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廉雨潤蒲州

開欄語

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釐一毫,民之脂膏。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紀和國法的長鞭,深度清掃了中國政治生活的各個角落,“打虎拍蠅”有貪必肅,沒有“特殊黨員”,沒有反腐禁區;嚴明紀律匡正風氣,中央“八項規定”落地生根,違紀行為從2013年起逐年大幅減少;善用制度管權治吏,短短數年內,中央層面新制定、修訂的黨內法規近80部,健全了黨內法規體系。反腐敗鬥爭形勢,經歷了“呈膠著狀態”,到“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再到“壓倒性勝利已經形成並得到鞏固”多個階段的演變。充滿“習式”風格的猛藥去痾、重典治亂,刮骨療毒、壯士斷腕,充分表明了中國共產黨“自我淨化”的能力和決心,也極大地純潔了黨的隊伍,振奮了黨心民心……

從即日起,本報與市紀委監委聯合開闢《走河東話廉政》專欄,按照市紀委四屆四次全會關於“加強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紀律教育、警示教育,用好懺悔錄、案情通報、宣佈處分決定等載體,使黨員幹部從正反兩方面典型中汲取經驗教訓、強化黨性鍛鍊,切實築牢‘不想腐’的思相防線”的要求,深挖各縣(市、區)廉政建設好做法好經驗,傳播廉政理念,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醜,一刻不停歇地鞏固發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

為了讓廉政文化真正入腦入心,而不是敷衍塞責、雨過地皮溼,去年以來,永濟市紀委監委深挖當地傳統文化的“清廉”基因,將廉政文化的宣傳受眾細分並擴展到3個層面,對黨員幹部精準教育,對市民群眾引導浸潤,對遊客推廣傳播,一陣陣清風廉雨滋潤了人心、悠漾在蒲州。

精 準

4月15日下午,永濟市委黨校內的廉政警示教育基地,該市第3期科級幹部讀書班的學員正在“廉公園”參觀,隨後他們還將按規定接受正面倡導、反面警示等教育內容。多年來,接受廉政警示教育已經成為該市黨員幹部的必修課,在教育基地“動容動情”也成了家常事。開張鎮村“兩委”在接受學習教育過程中,一位70多歲的老黨員在聽解說員哽咽地講到先進典型黃大發“為夢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滄桑了面孔,但初心不變”時,剎時淚流滿面,現場的村幹部無不動容。

去年以來,永濟市紀委監委依託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突出三個“準”字,全方位、多層次精心推進警示教育,全面提升釋放標本兼治功效。截至目前,基地已開展各類專題警示教育180餘批次,受教育黨員幹部18000餘人。

第一是選“準”受教育的關鍵人。組織市直單位和鎮街道全體黨員幹部職工,特別是確保各單位“一把手”及班子成員、重點崗位和部門負責人、普通黨員幹部等關鍵教育對象接受廉政警示教育。同時,把村、社區所有基層幹部也納入範圍,實現廉政警示教育全覆蓋。幹部任前先上廉政課,也成為該市的一項慣例。

第二是選“準”警示教育內容,用身邊人的慘痛教訓加強警示作用。在警示教育版面牆上,該市紀委監委專門設置了兩塊空白版面,把內容留給最新政策法律規定、最新查處的本地案件等等,隨時更新。每月確定一個教育主題,月月有不同、場場有新意。去年,6月份開展“明底線、知敬畏、守規矩”;7月份開展“尊崇黨章、錘鍊黨性,向黨說句心裡話”;8月份開展“肅毒瘤、正本源、踐忠誠”主題教育……同時,安排各單位選取本單位本部門本系統典型案例,“量身打造”警示教育ppt,用身邊事身邊案例教育身邊人,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時刻保持警惕、畏懼之心,自覺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去年以來,該市完成了衛計系統“醫療系統腐敗案件警示”、發改局“小官鉅貪警示”、人社局“社保‘內鬼’現形記”等等警示教育案例,都收到極好效果。

第三是談“準”收穫。各黨組織在黨員幹部接受廉政警示教育後,按照統一要求開展座談討論,讓大家充分交流感受心得、表明個人態度,並通過撰寫心得體會深入分析問題,真正達到讓廉政警示教育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目的,使黨員接受一次思想的洗禮。

浸 潤

綠樹婆娑的柳園,是永濟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然而,好景緻、好風光遠遠沒有道盡柳宗元的思想精髓。為傳播廉政文化、堅持文化自信,永濟市紀委監委經過反覆論證謀劃,於2017年初在柳園柳宗元紀念館舊址上開展“吏為民役”主題布展,並於2018年10月初步完成,投入試運營。

