏真正的含義。

  • 錯誤的歸因方式

歸因,是對行為,事件原因的推論。社會心理學家一致認為歸因非常重要,向內歸因,是歸因到自己身上,向外歸因是歸因到其他人或環境。不同的歸因方式會改變人生態度。

孩子摔倒了,怪地不平,就是向外歸因。怪自己沒看清楚,就屬於向內歸因。為什麼說歸因方式不同,會影響人的人生態度呢?很簡單,

歸因到自己身上,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進而解決問題。歸因到別人或環境身上,你又沒能力去改變別人,最後的結果只能是把自己變成怨婦和憤青,怪這混亂的社會,怪這複雜的人性。

父母慣用的歸因方式,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如果父母每天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把問題都歸結到社會和其他人身上,孩子也會學習,把遇到的問題歸成別的因素,變成甩鍋達人,甘願成為受害者,從此遠離挑戰,在自己的安樂窩裡度日。

03 傘:解決孩子抗挫折能力差,父母是關鍵

分析完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可能的原因,解決方案就呼之欲出了。

  • 對症下藥,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

提高情緒管理能力,用正確的歸因方式來看待挫折,尊重規則,幫孩子建立規則意識,父母通過積極的引導,在孩子面對挫折時,就能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看待問題,通過提高自我來解決問題。

還是用考砸了這個問題來舉例,接受孩子的沮喪情緒,和孩子一起,共同面對這個事實。分析考砸了的原因,知識掌握不夠好,還是答題不認真,還是自己潦草,還是努力程度不夠,找到原因,對症下藥。把不熟練的知識掌握好,養成認真專注地好習慣,一次考砸了沒關係,通過努力可以改變結局。

以上幾點都可以幫助孩子緩解面對挫折時的不適感,提高抗挫折能力。但對孩子來說,真正的抗挫折能力,其實是來自於父母對待挫折時的態度,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父母抗挫折能力的翻版。

  • 父母以身作則,才是終極解決方案

父母要按照以上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才能真正影響孩子,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在人民日報的文章《教育改革要從家庭教育開始》裡,提出了家長的五個層次:第一層次:捨得給孩子花錢;第二層次:捨得為孩子花時間;第三層次:家長開始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第四層次:家長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第五層次:父母盡己所能成就自己,以身作則幫助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懂得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道理都會講,但真正行動時才會發現理論和現實的差距。我們教孩子過馬路遵守交通規則,自己卻經常闖紅燈,橫穿馬路;我們讓孩子遇到問題時冷靜沉穩,樂觀積極,自己卻悲觀的看待世界萬物,一副懷疑全世界的態度;我們希望孩子成為頂天立地的人,希望他們有幸福快樂的人生,我們自己卻並不相信這世界的美好。

長此以往,孩子也會困惑,我是該照著爸爸媽媽說的去做,還是照著爸爸媽媽做的去做?

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你不能打著麻將,玩著王者榮耀,然後告訴孩子,你要好好學習,不能玩遊戲,不能賭博,這樣的話也沒有絲毫的說服力。


媽媽充電屋


從一歲多,我就發現孩子膽子特別小,比如,連離床只有五六十釐米的窗臺都不願意上,而且非常怕見陌生人,還有,到了晚上不敢一個人在屋裡待著,甚至天剛黑的時候連大人上廁所也要跟著。

那時候我特別著急,第一步開始鼓勵孩子往窗臺上爬,爬上去之後,可以坐在窗臺上,把腿耷拉下來,這樣孩子的視線會離床很近,讓孩子感覺很安全啊!其實沒有什麼可怕的!這時我就講給孩子說:“你太厲害了,像你這麼大的別的孩子肯定還不敢往上坐,你太勇敢了!”並告訴孩子子:其實沒有什麼的。孩子這時看看自己的位置再看看床,也就不害怕了,在我的多次表揚並鼓勵下,也就有一股衝動——想再嘗試一下的慾望。這樣在我的鼓勵和孩子的衝動下,反覆做了幾次,伴隨著我的誇獎,孩子樂此不疲的做著這個遊戲,這樣過了幾天,我還是用鼓勵、誇獎的辦法讓孩子可以在窗臺上走(是在大人確保窗戶安全的情況下),到後來可以從窗臺上往床上跳,這樣就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和膽量。

有些家長可能不理解,這樣孩子可能很危險,我上面所說的是我的孩子屬於膽小懦弱的類型,那麼要是特別膽大的孩子,就不要再鼓勵了,要時刻給孩子講:做各種各樣遊戲的時候,如果不注意安全,有可能帶來的極為嚴重的後果,要強化孩子如果不注意安全造成嚴重後果的 “嚴重性”。

