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學五年級,父母離異後該怎樣做才不影響孩子的學習?

微言文教


隨著時代發展,人們的婚姻、家庭觀念在改變,當今社會的離婚率越來越高。據說今年春節剛過完,民政部門是忙得不可開交,辦理離婚手續的夫婦們把民政大廳擠得水洩不通。

這些離婚人群中,有尚未為人父母的夫妻,也有已為人父母的夫妻。

任何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一旦夫妻感情完全破裂,最終做出離婚的抉擇,雖然或多或少讓家人傷心,親友遺憾,但對當事夫妻二人而言,或許是一種情感的解脫,幸福的重生!

對於已為人父母的夫妻而言,離婚帶給家庭一個最嚴重的現實問題是:

家庭變故所造成的重大傷害會無情地轉嫁到孩子幼小的心裡,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及健康成長帶來難以治癒的傷口。

正如題主所提到的這對夫妻,離異後,孩子正在上小學5年級,年齡11、12歲,正處於心理敏感和判逆危險期,不僅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傷害很大,而且對孩子的學習也會帶來很大影響。

“三味”在多年的農村初中教學經歷中,接觸過很多父母離異的孩子。在性格、行為上與其他孩子有較明顯的差異:

性格內向,自卑心強。喜歡獨處,對集體生活有較明顯的牴觸情緒。學習上缺乏目標和動力,不太重視自己的成績等。

父母離異對孩子的這種負面影響,其實多數父母早有預判。因此,不少夫妻在面對離婚之時,都會考慮到孩子的問題。

題主問及父母離異後,該怎麼做才不影響孩子的學習?“三味”認為,想不影響孩子的學習,除非維持家庭和睦如初,否則,離婚後父母怎麼做也難以達到不影響孩子學習的效果。

因此,“三味"也只能跟題主談談:離異後的父母應該如何做,才能儘量降低對孩子的影響程度?

一、孩子永遠是自己的親生孩子,“家離愛不離”。

夫妻離異後,孩子的歸屬問題,一般會有一個雙方約定或法律判決。其中一方不僅要“離家出走",也必然會有一方“棄子而逃"。

但是,無論怎麼逃離,孩子永遠是自己的親生骨肉,該擔當的責任和義務,不應推卸。

離開孩子的一方,也應保持與孩子的聯繫,對孩子的生活、學習、心理等情況給予關愛和支持。有機會時多帶孩子去購購物或遊玩一下,讓孩子感覺自己仍是爸媽疼愛的孩子。

平時多跟孩子說:你永遠是爸媽的好孩子,爸媽永遠愛你!


二、別在孩子面前,沒完沒了地抱怨和攻擊對方。

多數夫妻在離婚前便鬧得如冤家,離婚後更弄得似仇家,生死不相往來。即使不見面,也會在日常言談上對對方進行攻擊。孩子對父母這種行為可能會十分反感,甚至是對孩子的傷害。因為在孩子心裡,對父母的那份愛和期盼,依然還在!

夫妻間曾經的怨恨再大,既然已經分離,就沒必要再繼續互傷。為了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並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夫妻間互贊一下優點和長處,也是值得的!

平時多跟孩子說:你爸(媽)挺棒的!


三、多多瞭解和重視孩子的精神需求,如學校活動需要,仍應以父母身份共同參加。

孩子從內心上希望自己跟其他孩子一樣,擁有一個完整的家,有父愛也有母愛。特別是對於一個已具備獨立思維意識的孩子,最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是一個只有爸或媽的孩子。

如遇學校開展活動,需要家長參加時,夫妻雙方可輪流參加,必要時,也可共同去參與。至少應給孩子留個“有爸有媽"的面子。


四、在孩子教育問題上,夫妻雙方應共同協商決定。

教育問題,事關孩子的一生。什麼時候上學,去哪上學,上什麼樣的學校等問題,夫妻間仍然應有個商討決定的過程,不可一意孤行。哪方在教育孩子上更有條件和優勢,就應多盡些責任和義務。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在學校學習期間,出現了問題時,夫妻雙方更應加強溝通,針對孩子方面的原因,商定一套有效應對措施。

