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台《打后套》背后的故事

【聚焦学习】

“光绪三十一年整(1905年),后大套起烟尘。众明公稳坐下,听我表分明。”这是二人台传统小戏《打后套》的开场唱词。这出传唱一百多年的小戏可谓家喻户晓,但在小戏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这还要从闻名全国的“河神”王同春说起。

二人台《打后套》背后的故事

王同春(1851-1925),人称“瞎进财”,祖籍今河北邢台,电视连续剧《我叫王土地》讲述的就是他的故事。王同春年少时因与人斗殴致人死亡而逃到后套地区,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当地首富郭有元家打工。郭有元,四川人,在河套地区首倡修渠,并开挖了河套八大渠之一的通济渠(也称老郭渠)。王同春的吃苦耐劳很快得到郭有元的信任,不久便担任负责开挖渠道的“渠头”。此时后套地区的土地开发如火如荼,不少外地人纷至沓来,这其中就有一位叫陈四的人。陈四,原名陈锦秀,河南洛阳人,曾随左宗棠西征,收复新疆后,回师途中决定弃武从农,留住在河套,加入了垦地大军。此人行伍出身,豪侠仗义,拥有众多追随者,几年后,他就成为河套地区有名的大地商,并建起了豪宅大院,取名“锦绣堂”,成为和郭有元并驾齐驱的富户。但两家因灌溉问题常常发生纠纷,因为陈四的土地在渠的上游,郭家的土地在下游,陈四便在上游垒坝截水,致使郭有元的土地无法灌溉。一次,王同春趁着夜色,领人将大坝挖开,郭有元为感激王同春的仗义相助,赠送他不少土地,从此,王同春挖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没有几年,王同春凭借自己的聪明能干兼并了郭有元的大部分家业,并亲自主持开挖新渠,在土地集中的地方起筑房屋,取名隆兴昌,这就是后来五原县城的雏形。据统计,到1904年,王同春开挖大渠5道,支渠270多条,可灌农田7000多顷,拥有土地上万顷,每年收粮20余万石,在晋冀察陕的大旱年份,他四次共调运粮食9.5万石用于赈灾,一跃成为河套地区的最大富商。但陈四并不示弱,与王同春争夺永和渠的水权,结果,王同春让杜福元等人暗中将陈四杀死。陈家到萨拉齐抚民同知厅告状,王同春被捕入狱,但不久便打通关系被释放,时任萨拉齐同知文均为此事被免职。陈四的拜把子兄弟刘天佑见此事处理不公,便领人造反,于是就有了二人台小戏《打后套》的剧情。

辫子一圪绺,那是大哥刘天佑。

辫子一圪捻,那是二哥李老仙。

辫子一大堆,那是三弟刘占魁。

辫子一不浪,那是耿天王。

上下一般胖,那是五弟塔木尔架。

二少爷生的勇,他是结拜第六名。

刘天佑,曹州府人(今山东菏泽地区),为人豪爽义气,爱打抱不平,他一直跟随陈四,陈四被害后,他聚拢自己的结拜兄弟为主人报仇。据二人台老艺人口口相传,刘天佑的五个兄弟中,有三个来自萨拉齐厅,两个来自托克托厅。《打后套》中详细记录了这次暴动的全过程。刘天佑在锦绣楼起兵,歌词中唱到:刘天佑传下令,催马往南行,来到阿善地,刁了史商人。刘天佑抢了史商人后,将洋烟银子和“红糁糁”的小麦全部分给穷人,民众为此大力拥护,起义部队迅速达到近千人。“骑上状元红,催马往东行,火烧南牛犋,刁了西公中”。南牛犋和西公中都是王同春的主要牛犋地,王同春为此损失惨重。后起义队伍攻打王同春的居住地隆兴昌,因防备森严,没有成功。“南牛犋起了身,急忙往北行,来到黄脑楼,刁了郭商人”。郭商人就是王同春的东家郭有元。“黄脑楼起了身,众弟兄往西行,来在天德泰,刁了五原厅。看只看,洋枪快炮刁了几百根”。起义队伍直接抢了五原厅,军事实力大增。住在包头的五原厅同知姚学镜急忙向绥远城将军告急,而王同春也派人求救。此时的绥远城将军是贻谷,贻谷于1903年就任绥远城将军,强行放垦蒙地,引起地商和蒙民的强烈不满。贻谷接到报告后,以绥远城将军的名义开始调集大军,而此时的刘天佑又传下命令,“先打隆兴昌,后占西包头”。贻谷所调的大军迅速向后套集结,主要有驻防山西口外的巡防队、归化城的巡警营、绥远城的满州兵,甚至大同镇总兵孔庆塘也率部参与围剿。戏文中也唱到:先调万字队,后调常备军,新四旗,旧五旗,后跟马三营,车子炮,马拉上,后套镇反民。刘天佑与官军奋战五个多月,最后被围困在三盛公教堂以南的大滩上,其时里无粮草,外无救兵,万般无奈的刘天佑接受了孔庆塘的诱降,结果他和他的弟兄们被一网打尽。

故事应该到此结束,但民间传说的结果却是,五位兄长全部被杀,只留了老六被捕后,装疯卖傻,昼夜谩骂,屎尿失禁,官府对其无可奈何,重打四十大板一放了之。出狱后的老六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了二人台的艺人们,于是编出了《打后套》一戏,只是在唱词中隐去自己的名字。

历史的风云早已烟消云散,但小戏却让我们记住那些鲜活的人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