我時常帶孩子去公園玩,孩子五六歲時,遊樂場裡有很多大型遊樂設施,還有一些氣墊玩具,只要稍有一點刺激、快速或是爬高的遊戲,孩子都不敢玩,這時的孩子其實自尊心很強,即便孩子不敢玩也不會說是自己不敢,大多會說自己“不想玩”,可是從孩子的眼睛中,卻看到了極其嚮往的眼神。     

有一次我們全家去植物園,我們經過“激流勇進”這個遊樂設施時,看到玩激流勇進的人歡快的大喊大叫,孩子看的眼都直了,很是嚮往。

我說:想玩麼?孩子說:不想玩,沒意思,說著要拉著我走(自卑),可是眼睛還在看著遊戲中的人們,而且情緒特別低落,走出去幾步之後,我就低下身跟孩子說:爸爸特想玩,可是我又不敢,想讓你陪我一起玩,因為我知道你是個特別勇敢的孩子!就這樣多次做工作之後,孩子答應和我一起玩。

我和孩子坐一個座位,我把孩子摟在懷裡,並鼓勵孩子:我們兩個都是勇敢的人,只有那些膽小鬼才不敢玩這個遊戲,孩子這時也信心倍增,就這樣我們激動得玩了一次,下來後我對孩子說:這有什麼呀!不過如此,以前我還不敢玩,太謝謝你了,你太棒了,要是沒有你陪著我,可能我這輩子都不能享受這個遊戲的快樂,要不我們再玩一次吧?孩子高興地說:好啊,好啊!太好了……(這時的孩子非常自豪)這樣我們又玩了一次。

這次下來後,我問孩子:感覺怎麼樣?孩子說:太好了,太刺激啦!我說;要不我們再玩一次,這次我們倆分開坐,我坐前邊,你坐後邊。孩子因為已經玩了兩次,心裡有底了,更喜歡這種刺激的感覺,就說:沒問題!就這樣我們又玩了一次,孩子已經完全沒有了害怕的感覺,我又鼓勵孩子:你自己再玩一次吧!當你往下衝的時候我給你照張相。孩子略微遲疑了一下,立刻答應:好!這一次下來以後,我又鼓勵孩子單獨玩了兩次,孩子下來以後跟我說;謝謝爸爸,回家以後把這次玩     激流勇進   遊戲這件事寫成了一篇小作文,之後接連好幾天都沉醉在那次遊戲裡。

我還經常對孩子說: 做任何‘沒有做過的事之前,不要說我不行,在心裡要時常告訴自己:沒有做過我怎麼知道不行,別人能做的我肯定能做,可能會比別 人做的還好,我有什麼理由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我就是最棒的!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天性弱的一方面,和強的一方面,如果孩子感覺最親的人,也就是我們家長都嫌棄她、看不起他,那麼孩子這方面就會更弱,會更沒有自信,也就更自卑。

如果因為孩子不敢玩這個遊戲,我就指責孩子,說孩子是個膽小鬼,那麼孩子心理會想;我就是個膽小鬼,因為連爸爸媽媽都看不起我。

    反之;如果在孩子天性弱的方面,我們家長能及時給予鼓勵,就會增強孩子的自信,才能使我們的孩子全面發展;也就是弱的方面逐漸強起來,強的方面更強,也就是常說的 “均衡發展”。

2009年夏天(孩子九歲),我帶孩子去唐山月陀島玩,那裡有一個水上的 “拓展遊樂設施” ,我們玩的第一個設施——爬一個斜的軟梯。

孩子爬了兩三磴,因為晃得厲害就下來了,我就跟孩子講解爬這個設施的訣竅就是保持腳下軟磴的穩定,我就示範給她看,因為我之前也沒有玩過這種設施,所以心裡也是極為緊張、害怕,但是為了孩子能在困難面前不退縮,我還是硬撐著爬了上去。下來以後我就鼓勵孩子:“你肯定能爬上去,我這麼笨重的人都爬上去了,你這麼靈活的一個小孩,只要掌握好裡面的訣竅,就一定沒有問題。”

在我的鼓勵下,孩子開始小心的往上爬了,在剛開始的兩三磴,孩子按照我之前跟她說的竅門試了試,感覺很好,就這樣順利的爬了上去,下來以後,孩子撲向我說:謝謝爸爸。這之後孩子把所有的設施玩了一個遍,再也沒有害怕的心理了。

