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经过3年真的可以不用还了吗?还有7种办法可以解决

经常有朋友咨询,某某欠我多少钱,已经过了两年,听别人说过了两年就失效了等等。

其实,老百姓口中的“失效”正确的法律术语叫诉讼时效。

借款经过3年真的可以不用还了吗?还有7种办法可以解决

时效,是指时间在法律上的效力。时效制度是法律规定的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满法定期间,即依法产生取得权利或消灭权利的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为3年。其他法律有规定的,按照规定办理。

民事权利被侵害后,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行使救济权,其权利即依法丧失诉讼保护的时效叫消灭时效,或诉讼时效。以为自己的意思占有他人财产满法定期间,即依法取得所行使之权利的时效叫取得时效(占有时效)。

借款经过3年真的可以不用还了吗?还有7种办法可以解决

诉讼时效过了怎么办

1.要求债务人写出还款计划。这样诉讼时效从还款计划的履行期限届时起再开始计算,就可以保住诉讼时效。

2求债务人找出担保人。保证在一定期限内还款,逾期不还,由担保人偿还,诉讼时效从主张权利之日起重新计算。

3.找第三者证明曾向债务人主张过权利。诉讼时效从主张权利之日起重新计算。

4.保留证据。如车票、住宿发票、信函、电报等,证明一直在主张权利。

5.提起诉讼。自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起,原诉讼时效中断。

6.让债务人同意履行。债务人对债权表示承认。要求延期履行、提供担保、支付利息租金等都视为同意履行义务。要求债务人立字据、签订清偿债务的协议或制作备忘录。债务人不愿立字据的,可邀请无利害关系的第厂者或有关单位见证,保存债务人同意履约的电话记录、录音磁带、信件、电报等。

7.通过非诉讼方式主张权利。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有关单位提出主张权利的请求,从提出请求时起,诉讼时效中断。经协调无法达成协议的,诉讼时效期间即重新计算。如达成协议,义务人未按协议规定期限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限就从期限满时重新计算。

借款经过3年真的可以不用还了吗?还有7种办法可以解决

时效的意义在于:

一、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保护交易安全。

二、便利法院的审判。

时效制度可以促使当事人积极行使权利,便利法院查清事实,避免因案件年代久远、证据灭失,事实难以查清所带来的的困难。法院作为案件的中立一方,并不知晓案件的真实情况,只有从原被告双方提交的证据寻求法律事实,根据法律事实依法裁判。如果一个案件年代久远,必然会导致证据灭失,相应的案情无法查清,最终产生对权利人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规定时效制度就是要促使当事人积极行使权利,否则承担不利的相应后果。经常有当事人咨询我5年以前的纠纷,根据一般常识判断,这种案件一般均有超过诉讼时效。

借款经过3年真的可以不用还了吗?还有7种办法可以解决

诉讼时效的效力在于,时效完成后产生何种法律后果。我国通说认为,时效完成消灭实体诉权。即时效完成,义务人取得拒绝权利人请求的永久性抗辩权。实体诉权消灭的意义是权利人的权利不再受到法律的强制保护,即无强制执行的效力,实体权利并不消灭,但已残缺不全,而成为通常所说的自然权利。

如,甲公司2015年1月1日向乙银行借款100万,期限一年,2016年1月1日到期。到期后乙银行应当在2019年1月1日前向法院起诉,或通过其他方式向甲公司主张权利。如果乙银行2019年1月2日向法院提起诉讼,甲公司享有诉讼时效抗辩权,则乙银行将面临极为不利局面,如甲公司拒绝还款则乙银行出现债权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