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吐、胃痛、痞滿、呃逆、鬱證不明原因?或許是你不懂肝胃不和!

嘔吐、胃痛、痞滿、呃逆、鬱證等,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和今天要講的是肝胃不和,有什麼關聯呢?

肝主疏洩,胃主受納,肝氣條達則胃氣和降。肝氣鬱滯,疏洩失職,橫逆犯胃,胃失和降則胃脘、胸脅脹滿疼痛,或竄痛;胃氣上逆,則呃逆噯氣。肝失條達,氣機鬱滯則精神抑鬱;若氣鬱化火,肝性失柔,則急躁易怒,善太息;氣火內鬱犯胃,則吞酸嘈雜;肝氣犯胃,胃納失司,故納少。苔薄白、脈弦為肝氣鬱結之象。若氣鬱化火,則苔薄黃,脈弦數。

嘔吐、胃痛、痞滿、呃逆、鬱證不明原因?或許是你不懂肝胃不和!

下面我們分別來看一看,由肝胃不和引起的嘔吐、胃痛、痞滿、呃逆、鬱證,中醫上是如何調理的!

一、嘔吐

嘔吐是指胃失和降,氣逆於上,迫使胃中之物從口中吐出的一種病證。一般以有物有聲謂之嘔,有物無聲謂之吐,無物有聲謂之乾嘔,臨床嘔與吐常同時發生,故合稱為嘔吐。

嘔吐可以出現於西醫學的多種疾病之中,如神經性嘔吐、急性胃炎、心源性嘔吐、胃黏膜脫垂症、幽門痙攣、幽門梗阻、賁門痙攣、十二指腸壅積症等。腸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尿毒症、顱腦疾病以及一些急性傳染病早期。

中醫將其分為實證(外邪犯胃證、食滯內停證、痰飲內阻證、肝氣犯胃證)和虛證(脾胃氣虛證、脾胃陽虛證、胃陰不足證)。

臨床表現有嘔吐吞酸,噯氣頻繁,胸脅脹痛。舌質紅,苔薄膩,脈弦。【證機概要】肝氣不疏,橫逆犯胃,胃失和降。

調理原則為疏肝理氣,和胃降逆。

嘔吐、胃痛、痞滿、呃逆、鬱證不明原因?或許是你不懂肝胃不和!

二、胃痛

胃痛又稱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疼痛為主症的病證。西醫學中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脫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為主要症狀者,屬於中醫學胃痛範疇。

中醫將其分為寒邪客胃證、飲食傷胃證、肝氣犯胃證、溼熱中阻證、瘀血停胃證、胃陰虧耗證和脾胃虛寒證。

胃痛的臨床表現有胃脘脹痛,痛連兩脅,遇煩惱則痛作或痛甚,噯氣、矢氣則痛舒,胸悶噯氣,喜長嘆息,大便不暢。舌苔多薄白,脈弦。

證機概要為肝氣鬱結,橫逆犯胃,胃氣阻滯。

調理原則為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嘔吐、胃痛、痞滿、呃逆、鬱證不明原因?或許是你不懂肝胃不和!

三、痞滿

痞滿是指以自覺心下痞塞、胸膈脹滿、觸之無形、按之柔軟、壓之無痛為主要症狀的病證。按部位痞滿可分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痞即胃脘部。今天主要討論以胃脘部出現上述症狀的痞滿,又可稱胃痞。

根據痞滿的臨床表現,西醫學的慢性胃炎(包括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

中醫將其分為實痞(飲食內停證、痰溼中阻證、溼熱阻胃證、肝胃不和證)和虛痞(脾胃虛弱證、胃陰不足證)。

臨床表現為脘腹痞悶,胸脅脹滿,心煩易怒,善太息,嘔惡噯氣,或吐苦水,大便不爽。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

證機概要為肝氣犯胃,胃氣鬱滯。

調理原則:疏肝解鬱,和胃消痞。

嘔吐、胃痛、痞滿、呃逆、鬱證不明原因?或許是你不懂肝胃不和!

四、呃逆

呃逆是指胃氣上逆動膈,以氣逆上衝,喉間呃呃連聲,聲短而頻,難以自制為主要表現的病證。《內經》稱為“噦”。

呃逆相當於西醫學中的單純性膈肌痙攣,而其他疾病如胃腸神經官能症、胃炎、胃擴張、胸腹腔腫瘤、肝硬化晚期、腦血管病、尿毒症,以及胸腹手術後等所引起的膈肌痙攣之呃逆。

中醫將其分為胃中寒冷證、胃火上逆證、氣機鬱滯證(肝氣犯胃)、脾胃陽虛證和胃陰不足證。

臨床表現為呃逆連聲,常因情志不暢而誘發或加重,胸脅滿悶,脘腹脹滿,噯氣納減,腸鳴矢氣。苔薄白,脈弦。

證機概要為肝氣鬱滯,橫逆犯胃,胃氣上逆。

調理原則為順氣解鬱,和胃降逆。

嘔吐、胃痛、痞滿、呃逆、鬱證不明原因?或許是你不懂肝胃不和!

五、鬱證

鬱證是由於情志不舒、氣機鬱滯所致,以心情抑鬱、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脅肋脹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異物梗塞等症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病證。

鬱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鬱包括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的鬱在內。狹義的鬱即單指情志不舒為病因的鬱。明代以後的醫籍中記載的鬱證多單指情志之鬱而言。根據鬱證的臨床表現及其以情志內傷為致病原因的特點,主要見於西醫學的神經衰弱、癔症及焦慮症等。另外,也見於更年期綜合徵及反應性精神病。

嘔吐、胃痛、痞滿、呃逆、鬱證不明原因?或許是你不懂肝胃不和!

中醫將其分為肝氣鬱結證、氣鬱化火證(肝火犯胃)、痰氣鬱結證、心神失養證、心脾兩虛證和心腎陰虛證。

臨床表現為性情急躁易怒,胸脅脹滿,口苦而幹,或頭痛,目赤,耳鳴,或嘈雜吞酸,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證機概要為肝鬱化火,橫逆犯胃。

調理原則為疏肝解鬱,清肝瀉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