 

結果: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擁有自信和勇氣和不畏懼困難的心理是最重要。假如,運動員在比賽之前,心裡想:我肯定能打敗對手,這樣的比賽往往能獲勝,反之,還沒比賽就怕了,那麼比賽的時候很難贏了,這都是一個人的自信和勇氣的起的作用。

天下沒有一個天生的奧運冠軍,每一個冠軍都是一天一天刻苦訓練出來的,我們家長要及時發現孩子的短板,一點一點去幫助孩子提高,而不是指責孩子。

所以從小培養孩子遇到困難不畏懼,勇於挑戰最重要。

格言: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成功,並因此形成坦然面對一切困難的的心理狀態。

自信源於成功的暗示,自卑源於失敗和恐懼失敗的暗示。

勇氣就是在挑戰面前勇往直前,永不言敗的精神力量。

對於膽小懦弱自卑的孩子來說,家長對孩子的幫助,讚美,鼓勵,是孩子獲得自信和勇氣最終有效的方法。


田樹立新本源教育


1,培養孩子自己摔倒,自己爬起的堅強性格

我記得在一擋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中,著名拳擊手鄒市明的兒子與別一個小孩摔跤。鄒市明的兒子本身就小一些,幾次都被大孩子摔倒,但是鄒市明的兒子,不僅沒有哭,還一次比一次堅強地爬起來跟大孩子摔跤。看過這期節目的人,都被鄒市明的兒子感動,併為他的兒子勇敢點贊。

事後鄒市明透露說,他平時就教育孩子,在哪摔倒,要在哪爬起,只有自己堅強爬起來的人,即便是輸了,也會得到大家的稱讚。

2,培養孩子要有夢想

在孩子的學習當中,難免遇到困難、挫折,有時產生挫敗情緒都是正常的事。而培養孩子要有夢想,就可以在挫折面前激動勵自己不斷付出努力,戰勝困難,能夠很好地促進孩子成長、改變、進步。

這就是說夢想可以作為推動孩子前進的動力。有了夢想讓孩子知道實現夢想是要努力的,讓孩子知道無論遇到困難也好、順利也好,都要向前衝,只有向前衝才能實現夢想。

3,讓孩子多讀一些成功名人傳記

人是需要激勵的,尤其是孩子。

讓孩子多讀一些名人傳,如《貝多芬傳》、《托爾斯泰傳》、《凡·高傳》、《拿破崙傳》、《富蘭克林自傳》,還有著名的《居里夫人傳》等。

通過讀名人自傳,讓孩子知道每個人成功都是付出巨大的努力,在孩子面對挫折的情況下,很好地激勵孩子如何戰勝困苦,要有勇於奮發向上的精神。

以上就是我對孩子提的三點抗挫折的方法,希望孩子們明白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大大小小的挫折都是有的,只要自已明白這個道理,就可以勇敢地戰勝挫折,奮力向前。對不對?歡迎留言說說。






千年古縣將相故里


現在的孩子都是慣著長大的,承受不起一點的壓力和挫折。我建議通過以下各方面來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一,在家長的引導下,讓孩子從小參加一些挑戰性的遊戲活動,增強孩子的抗挫能力。

二,不要隨便滿足孩子的要求,讓孩子通過努力 ,完成一定難度的任務才能獲取,給孩子一種挫折感 ,從而來增加孩子的抗挫能力。

三,通過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特別是體育比賽,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弱點,知道成功和失敗是很正常的現象,不怕失敗,能多次品嚐到失敗的滋味,從而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四,讓孩子正確面對自己學習的不足,克服困難,爭取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在困難中提高學習成績,從小能承受失敗和挫折,長大了才能勝不驕敗不餒,成為一個優秀人才!


愛文學的老頭


抗挫折能力,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是指人們為實現預定目標採取的行動受到阻礙而不能克服時,所產生的一種緊張心理和情緒反應。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我認為,先要解決“環境”問題。現在的孩子啊,一出生就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父母細心的呵護著。這些大人們總是幫孩子搭理生活中的一切事物,讓他們成長的無憂無慮,不受一點挫折。相反,當小孩遭遇挫折時,父母就心疼的不得了,自己先為寶寶的挫折找理由,或者幫助孩子彌補過失。這樣做,孩子不懂得什麼是成功、什麼是失敗,抗挫折能力非常的差。其實,環境可以造就人的個性,小孩的可塑性很強,讓孩子遭受點挫折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其次,要給孩子抗挫折的勇氣。現在的孩子不能面對失敗結果,什麼都不想輸,什麼都覺得輸不起。這樣的心裡主要出自於長輩們對挫折的定義。其實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要從小就開始的,要讓孩子明白失敗是成功之母,要教育孩子如何去面對挫折,如何把糟糕的事情做好,培養孩子具有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戰勝挫折的態度,讓他覺得這點挫折又算得了什麼呢!