五、離婚後的夫妻雙方,推卸孩子扶養責任,或獨自霸佔,都是對孩子的傷害。

離異後的夫妻,很可能在短期內各自便重組了新的家庭。從長遠利益上看,不僅對夫妻是種幸福事,對孩子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但現實中常遇到這類情況:一是新家庭排斥孩子;二是獨霸孩子,不讓對方見孩子。這兩種做法都會對孩子造成嚴重心理傷害。這點夫妻雙方必須予以避免的。


六、離異父母過好各自的生活,是對孩子最好的療傷藥。

孩子對離異後的父母,難免會存在不同程度的怨恨。但不管怎樣,孩子對父母的愛也是與生俱來的,希望爸媽都過得開心幸福。

如果夫妻都不願從離婚的陰影中解脫出來,那麼孩子就更難從傷痛苦走出來。

有個現實,不知離異父母是否想過:

父母離婚,對孩子造成的傷害,無論在傷痛程度上還是持續時間上,往往比父母離世更為嚴重。

因此,有些夫妻在感情破裂的情況下,出於對孩子的關愛,會免強維繫家庭關係。這種做法對夫妻個人而言不公平,也不可取,但對孩子的那份責任心,終會讓孩子感激一生。

歡迎關注頭條號【三味聊教育】, 讓我們一起從新角度看教育老問題!

三味聊教育


我的班裡確實有一些父母是離異的孩子,毋容置疑,離婚會對孩子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其實家長不應該只關注孩子學習方面,孩子心理健康才是最主要的。

我們班級裡有一個男孩,他是跟著母親,這個男孩習慣很差,經常不寫作業,撒謊,偷拿別人東西。我也與家長溝通多次,但是收效甚微。這個孩子的媽媽迫於生活壓力,忙於工作,老人也不在身邊,只能讓孩子上託管班。這個男孩最大的問題是確少家長的陪伴,導致出現了各種問題,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年齡小,自制力差,特別需要家長陪伴得時候,家長卻不在身邊,孩子很聰明,但是成績特別不好,而且孩子缺少自信,做什麼事情總是在看別人眼色行事,形成了一種討好型人格。

我們班級還有一個女孩,她父母離婚後,父親再婚,孩子跟奶奶生活。在一年級時候,孩子還是自信陽光,能力很強,被同學選為班長。但是自從二年級,父母離婚後,孩子像變了一個人,也不愛說話了,上課也不舉手發言了,課下也不願意跟同學交流。在二年級競選班幹部時,孩子也沒有勇氣參加競選。孩子的成績也一落千丈,由於孩子年齡大,對於孩子學習任務不能指導,爸媽也不在身邊,孩子只能全靠自己。孩子很要強,但是成績也不理想,因為很多需要家長配合的作業,例如聽寫,背誦,複習作業,她都沒辦法完成。針對這些問題,與家長溝通多次,家長每次都說一定多關注孩子學習,但是隻是口頭答應,沒有落實到行動上。後來音樂老師跟我反應說,在學習媽媽的愛一單元時,孩子總是哭。我把這件事與爸媽溝通後才知道,孩子已經很久沒有看到媽媽了,爸爸不讓媽媽見孩子。後來經過溝通,媽媽才能一週有幾次機會見到孩子。這個女孩也是表現出來不自信。她的問題也是缺少父母的陪伴。

父母離異後,對孩子沒有影響那是不可能的。身為家長既然選擇離婚,那就要儘量減少對孩子的傷害,孩子畢竟是無辜的。父母要和平分手,不能把矛盾轉移到孩子身上。而且家長離婚後,也要對孩子多一些關心和愛,多一些有效的陪伴。讓孩子知道,雖然爸爸媽媽分開了,但是對孩子的愛沒有減少。如果家長感情不和,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也會對孩子心理造成很大傷害。所以家長一定要正確處理好離異後的事宜,把對孩子傷害降到最低。


