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林則徐“虎門銷煙”前還有銷煙,清朝大臣有人主張買賣鴉片

18世紀30年代,鴉片在清朝國內不斷氾濫,引起人民的憤怒和反對,也引起清朝政府的嚴重注意,但是在鴉片的問題上清朝政府被分為兩派,一派主張嚴禁,也就是禁止銷售鴉片,一派主張弛禁,也就是允許鴉片販賣。這兩派在當時爭吵的可是異常激烈,據記載居然爭論了有三年之久,最後很明顯是嚴禁派勝利了,才有後面林則徐“虎門銷煙”的事件。

原來林則徐“虎門銷煙”前還有銷煙,清朝大臣有人主張買賣鴉片

弛禁派的代表太常寺卿許乃濟在1836年(道光十六年)奏請取消鴉片輸入的禁令,准許公開買賣,照藥材納稅,只許以貨易貨,不得用貨幣交換,是鴉片貿易合法化。在當時清朝是禁止買賣鴉片的,還是禁止鴉片買賣的,所以才會有大臣想要讓鴉片合法化,同時禁止文武官員吸食鴉片,一旦發現,立即革職查辦。還讓民間百姓可以種植鴉片,說只要在國內種植幾年,自己國家可以生產,就不用被外國人來謀取利益了。支持這種主張的有軍機大臣穆彰阿、直隸總督琦善等人。

有的官員說鴉片的禁令不可太嚴,刑罰不應過重,不然會造成鴉片煙鬼反抗,使國家陷入混亂之中。這樣說也有道理,因為在那個時候鴉片已經在國內氾濫了,很多百姓,很多地主,甚至官員都有在吸食,鴉片能使人上癮,戒掉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會反抗也是情理之中。還說中國的又可以限制外國的方法是“茶葉、大黃”,說西方沒有這兩種食材,又經常吃肉,環境燥烈,所以吃東西不會消化,不能夠拉屎,也就是便秘,還說茶葉、大黃是“通腸之聖藥”,所以外國是要依賴我國的茶葉與大黃。

原來林則徐“虎門銷煙”前還有銷煙,清朝大臣有人主張買賣鴉片

這期間不斷有嚴禁派上述反駁,禁止鴉片買賣,不過一直是弛禁派佔據了上風了,而道光皇帝也一直猶豫不決,他也覺得鴉片是一種害人誤國的東西,但一直苦於沒有理由去廢了它。

直到1838年(道光十八年)嚴禁派的代表鴻臚寺卿黃爵上奏駁斥弛禁派的謬論,他說既然禁止鴉片進口沒有成效,那就嚴懲吸食者,限期一年戒掉,逾期不戒者處以死刑。還說出現在一開始是紈絝子弟在吸食,後面就有官府和縉紳,下有工人,以及婦女僧尼道士都在吸食,還購買菸具,到處開煙館,到處勾結,因為鴉片的售價非常高, 一旦上癮,為了錢什麼都會去做。

湖廣總督林則徐也支持黃爵的上奏,反對許乃濟的主張,指出如果主張開放鴉片禁令,與洋人開展鴉片競爭,鴉片數量必將大大增加,吸食者也將更多,勢必造成更大的危害;還指出如果繼續這樣氾濫下去,數十年後,中原將無可用之兵,且沒有充餉的銀子。這種維護清朝政權的立論打動了道光皇帝。

原來林則徐“虎門銷煙”前還有銷煙,清朝大臣有人主張買賣鴉片

從1836年到1838年才正式確定禁止鴉片的流入並嚴懲吸食鴉片者,這三年清朝政府可謂是爭論得朝堂上七上八下,不過就這一件事能夠爭論三年,也證明了英國在鴉片這件事上做的功夫有多大,雖說失敗了,但也證明清朝政府已經開始腐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