君子之邀


我們常常可以聽到一些令人震驚的新聞:“十歲女孩因上學帶糖果被老師批評墜樓身亡”、“安徽一學生因被老師用紙筆拍頭部後自殺”……


根據《中國兒童自殺報告》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可以說,太多的孩子因為錯誤的教育方式成為了溫室裡的花朵,就算是一點點生活中的小事,也足夠讓他們的玻璃心瞬間碎掉,留下無盡的悲痛。

不知道父母有沒有發現,現在的孩子最聽不得批評,也最不愛道歉,大人的一句批評,就可以讓孩子特別敏感,甚至發脾氣、使小性子,一味地讓周圍的人包容他。

於是很多家長越來越提倡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認為一定要製造機會,讓孩子們吃點苦頭,嚐嚐受挫的滋味。

可是,往往卻適得其反。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刻意尋找所謂的挫折機會,去“折磨”孩子,而是放開我們的手,讓孩子有機會面對生活中最真實的問題,並協助他們掌握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樂觀面對生活中的挫折。

1.挫折教育不是製造挫折而是學會放手

事實上,我們一提起“挫折教育”,就會聯想到要讓孩子吃苦、去體驗沒有父母呵護的生活,認為挫折教育就是批評孩子、罰站、不給孩子吃飯、與孩子較勁、讓孩子服輸……這些,都是對挫折教育最大的誤區。

孩子的玻璃心,並非是因為生活中的挫折不夠,而是父母過多的保護。

相信每位家長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覺得為自己的孩子花再多的錢、再多的精力都不在乎,願意為孩子包辦一切,但是,現實的情況卻是,再多的金錢也無法為孩子買來一顆堅強的心。

正是因為平時沒有經歷過拒絕與挫折,所以一旦遭遇,孩子才會倍感痛苦;也正是因為家長總是無條件為孩子擺平一切,孩子壓根不知道什麼是挫折,更別說是如何應對生活中的挫折了。

所以,孩子的玻璃心,大部分原因還是來自於父母。如果父母總是在孩子“摔跤”前極力地制止他,也就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失去了一個個面對失敗、直面困難的機會。

而在孩子從小到大整個探索世界的過程中,最不缺乏的就是挫折和困難:他們會抓不到自己喜歡的球球、沒辦法搭建成功心裡想要的積木房子、在比賽中得不到想要的名次……

也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困難,成為增強孩子直面困難和失敗的武器。

因此,我們不需要刻意製造挫折,再嘗試將生活道理講給孩子們聽,而是選擇放開我們的雙手,讓孩子直面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困難,幫助他們學會克服困難的方法。

2.該失望時讓孩子失望一回

拒絕孩子的玻璃心,就不能時刻抱著為孩子擺平一切的心理,當孩子提出無理要求時,家長們一定要理智,該拒絕時就拒絕,該讓孩子失望就讓孩子失望。

當然,家長也不能硬生生地拒絕孩子,一定要講明理由,並且要有充分的理由,讓孩子接受拒絕的同時又不傷害孩子的心。

另外,家長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之外,即使孩子不停哭鬧、吵鬧,家長也不要妥協,要讓孩子明白:規則一旦制定,就不能被輕易打破。

3.教孩子應對挫折的方法

很多孩子在應對困難之所以會感到迷茫和無助,大多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去應對。而這個時候家長的做法很關鍵,如果家長不是一味地替他解決,而是告訴孩子一些具體的方法,實際上可以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家長們可以經常向孩子傳達這樣一個觀念:困難和挫折並不像想象中的可怕,只要我們懂得思考、立馬行動,困難和挫折再大,也會成為我們的手下敗將。