小確幸o


您好,針對這個問題,我想把之前身邊一個家長的經驗分享給您。


一、不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有任何需要溝通的問題都不在孩子面前說,只要父母不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就不會對孩子形成太大的衝擊。

二、撫養孩子的那一方留在孩子身邊,另一方可以去外地工作,這樣在空間上讓孩子覺得是因為工作原因,所以有一方不能陪他,一旦回本地可以在外面約飯,然後一方可以找藉口外出,讓另一方來陪陪孩子。

三、五年級是很多地方,小升初的關鍵時期,所以就算離婚了也不要在親戚朋友面前大張旗鼓的講這件事,儘量減小這件事的影響範圍。

四、想辦法跟孩子溝通,讓他明白一些問題,但沒必要一下子說的那麼清楚,慢慢的隨著時間和生活習慣的養成,孩子就會接受爸媽不在一起的事實。

五、就算離婚也不要去影響孩子的生活習慣,也不用刻意對孩子好,除了一方不能經常出現在他面前之外,其他的都正常進行,讓他感覺不到差異。

所以那個家長就在這樣的處理方式下,讓孩子順利考上重點初中,現在上初二了,也接受了爸媽分開的事實,並且他也接受了父母給他的養育方式,現在孩子生活的很好!


糖堂學糖


要說一點不影響孩子的學習,我覺得可能是不現實的,你現在要做的,就是怎樣儘可能小的影響孩子的學習。

一、父母離異,特別是孩子才上五年級,孩子心理上會有很大影響。與其關注點放在孩子學習上,還不如多花些時間用在調整孩子心理上,等孩子過了心理那一關,成績所受的影響才會減小。

二、父母離異,孩子無論是跟那一方,基本上都享受不到完整的家庭溫暖了。而且父母一般也都會再重新組建新的家庭。久而久之,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關注點都會在新的家庭或者再婚所生的孩子身上。

所以,父母離異,傷害最深的就是孩子,孩子是無辜的,能不離婚還是不離婚,實在過不下去了再離婚。

三、離異後不帶孩子的那一方,能多陪陪孩子還是多陪陪孩子吧,讓孩子感受到你還是愛著他(她)的,並不是說離婚了,出撫養費就一了了之。

四、多與學校老師保持互動溝通,讓學校老師多留意一下孩子的變化。有些話或者想法,他(她)不會跟你們說,但有可能會跟老師說。

總之,還是盡一切可能減少對孩子的傷害吧!





小狐狸的燈


人家說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爸爸愛媽媽。但是題主已經離婚了,那現在你們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因為離異,而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一個家庭的安定和美,是對孩子最大的愛,能夠帶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離異家庭要做的就是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覺得雖然爸爸媽媽分開了,但是爸爸媽媽對她的愛並不會減少。一定不要讓孩子感覺自己被爸爸媽媽拋棄了。孩子已經上五年級了,那自己對於這個事情肯定也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和判斷。

我建議你們作為父母,能夠和孩子坐下來,把他當成一個成人,認真真誠的和孩子溝通。

千萬不要用空話去欺騙孩子。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當初走到一起是因為相愛,生下他是這場婚姻裡最好的禮物。爸爸媽媽之所以分開,是因為不再適合共同生活了。一定不要讓孩子有負罪感,生活中我遇到有些夫妻吵架就會遷怒於孩子,這樣非常不好。

希望題主能很好的處理這個問題,能夠把對孩子的傷害降低到最小。


蓬頭稚子敏而好學


跟孩子說明白,父母分開生活,但TA同樣是父母的孩子,父母對TA的愛,不會因離婚而變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