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扶贫故事:"吴老懒”华丽转身“吴老板”……

霍山扶贫故事:

“这人啊,还是得有志气,活出人样来。从前村里人见面就笑话我‘吴老懒’、‘吴跛子’。现在人人都喊我‘吴总’、‘吴老板’了!”

霍山扶贫故事:

眼前这位性格爽朗、开口便笑的大汉叫吴朝阳,49岁,霍山县与儿街镇指封山村高稻场组建档立卡贫困户。2007年3月,吴朝阳在无锡打工时出了车祸,导致右腿骨折,前后花了7万余元也没好利索,至今走路还一瘸一拐的,相熟的村民昵称他“吴跛子”。 2016年,指封山村村支书江敏接手帮扶吴朝阳户。“提起吴朝阳家,许多扶贫干部都直摇头,都不愿意跟他家‘结对子’。我头一趟去他家,房子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盖的,屋面破败,房顶漏雨,年久失修,院子里也脏兮兮的,不像是个过日子人家。”江书记想起那时的场景还是直皱眉头。

霍山扶贫故事:

多年的医疗负担让吴朝阳的家庭生活日趋拮据,沉重的压力更是让这个原本性格开朗的汉子对生活失去信心。纳入贫困户后虽然依靠健康扶贫,医疗费已能报销大半,然而,吴朝阳对于日常生活极度悲观,没有过日子的积极性。扶贫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次走访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主动解决他家生活生产中的困难。 “一开始去吴朝阳家时,他对我们镇村扶贫干部爱理不理的,他自己也没了脱贫的信心。反正我们就是一趟不行跑两趟,反复开导吴朝阳,说他孩子还小,不早点脱贫,将来也会拖累孩子的。看到我们帮他家申请到了住房维修加固补贴6000元,帮他家几十年的老房子重新翻修了屋顶,家里再也不用担心漏雨了时,吴朝阳才终于相信,我们是真心帮助他们来脱贫的。” 为了能让吴朝阳家尽快摆脱贫困,江敏和村干部们伤透了脑筋。“主要因为他们家一没资金、二没技术、三无劳力、四无动力,属于典型的需要政府兜底的贫困类型。”江敏说。 自2014年起,村里陆续帮助吴朝阳家申请办理了全家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社会保险、住房保险,帮他的父亲和女儿都申请了低保救助金,连他家养的生猪和鸡鸭禽类都买了养殖保险。这些保险资金让吴朝阳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那段时间,江书记她们有时一天都要跑好几趟。看我家劳力少,我又不能干重活,就动员我家养鹅、养鸡、养鸭、养猪、养羊,2017年,帮我家申请了小额信贷1万元。2018年,又帮我申请了4万元。今年还特地让我当村里的护林员,一年能有6000元工资补贴家用。要不是镇里、村里干部拿真心对我家,我家还真的永远翻不过身来……”说到这里,这个耿直的汉子眼眶都湿润了。 “这一块就是我家的聚宝盆。”吴朝阳一边和乡邻打着招呼,一边领我们去看他家的养殖场,“从这边到那个山脚下,原来都是荒山,现在这边是羊圈和猪舍,挖好的池塘是养鸭和养鹅的,这后边的山坡养的都是鸡……”

霍山扶贫故事:

“一开始我哪敢干?后来村里干部三番五次地开导我,养之前帮我联系鹅苗、鸭苗,开始养时帮我办保险,养大了又帮我联系销路。前年我自己腌的100多只板鸭腌咸了,到了腊月间还没卖掉,村里的干部就帮我平时放鹅、放鸭时用手机录的视频转发到他们的朋友圈里,没两天就有人上门来一下子买走了,说是咱贫困户养的东西不喂饲料,全是绿色食品。” “你看,这是我们指封山朋友群、指封山村计生生活满意度调查群,还有我们与儿街镇村党支部群,我们把自己帮扶的贫困户的产品信息都发上了所有的社交网络。去年腊月,吴朝阳家养的2000多只稻田麻鸭20多天就全卖光了!”江敏翻开她的手机微信说。“今年准备养200只鸡、400只鹅、1500只鸭,再加上羊和生猪的收入,肯定能超过去年的8万元了!”吴朝阳憨笑着说。

霍山扶贫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