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之後,被罵“瘋子”的王堅又有了新創業目標

地球每天堵車浪費1300億分鐘,這相當於你重複看《流浪地球》10.4億次;

京藏高速有一次堵了20天,長度達100公里;

為了應對堵車,過十字路口的方法,人類就發明了三十多種……

但結果是,依然沒有解決城市堵車問題。

1,創造中國雲計算那個“瘋子”,要治城市病

同人一樣,城市也會生病。

城市病指的是城市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不良症狀,如,人口擁擠、交通堵塞、就業困難、住房緊張、公共衛生惡化、環境汙染等。

有人說,城市病的根源就在於其“大而不當”。以交通堵塞為例,近幾年來“車水馬龍”的趨勢愈演愈烈,但有限的道路就擺在那,若稍微調配管控不及時,擁堵自然頻現。

不可否認的是,從之前的“治堵”到現在的“緩堵”,人們在對抗擁堵的情緒上逐漸開始妥協,提起“堵”,我們似乎已經達成了共識:這是一個不太可能解決的問題。

真的不可解決?或許也不一定。

人們常說,天才與瘋子往往只間隔一線,而這一線就是普通人眼中的荒誕。正巧,有個“瘋子”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他說,我們給城市安排個大腦,讓它自己管自己。

雲計算之後,被罵“瘋子”的王堅又有了新創業目標

當然,這個大腦並非血肉,而是通過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高效合理的管控城市,也就是依靠雲計算為城市造一個“數據大腦”,讓城市有意識地進行資源自我調配,從而解決交通擁堵、環境汙染、資源短缺等問題,從全局上讓一座城市有條不紊的運行。

這聽起來足夠瘋狂,甚至它超前的預設還令我們感到絲莫名的熟悉。很簡單,因為它的主導者還是那個“瘋子”,王堅。

提起王堅,我們會想到的一定是“飛天計劃”,那一段含著血淚的征戰史。

五年時間,王堅揹負著“騙子”的名號,和手下工程師向著一個看不清的終點前行,嘲諷質疑、技術瓶頸、同伴“戰損”、前路渺茫……任何一項都足夠摧毀一個人的決心,但王堅卻能堅持下來,直到功成身退。能看到的是,阿里雲成為了中國第一家擁有完整雲計算能力的企業,看不到的卻是,他在背地裡默默吞下的血和淚。

到底有多難?或許我們永遠都無法感同身受。我們只知道,在完成阿里雲之後,他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城市大腦”中,這份堅持與熱愛讓人驚歎,也令人佩服。

2,“城市大腦”先治杭州交通擁堵

王堅選擇在杭州開始“城市大腦”的試驗。

起初,他試圖說服交警,藉助“城市大腦”來幫助他們治理杭州的交通擁堵問題。結果也在預料之中,“這個腦是個什麼東西?它們的組織架構誰大誰小,我根本不清楚。”沒人能聽懂他口中的“城市大腦”到底是什麼。

“交通的擁堵是不能夠完全用歷史數據去衡量,它是一個無序的、捉摸不透的事情。”“現在我道路管理的難點就在於非機動車,首先這個數據你就無法掌握。”他們覺得王堅根本是在異想天開。用數據計算來管控交通?聽起來實在難以置信。

這一幕也有些似曾相識,好像時間回到十年前,王堅又成了“騙子”。

雲計算之後,被罵“瘋子”的王堅又有了新創業目標

超出了現有的知識範疇,“城市大腦”在大多數人看來就是荒謬的、應該質疑的,就算是現在,我們也無法準確判明當時究竟誰對誰錯,因為人們生來就對未知事物抱有懷疑與排斥,沒辦法,這是本能。

然而,時代的創新者們總有著超乎常人的毅力與堅持。於王堅而言,創新並不意味著浪漫與激情,寂寞和爭議才是他作為一個革新者的必經之路。

在“飛天”時期,他能咬緊後槽牙頂住壓力堅持五年,如今歷史重演,對於王堅來說,他的瘋狂能否再次得到回報?

