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强化措施 全力提升贫困村合作社规范水平

印象庆阳网讯: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合作社问题整改,全力推进贫困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办实办好合作社,提升合作社建管水平,切实增强合作社扶强、带弱、带贫作用。全市共建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9962个,其中贫困村合作社3072个、“331+”合作社1015个;全市开展经营活动的合作社6850个,贫困村开展经营活动的合作社2216个;全市未开展实质性业务的“空壳社”1841个,目前已完成清理注销76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一)统一规划,推进标准化合作社建办。按照“331+”产业扶贫模式,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图纸、集中开工建设,依托中盛公司,采取政府建圈舍购羊只、企业出技术包运营的方式,在环县、庆城县、镇原县、华池县新建、改扩建湖羊养殖合作社415个。依托正大集团,采取“定仔猪和饲料价格、定育肥标准、定保底回收价格”的“三定”模式,在西峰区新建生猪育肥标准化“331+”合作社100个。围绕主导产业开发,在宁县、正宁县、合水县改建、扩建标准化示范性合作社150个,推动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二)调查摸底,掌握贫困村合作社发展现状。从元月份开始,集中利用2个月时间,按照“运营规范、运营一般和未运营”三种类型,对全市570个贫困村建成的各类合作社进行了调查摸底,分级建立了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管理。经摸排,贫困村建成合作社3072个,运营规范的801个、运营一般的1415个、未运营的856个,分别占总数的26.08%、46.06%和27.86%。同时,我们对贫困村种养产业合作社进行了排查摸底,建立了贫困村1个种植、1个养殖合作社名录,作为省市督查考核、贫困村退出验收、项目资金扶持的重要依据。

(三)明确标准,开展合作社规范提升活动。市政府办印发了《庆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活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合作社阵地建设、组织形式、民主管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风险防范等规范标准,并将相关规章制度样本作为附件形式附后。规范提升活动从2月初开始至4月底结束,集中利用3个月时间,对运行不规范合作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补充完善相关资料,促使合作社规范运营。

(四)因社施策,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按照“发展壮大一批、规范提升一批、联合重组一批、清理注销一批”的原则,对运营规范的合作社,引导创建示范社;对运营一般的合作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整改完善,促其规范运营,目前贫困村新增规范运营合作社298个;对“弱、小、散”合作社,采取整合合并、联合重组的方式规范提升,目前贫困村合并重组合作社2个,组建合作社联合社12个,联合成员社211个;对未运营合作社,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依法依规逐步进行注销清理,今年已完成贫困村“空壳社”注销清理1622个。

(五)强化服务,建立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市级3名、县区3名、乡镇5名的人员数量,分级建立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全市共确定合作社辅导员607人,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名合作社辅导员提供指导服务。合作社辅导员实行岗前培训,市农业农村局举办培训班1期,培训市县乡三级辅导员135名;县区举办辅导员培训班23期,培训辅导员527人次,全市共培训659人。

(六)统一培训,培育合作社带头人。积极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资金、合作社万人培训计划资金、市级专项扶贫资金共1873万元,采取现场观摩、理论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重点用于合作社带头人及经营管理人员技术培训。目前,全市共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班25期,培训合作社带头人1153人,基本实现贫困村带贫合作社领办人轮训一遍。环县、镇原县、华池县采取“乡推荐、县审核、公司考察选定”方式,招收765名本县籍历届未就业大学生(环县600名,镇原县100名,华池县65名),按每人1000元的培训经费,由中盛公司采取现场教学的方式集中培训、统一录用、统一调配到“331+”湖羊养殖合作社,培育肉羊养殖技术带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