《小石潭記》《捕蛇者說》《黔之驢》……人們熟悉的柳宗元是寫下這些千古名篇的文學大家,然而,歷史上的柳宗元不僅是文學家,也是提出過“夫為吏者,人役也”“凡吏於土者,若知其職乎?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己也”等論斷的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吏為民役”的民本思想,意思是官吏是人民的公僕,與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高度契合。紀念館以柳宗元“吏為民役”的民本思想為核心,展示柳宗元的廉潔思想、為民情懷,柳氏家族的家風家訓等,並系統展現永濟源遠流長的廉潔傳承,以及河東、蒲州家風傳承。紀念館分設主展館(民本館)、廉潔館、家風館3個展館,主展館主要展示柳宗元的民本、觀遊、師友、吏商、德治、哲學思想等,結合對柳宗元作品的解讀,進一步突出廉政主題,印證柳宗元超前的民本吏治思想,讓柳宗元的形象更加立體清晰。廉潔館從“廉政溯源”入手,通過簡明的設計、單純的色系、極簡的布展方式,展開柳宗元清白、清廉、清貧、清正的廉潔思想,並對自上古三代到明清時期,永濟湧現出的名臣廉吏事蹟進行深度挖掘,塑造了具有永濟特色的廉潔文化時空。家風館則從中唐柳氏四德“孝、文、正、清”家風說起,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展示“荒年縮食”“筆諫佳話”“熊丸教子”等優秀家風故事,節取《顏氏家訓》、朱子家訓、曾國藩家訓、裴氏家訓、司馬光家規等歷史上的著名家訓,弘揚傳承齊家優秀家風。

永濟柳宗元紀念館作為永濟市廉政文化建設的第二級平臺,主要側重於向廣大永濟市民傳播廉政文化,突出公益性、宣教性、可持續性三大特點,免費對外開放,內容清新活躍。試運營以來,先後邀請四套班子領導、社會各界專家學者、老幹部代表等23批260人次來館觀摩指導,先後接待婦女幹部、小學生群體參觀學習8批500餘人次,收集建設性意見建議20餘條,並及時修改完善,使柳宗元的廉政思想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欣賞、認同、踐行。

推 廣

普救寺、鐵牛館、鸛雀樓,是永濟市著名的三大景點,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慕名前來。為進一步擴大廉政文化宣傳平臺,擴展廉政文化宣傳受眾,推廣永濟當地廉政文化,永濟市紀委監委正在挖掘三大景點廉政故事,擬於今年開展“廉政文化進景區”活動。

普救寺裡“讀史思廉”——圍繞普救寺內“兩個鐵人”文物,通過漫畫生動形象地展示“不仁不義”的故事,作為家風教育的反面教材,進而引出蒲州當地經典家風家訓;並深挖普救寺得名、推廣、重修過程中名臣廉吏的廉政故事,蒲州古城中的牌匾、對聯中的廉政文化內容等等,通過淺顯易懂、抓人眼球的方式,吸引遊客在遊覽觀賞之餘,感受普救寺中的廉政文化。

蒲津渡邊“鐵骨釋廉”——世人只知大鐵牛是國寶,守護著唐代的蒲津橋,少有人知耗盡心血、督造建設它的中書令張說。能夠建成類似於現在三峽大壩這個級別的超級工程,張說具備了“仁義禮智”四德,其正直廉能受到歷代好評。當時,張易之與張昌宗誣陷宰相魏元忠謀反,張說不懼滅族,不但沒作偽證,反而揭露張易之逼他誣陷魏元忠的真相。魏元忠因此得以免死,而張說卻因忤旨被流放欽州。永濟市紀委監委不但挖掘出這個故事,還查出他短短几天查清棘手案件等故事。在不久的將來,張說將與閻伯璵、宋璟、皮日休等歷史人物,登上鐵牛館的展示舞臺,讓人們在重溫這段輝煌歷史的同時,景仰廉吏們面對驚濤駭浪我自巋然不動的鐵骨錚錚。

鸛雀樓上“登高慕廉”——“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鸛雀樓勝景因此詩而得名。寫這首詩的王之渙“孝聞於家,義聞於友,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鸛雀樓景區的廉政文化布展在不打破景區原有布展完整度的情況下,結合景區“詩意蒲州”布展,挖掘曾為顴雀樓題詞的陸游等詩詞名家的清風廉骨。這些正在挖掘整理的仁官、忠臣、義士、孝子不朽的傳說,尤如一座樓外樓,可讓人們沉醉於樓之勝景,感懷千古之忠賢、千古之清廉、千古之英名、千古之遺風。

各行各業的工作都有個“全覆蓋”,當然也包括紀檢監察。以前紀委監委特別重視執紀監督的“全覆蓋”,逐漸織密不敢腐、不能腐的籬笆。永濟紀委監委把工作視野由黨員幹部擴大到廣大市民及遊客,努力築牢不想腐的共同思想基礎,從全民預防腐敗的角度看,是一個嶄新的“全覆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