好在回報來得很快,“城市大腦”開始初見成效。

在王堅的設想下,根據實際路況,“城市大腦”能起到通過紅綠燈調解交通的功效,經過工程師和杭州交警的不斷努力,交警中心裡的“城市大腦”也終於開始試運營,對於任何人來說,這都是一個好的起點。

成功的獲取,或許會有偶然的因素存在,但對於素以堅韌著稱的王堅來說,不敗已成必然。

3.“城市大腦”能做的更多更遠

時代的革新者們,除了擁有堅韌不拔的品質,還有“一子十步”的長遠目光。

杭州的“城市大腦”已經迭代至3.0時代,在它的幫助下,救護車的通行效率提升了50%,這是什麼概念?省下來的另外50%都是用來救命的時間。如你所見,“城市大腦”對城市的貢獻遠非表面上那樣簡單。

雲計算之後,被罵“瘋子”的王堅又有了新創業目標

“我覺得交通只是開始,我理想中的‘城市大腦’就是一個城市可以為百姓和社會創造價值的數據,都應該建立在這個大腦之上,我們的企業可以很好地利用這個公共資源,來創造出新的價值,同樣,政府也可以用好這些東西,來更好地服務和管理這個城市。”

這樣說吧,王堅事先就預想到了美國得克薩斯州將會發生的那場龍捲風,於是,他跑去巴西努力讓一隻蝴蝶煽動了一下翅膀。

一切彷彿出人意料又似乎順理成章,因為他總是比旁人想得更多,更遠。

你方唱罷我登場。如今正是科技做主角的時代,在今天,不只是王堅,你我都該思考的是,科技能夠為城市做些什麼?它能帶給我們怎樣的美好生活?

“城市大腦”能使救護車的通行效率提升50%,主要得益於背後的數據資源。每一天,跑在路上的每一輛車都在為這座城市貢獻著它的數據,所以當特種車輛出現後,大街上看似全部正常的紅綠燈,開始利用數據資源被重新計算調整,車輛路線被合理規劃,自然節省通行時間。

同理,城市發展到今天,每個人類自身的活動都在為城市提供著數據資源,“城市大腦”開始成為一個基礎設施,它像規劃土地資源一樣規劃著數據資源,城市生活變得更加高效便捷。

正因如此,王堅也將“城市大腦”比作是登月計劃,“在未來的30年、40年,大家會看到許多科技會從‘城市大腦’誕生,這一點非常像上世紀60年代的登月計劃。”回想一下,登月計劃為我們帶來了什麼?除了探索精神外,我們今天用的移動通訊、生物技術,或多或少都與那一次登月計劃有關。

“城市大腦”令一座城市有了智慧,不僅城市病會迎刃而解,由此為基礎而延伸出的各種科技也會造福城市大眾。就像王堅讓中國的雲計算實現了世界領先的底氣,在他的帶領下,“城市大腦”讓生活變得更高效、更便捷,同樣指日可待。

4.有情懷的人永遠都在路上

王堅說,“‘城市大腦’的本質就是,把不合理的資源使用變得合理,省下我們不改浪費的水,不該浪費的土地……”這句話,除了讓我們訝異他取得的成就,更多的是讓我們看到了屬於王堅這個IT男的浪漫與情懷,在冰冷的數據代碼背後,是藏不住的理想與深情,而實力與堅持,又終於讓王堅的情懷落了地。

雲計算之後,被罵“瘋子”的王堅又有了新創業目標

提起王堅,記憶最深刻的是他是“中國雲計算之父”,十年前他口中的雲計算無人認可,一時之間千夫所指,直到他帶著中國自己的雲計算出現在世人面前時,此時是“亞洲第一、全球第三”的壯舉。

“中國雲計算之父”已然功成名就,依舊停不下來的卻是王堅的情懷。

就像羅馬給了世界一個下水道,倫敦給了世界一個地鐵,紐約給了世界一個電網,“我們在杭州,在中國,要為世界城市的發展做出一個自己獨特的貢獻。”王堅常說,“我們要感恩這個時代,如果沒有這個時代發展到今天,我想我們也沒有機會去做這樣的事情。”

科學不只是科學家的事,而是大家的事,更是年輕人的事,這是一種和平年代的家國情懷。是王堅讓世界相信,中國的科技也能影響世界,同時,他也讓更多年輕人相信,只要堅持,枯燥的科技也會有熱血和澎湃,只要心中有愛,科技也會變得有情懷。

“我就是一個擅長做無中生有的事情的人。”

堅持做一件事很容易,但堅持做好一件事卻很難。科技創新,從來都像是在浩渺的煙波上踽踽獨行,不問來路,不知去處,只有堅持下去才有機會看到漂亮的反轉。

這是屬於王堅的情懷,希望也是屬於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