對孩子來說,在比賽中沒有得到好的名次是一個很大的挫折,但只要孩子仔細思考自己沒拿到好名次的原因,並努力去改正,去彌補,下次自然能夠拿到好名次。

家長們一定要讓孩子明白,遇到困難時不要逃避,反之,是要想方設法地去解決它,勇敢直面它,才能真正征服它。

4.有意識地讓孩子瞭解生活的艱辛

對於當下的孩子,家長們總是愛得無微不至,以致於孩子們對自己擁有的幸福熟視無睹。他們接受了太多的愛,於是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畢淑敏曾經說過:愛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賬簿,孩子降生人間,原應一手承接愛的乳汁,一手播灑愛的甘霖。愛與被愛,是一種本領,就像走路一樣,需反覆練習,才會舉步如飛。

家長應該有意識地讓孩子瞭解生活的不易,才能懂得一切幸福來之不易,才能感同身受,明白家長的艱辛。舉個例子,如果孩子足夠大,家長可以讓孩子瞭解家庭的收支情況,讓孩子明白工作與生活的艱辛。

但家長也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即使家庭有一定的負擔,但爸爸媽媽一直都在努力並且幸福著。這有利於讓孩子的內心越來越堅強。

5.該表揚時表揚,該批評時批評

有的父母一直贊同“賞識教育”,從來都是給孩子正面的鼓勵,但有的父母會發現:過多的表揚、稱讚和欣賞漸漸成為導致孩子抗挫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於是父母開始反思:應該堅持賞識教育嗎?或許多批評一點能夠讓孩子的心靈不那麼脆弱?

事實上,對於孩子,該批評時就批評,該表揚時就表揚,真正的”賞識教育“和”挫折教育“並不衝突。

在生活中,不僅要用賞識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點滴進步,發現孩子的優點,而且要懂得”實事求是“,不要盲目地誇獎。

現在的孩子經不起批評,大多是因為他們是在讚揚和鼓勵中長大的。

家長要明白,表揚和鼓勵孩子是孩子成長的推動劑,但孩子一旦犯錯,該批評還是要批評。這樣,孩子才經得起批評,內心才不會脆弱。

6.遇到挫折時,與孩子一起

無論孩子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家長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體驗,但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愛都是觸手可及的。

生活中有無數的困難和挫折等著孩子們去迎接,去挑戰,我們應該給予孩子足夠多的理解,允許並幫助孩子合理地釋放情緒,努力幫助孩子減少壓力,一同討論解決的方法,而不是指令性的要求,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建立抗擊挫敗的自信和樂觀的生活態度。

家長們,嘗試著讓孩子走出象牙塔,體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吧,這樣孩子才能直面生活中的困難,從而變得更加強大。

更多育兒知識,歡迎關注小馬快跑國際早教!


小馬快跑國際早教


挫折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作為父母,要從小重視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首先,要讓孩子正確認識挫折。在成長路上,挫折在所難免,誰都可不能躲過,戰勝了挫折,我們會獲得特殊的力量,這會有助於我們能戰勝逆境,不斷超越現在的自己。

再次,作為父母,我們要給與孩子信心和力量。激勵孩子,鼓舞他們的鬥志,最好根據孩子的性格採取合適的方法,偶爾採取激將法,鼓勵孩子突破自我,勇於去嘗試做自己不敢做的事。

父母也要身體力行,給孩子做好榜樣。此外,還要教會孩子對待挫折的方法,讓孩子不鑽牛角尖,知道遇到各種挫折時,能心態平和,巧妙的解決。

做好了這幾方面,孩子就能正確認識挫折,戰勝挫折。

如果您還有什麼好的方法,歡迎留言,可以相互交流。



朶朶媽媽成長記


抗挫折的能力,也可以被稱之為逆商。

訓練的方法有很多,其實無非是,讓孩子明白,就算這件事情非常困難,非常麻煩,你仍然堅持著要去做。

如果說心理層面的抗挫折能力,這個需要自我調整,或者說需要心理輔導。

而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抗挫折能力,需要他在學習或者工作上,不斷的鍛鍊或者磨練自己。

所以呢,想要提升抗挫折能力,一定要清楚的知道,讓他哪個方面抗挫折。


老唐談鋼琴


任何人都經歷過挫折的洗禮!作為家長要耐心地把孩子的心理摸透,用言傳身教去疏道孩子,讓孩子懂得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勇於面對。

挫折是什麼?是教訓!能接受教訓的人,才會少受挫折困撓。才能把挫折作為經驗提高自己。智慧智慧就是知道自然與自我的統一。

謝大家釜正!



古城漁樵


抗挫能力就像彈簧的彈性,需要挫折打擊,目前的孩子已經失去了苦難教育的基礎,所以優越的環境,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受的挫折打擊太少,抗挫能力的訓練就是一定要學會對孩子說不,從小訓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