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勝縣吹響新時代鄉村振興號角—— 讓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2018年度全省“三農”工作先進縣;全省城鄉融合發展綜合改革試點縣、全省鄉村振興規劃試點縣、發展特色產業建設特色園區的經驗列為全省鄉村振興大會典型案例……這些榮譽的獲得,凝聚著武勝人民不懈奮鬥的力量,展現了全縣上下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

如何吹響新時代鄉村振興號角?武勝縣通過敲定“122”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格局、開展“四好村”創建等一系列舉措,讓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因地制宜

敲定“122”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格局

發展現代農業,不僅需要目光長遠,更要規劃好理念,明確目標,才能長久穩定。

“農業是農民從事的主要職業,是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橋樑,農業發展能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武勝縣農業局副局長戈凱說。

沒有好的規劃,農業發展就毫無章法。武勝是全省蠶絲、生豬、大米等農副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縣,得天獨厚的環境讓武勝縣在發展農業上得心應手。為此,該縣出臺了《武勝縣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6—2025年)》,同時還為每個鄉鎮配套了四川農業大學的“洋專家”做產業發展規劃。

從縣到鄉,實實在在的規劃為每個村鎮的農業發展保駕護航。不僅綜合考慮了自然、交通等條件,還將各鄉鎮適宜發展的農業主導產業進行了具體細化、空間佈局,並依託市場將農業生產結構逐漸調優、明確。

此前,以“愛武勝愛大雅”為主題的武勝縣第一屆大雅豐收節在康源桔園生產基地舉行。

柑桔為何在初春時豐收?康源桔園生產基地業主楊超剛給出答案:晚熟柑桔與普通柑桔品種不同,主要在1月中旬成熟。“由於錯開了市場高峰,普通柑桔市場價9元1公斤,晚熟柑桔可以賣到12元1公斤,而且銷路更好。”楊超剛說。

楊超剛還發展了“春見”“愛媛”等品種,今年預計銷售超30萬公斤,產值200多萬元。

“武勝縣是長江流域柑桔最適宜種植區域之一,也是晚熟柑桔適宜種植的區域。”戈凱說,近年來,武勝縣大力發展晚熟柑桔,將其作為主導產業之一,目前已建成晚熟柑桔基地8.2萬畝,並計劃在2020年建設15萬畝基地。

晚熟柑桔產業只是武勝縣大力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縣委縣政府根據武勝產業發展現狀及基礎,決定重點抓好“122”現代農業五大產業。即一個基礎,發展優質糧油基礎產業;兩個主導產業,晚熟柑桔、優質生豬產業;兩個特色產業,優質蠶桑、生態水產產業。規劃之外,武勝縣還為每種產業制定了相關的產業扶持政策。

有了好的規劃和政策,更重要的是抓好落實。數據顯示,武勝縣政府不斷加大農業投入,2018年財政支農投入96990萬元,佔財政總支出的28.16%,同比分別增長40.8%、3.8%。

一分努力,一分收穫。目前,晚熟柑桔產業涵蓋全縣25個鄉鎮,6個鄉鎮連片建設優質蠶桑基地、全縣23個鄉鎮建設稻漁綜合種養基地3萬畝。至此,武勝縣31個鄉鎮至少都有兩個主導農業產業。

除此之外,武勝縣還依託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起農產品產業粗加工中心,發展鄉村旅遊,以此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鄉村振興為統攬,激活農業發展要素,打造標準化、規模化、科學化綠色高效農業,促進武勝縣從農業大縣到農業強縣的轉變。

精準定位

開展“四好村”創建

4月20日,三溪鎮觀音橋村村民張素梅早早就在自己的小賣部裡忙起來,“週末、節假日來玩的人很多,停車場根本不夠用。”

漫步在觀音橋村朝門院子,一條條水泥路蜿蜒伸向院子深處,青石、木屋、灰瓦……濃郁的鄉村氣息撲面而來,這些“舊物”在時光的打磨中變得極具溫潤感。

近年來,武勝縣政府圍繞“民國風情文化院落”定位,對朝門院子深入挖掘和精心打造,對該院落原有的房屋修舊如舊,增設院落門頭,各家各戶都設置了前庭後院,打造了民國糧倉、民國民俗館、民國風情大院等景點,既保留了院落原始風貌,又凸顯了院落文化特色,極具舊時光韻味的的觀音橋村成為人們追憶“鄉愁”的好去處。

2016年,觀音橋村榮獲“四川十大幸福美麗新村”稱號,併入選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7年,觀音橋村成功入選2017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一項項榮譽見證了觀音橋村從“髒亂差”到潔淨美的完美轉型。

近年來,武勝縣按照“建、改、保”相結合的建設方式,推進農村院落民居的行政村建設,以“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為目標,以“十佳最美村莊”創評和文明村鎮創建為抓手,深入實施扶貧解困、產業提升、舊村改造、環境整治、文化傳承“五大行動”,全面開展“四好村”創建活動。

農村建築改建只是“鄉村美”的一個小切面。2018年,武勝縣深入實施民生工程,全縣民生投入佔公共財政支出75%以上。全面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興修塘庫堰等農田水利工程,全縣電網建設全覆蓋,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全面實施農村廣播“村村響”工程建設,推動“寬帶鄉村、智慧農家”建設……

一系列有力的措施,讓武勝這片土地發生喜人變化。目前,該縣建成幸福美麗新村277個,成功創建縣級“四好村”181個,市級“四好村”128個、省級“四好村”42個。

改革創新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近年來,武勝縣通過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農村金融制度創新,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融資試點工作,不斷優化創新以“經營權”抵押貸款為基礎的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通過抵押貸款解決農村融資難題,推動農村資產激活變現,並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以此推動農民增收致富。

“去年,因為資金問題,完善農場基礎設施的事一拖再拖。”越江聚財水果種植有限公司管理員粟金龍說,瞭解到可以利用土地經營權貸款後,他找到武勝縣農商銀行申請貸款。通過銀行調研評估,他以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的方式,成功貸款130萬元。如今建起水果農場,收入更加可觀。

據瞭解,2018年,武勝縣實現農村產權抵押融資貸款4000萬元,累計實現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3億元。

為解決農村土地無人耕種的問題,武勝縣農業局創新提出“新型職業農民”概念,將高學歷人才吸納進來,培養了一批愛農業、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以此帶動周邊村民致富。

武勝縣紅樹林晚熟柑桔種植基地業主舒龍就是其中一位。

“羊糞可作為樹苗的肥料,基地裡的草料可餵羊,新挖的池塘可養魚,池水可澆樹……”4年前,大學畢業的舒龍放棄大城市的管理崗位,毅然返鄉,踏上創業路。

“正是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們職業農民的創業路才能越走越寬。”舒龍說,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只是其中一部分,還有創業、財政扶持。

“取得職業農民證書,首次創辦農業合作社等可獲得1萬元的一次性專項獎勵,財政支持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農機補貼政策還將予以傾斜支持。同時,縣政府還給予貸款擔保支持政策,減免擔保費用。”武勝縣農業局副局長戈凱說,新型職業農民還可以享受到專業化的農業、農技、農經免費諮詢,免費參加縣級相關部門組織的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培訓,將技術牢牢握在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