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带一路” —— 从谋篇布局向精耕细作阶段迈进

摘要:第二届论坛主题是“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核心是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韩鹏栓报道

四月的北京再次开启重要时刻,各国政要再聚首共话“一带一路”发展话题。

“如果说,第一届‘一带一路’峰会主要阐述一带一路‘源于历史,属于未来’的主题,以丝路精神引领国际合作。第二届则主要阐述‘一带一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主题,以‘一带一路’推进多边合作与全球治理。”对于即将开幕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人大重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义桅高度关注,他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发表上述观点。他表示,第二届论坛的召开彰显“一带一路”建设正式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阶段转向精耕细作的“工笔画”阶段。第二届论坛主题是“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核心是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聚焦“一带一路” —— 从谋篇布局向精耕细作阶段迈进

共建“一带一路”硕果累累

回望历史,“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多来,共建“一带一路”各方面工作成效显著,“一带一路”的建设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拓宽了国际视野,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被纳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

具体看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高效畅通的国际大通道加快连接。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建设稳步推进,雅万高铁全面开工建设。瓜达尔港、比雷埃夫斯港等港口正在积极建设。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9000列,到达欧洲14个国家、42个城市。

在经贸投资合作方面成效显著。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不断扩大,形成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6050.2亿美元,增长18.8%;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74亿美元,增长12%。目前,我国与沿线国家已建设8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当地创造了24.4万个就业岗位。

在民心相通方面不断深入。实施“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每年向相关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来华留学生中近一半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倡议。正式开通“一带一路”官方网站,已实现联合国6种官方语言版本同步运行。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文交流合作为民众友好交往和商贸、文化、教育、旅游等活动带来了便利和机遇,不断推动文明互学互鉴和文化融合创新。

在资金融通方面,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加强金融合作,促进货币流通和资金融通,为“一带一路”建设创造稳定的融资环境,中国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据了解,截至2018年6月,我国在7个沿线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已有11家中资银行在27个沿线国家设立了71家一级机构。

“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随着“五通”建设逐步推进,“一带一路”正在源源不断地向各国人民传递美好和福祉。

“一带一路”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黄金法则。“一带一路”从倡议到构想,再到行动,内涵、使命不断升级。王义桅分析指出,首先是开放的助推器。“一带一路”是对外开放新举措,帮助形成东西互济、陆海兼顾的新开放格局,同时也在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保护主义。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同30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在沿线24个国家推进建设84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800亿美元,创造近20万个就业岗位。

其次是合作的新平台。王义桅认为,经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5年多建设,“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连点成线到面,在广袤大陆上落地生根,在浩瀚海洋中乘风破浪,千年丝路再次焕发出蓬勃生机,为当今世界开启发展新航程。与此同时,第三方市场合作将发展成果惠及全球。所谓第三方市场合作,就是将中国的中端制造能力同发达国家的高端技术、先进理念结合起来,为第三国提供高水平、高性价比、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三方共赢”。目前,我国与法国、韩国、德国等10多个发达国家达成20多份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共识,聚焦基础设施、能源、环保、金融等优势互补领域,开展了机制化的合作,在一系列重大项目上取得了务实成果。

再次是联通新理念。王义桅称,尽管“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才五年多的时间,但是把已有的各种互联互通的项目进行对接,形成更大规模的和系统的效应,顺应并引领了万物互联、互联互通时代的来临。从“五通”到“六路”,“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国际合作开辟了新方向,也为世界经济增长挖掘了新动力。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最新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合作可推动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至少提高0.1个百分点。

聚焦“一带一路” —— 从谋篇布局向精耕细作阶段迈进

聚焦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4月25日至27日举行,我国把它视为2019年最重要的国际盛会。

据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响应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在2013年推出,目的是通过海洋和陆地基础设施网络连接中国与其他各大洲,以加强贸易往来、共担责任、共享利益。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介绍,37个国家的领导人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确认将出席论坛,加上中国,届时将有40位领导人齐聚北京。

王毅曾表示,这是今年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将是又一次全球瞩目的国际盛会。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核心是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王义桅表示,随着中国国内由经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进来,高质量发展成为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基调。相比首届,此次规格更高,预定出席的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人数将明显超过首届论坛;规模更大,届时将有37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出席,来自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的近5000位外宾确认出席论坛;活动更丰富,将举办12场推动务实合作的分论坛,还将首次举办企业家大会,为工商界对接合作搭建平台。

“这也是着眼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面临新的任务,面临新的难题和挑战,特别是中美博弈、WTO改革,世界不确定性风险加剧,‘一带一路’建设撬动全球、地区治理结构与利益链条,导致债务风险、环境、劳工问题等指责不绝于耳。为此,要重实淡名——不要什么都冠以‘一带一路’,更重视互联互通之实,充分认识到所在国家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二元性,更加重视软联通,处理好所在地区、国家内部利益分化,遵循国际规则和市场原则,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追求高质量高标准,更加精致、扎实地搞好‘一带一路’建设。”王义桅补充道。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曾表示,要坚持“三共”“五通”的原则,遵循市场导向和国际惯例,发挥企业主体和政府引导作用,促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一带一路”建设正在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阶段转向精耕细作的“工笔画”阶段。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指出,如果说“一带一路”建设的第一阶段重点是夯基垒台、构梁架柱,那么第二阶段是落地生根,这样一个从最初的构建整个框架到下一个阶段把它具体化,这是本次论坛的一个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论坛还将首次举办企业家大会,为工商界企业合作搭建桥梁。王义桅指出,这次的高峰论坛专门设立企业家论坛,让企业家扮演主角。因为“一带一路”还是要按照市场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来参与的,所以企业家应该成为“一带一路”合作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力量。

百川朝海,流行不止;道虽辽远,无不到者。拥抱“一带一路”、共建美好未来,正成为更多国家和地区携手顺应潮流的大趋势,在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上孕育生机与活力,凝聚信心与期待,继续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国产经新闻

新增长时代的思想力

Thinking Power in the New Growth Era.

新闻拼盘 品味中国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订阅:cien_offical

微博:@中国产经新闻

投稿[email protected]

讲述,你在产经一线的故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击 “阅读原文” 阅读中国产经新闻数字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