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牛羊 坐家分红

有自主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菜单式”产业扶贫方式实现脱贫,那不具备生产条件和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又如何脱贫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扩大贫困人口产业发展受益面,赤峰市喀喇沁旗把实施资产收益扶贫作为产业脱贫的一条重要补充路径,通过资金入股、资产租赁、金融扶持、资产回购等方式开展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决战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姚树山是小牛群镇小木营子村的贫困户,由于年纪大无法发展产业,在自愿签订《喀喇沁旗资产性收益扶贫项目确认书》后,老两口共22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通过资金入股、年末分红的方式投入连盛鸭业,每年每人获得700元的分红。和姚树山一样享受连盛鸭业分红的贫困户在全旗有11000人,他们自愿将产业扶持资金委托旗扶贫办或乡、镇(街道)政府,统一组织实施资产性收益扶贫项目,并将财政扶贫资金拨付实施资产性收益项目的实施主体,享受收益。

在南台子乡,资产收益扶贫正以资产租赁的方式实施。南园移民小区在实施完房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光伏发电后,移民搬迁项目节余资金约140万元。乡长李秀华介绍:“这笔钱将用于集中购置18栋日光温室,对外出租,租金给小区的贫困户分红,预计每年人均可实现分红收益800元左右。”另外,移民小区105户贫困户用自主发展产业金购置了24栋日光温室,其中21栋对外出租,租金纯收入18.63万元用于分红,人均增收908元。南台子乡还争取到京蒙帮扶资金300万元建设肉鸭养殖场一处,形成乡政府固定资产对外出租,年纯收入21万元,同样用于增加贫困户收入,人均年收益约1000元。

旗扶贫办副主任陈海东告诉记者,2016年以来,全旗共注入扶贫资金2.4亿元,一方面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问题,发展壮大了农牧业产业,另一方面带动8300户18400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为了实现贫困户“不见牛羊、坐家分红”的增收目标,喀喇沁旗着重选择了一批经济效益好、生态效益优、建设成本低、市场前景广的本地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中药材、乡村旅游项目,实施资产收益扶贫。陈海东说:“在选择过程中我们不局限区域,深度挖掘‘合伙人’和‘经理人’,选择乐于扶贫助困且诚信守约的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16年,全旗将49个贫困村“三到村三到户”资金2450万元入股到24家经营主体实施资产收益,收益率12%,签定一年合约先行试点,带动贫困人口3027户6745人。在试点取得较好成效的基础上,2017年继续将8053万元扶贫资金注入到连盛鸭业、荣兴堂药业、浩源粮贸等经营主体实施资产收益,收益率10%,带动贫困人口5283户11699人,首个收益期5年。2018年继续投入扶贫资金5000万元到中昊物资、蒙野酒业等企业,实施资产性收益扶贫项目,从而保证未选择“菜单”项目的贫困人口获得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