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如此精明,黨羽遍佈朝野,為何沒有保住自己小命?

獨家心探


可能是因為影視劇的緣故,我總感覺在清朝的歷史人物中,和珅總是顯得不那麼嚴肅。因為我一看到“和珅”這個名字,腦海中浮現的便是王剛老師飾演的和珅,憨厚中透著精明,又有些滑稽。而在歷史上的和珅,是位權傾朝野的人物,黨羽眾多,但他最後的下場也比較淒涼,而不管是影視劇中的角色,還是歷史上真實的和珅,都是比較精明的,為什麼最後沒保住自己的小命兒呢?


原因很簡單,和珅很精明,但最後屬於是“精明過頭”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和珅這個人能夠位極人臣,在朝堂之上權傾朝野,除了他本身的能力外,最重要的原因還在於“乾隆帝”。和珅是很有能力的,不是那種“爛泥扶不上牆”的人,而且,和珅很有眼力見兒,會來事兒,知道怎麼去順皇帝的心意做事,這也就使得乾隆帝對他很是恩寵,並委以重任,和珅曾擔任過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內務府總管等重要職務。可以說,和珅在那時候屬於“天子近臣”,權勢滔天。

哪怕是在乾隆帝禪位於嘉慶帝之後,和珅的權勢還是很大。但那時候,乾隆帝是還在世的。前面也提到了,和珅的權力來源於皇權,來源於乾隆帝對他的恩寵。所以,哪怕是嘉慶帝繼位,但是在乾隆帝“太上訓政”期間,和珅的權勢依然沒有減弱,反而在朝堂上等同“攝政”,有“二皇帝”之稱。

試想,嘉慶帝那時是沒有實權的,實權還是在他的父親“乾隆帝”的手中,可這也就罷了,畢竟乾隆帝是嘉慶帝的父親。但是,對於和珅,嘉慶帝就不是那麼能容忍的了,一個大臣“權大欺主”,我想哪一位皇帝心中都不會好受,但嘉慶帝不能輕舉妄動,因為乾隆帝還在世,和珅還是有靠山的。而那時的和珅,也覺得自己可以掌握住這個新登基的皇帝,有恃無恐。

但是,現實很殘酷,乾隆帝駕崩後,嘉慶帝便十分果斷的處理了和珅,直接便是革職、抄家、賜死。

而和珅有這個結果,也可以說是不意外的,畢竟君王與大臣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紅線,便是“皇權”,一旦威懾到皇帝的皇權,那麼,就只能被清除掉。


說與山鬼聽


首先,乾隆駕崩之後,要搞和珅的是嘉慶本人,你和珅再精明,黨羽遍佈朝野有什麼用,皇帝有實權,不是傀儡漢獻帝,要拿你,只是一句話的事。<strong>

康熙王朝裡,皇帝要要簡拔空缺的督撫道臺,大部分都是肥缺。明珠,索額圖,大阿哥,太子都想分一杯羹,李光地夾在中間難以做人。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向康熙和盤托出。

這些人做的事,康熙能不知道?只是他們還沒觸到康熙的底線,不願意動。你李光地這時候說出來,不是打皇帝的臉。李光地明白這個道理,所以跪下彙報的時候他戰戰兢兢,汗如雨下。被康熙駁回之後,直接嚇暈過去了。

後來在明珠壽宴上,李光地回來了,一副志得意滿,幸災樂禍的之色,他敢在當朝一品大員面前撒野?

上次弄得灰頭土臉是因為勢單力孤,這次可不一樣,背後有康熙支持,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明珠縱有滔天權勢也是枉然。乾隆時期,他用得到和珅,所以和珅做什麼事,都是可以容忍的了,朝堂之上,看不慣和珅作派的肯定大有人在,但百官沒有予奪生殺大權,只好乾瞪眼。你參和珅參的急了,乾隆都不答應,會覺得你不給皇帝面子,找理由貶斥了都是輕的。

咱們公司裡也有這種人吧,溜鬚拍馬,一群人厭惡,期待著他被攆走,可是老闆待見,咱們著急,沒用的。

嘉慶身為皇子期間,嚴於律己,注重修身,和珅這種窮奢極欲的人,他必定是看不慣的,大權在握之後殺和珅就不難理解了。

其次,和珅貪汙腐敗嚴重,殺和珅震懾天下貪官

乾隆時代,貪汙成風。和珅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為緩解貪汙,解決乾隆個人腰包問題,和珅向乾隆提出“議罪銀”的建議,這以罰代管的方法,弄巧成拙,眾多官員變本加厲,只要交給皇帝一部分就能名正言順的貪汙受賄,何樂而不為。

和珅的家財摺合據說有八億兩白銀之多,足矣抵得上當時清廷十五年的稅收。和珅這等鉅貪,枉顧國家法紀,中飽私囊,侵佔國家資源,不殺何以正國法,不殺不足以明典型!

和珅太過驕橫跋扈,擅作威福,觸動了皇帝逆鱗

和珅在朝廷內結黨營私,滿朝都是他的眼線。甚至嘉慶皇帝的伴讀吳省欽、吳省蘭都是其耳目。有些官員為了避禍,裝聾作啞,比如劉墉,在正史上,他是不敢跟和珅斗的。

乾隆後來年老,上朝時命和珅侍立在身旁,和珅充當傳話筒,說什麼便是什麼,大臣們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皇帝的意思。英國使臣在回憶錄裡寫道,當時清人暗地裡管和珅叫二皇帝。和珅僭越禮儀,無禮已極,這種難以控制,駕馭不得的大臣,絕對留不得。

關於嘉慶殺和珅的原因,眾說紛紜,不管是嘉慶心中是怎麼想的吧,害民賊,蛀蟲,除掉了,對國家是好事。


西堤君


和珅作為清朝“第二鉅貪”(“第一鉅貪”當屬乾隆帝的曾孫、慶密親王奕劻)絕對可謂“臭名昭著”。但是,和珅與單純的“貪官”不同,其能力還是頗為強悍的,對乾隆帝心思的揣度更加無人能及。終乾隆一朝,和珅位極人臣、黨羽遍天下,而且還和乾隆帝攀上了兒女親家。那麼,為什麼乾隆帝喪期未過,和珅就成了嘉慶帝刀俎之下的魚肉了呢?原因大概有幾個。



首先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珅之所以黨羽遍天下,並不是因為和珅的人格魅力,更不是因為和珅地位崇高,再高他也高不過皇帝、宗室。之所以有那麼多人依附和珅,無非是和珅深得乾隆帝寵信、權勢鼎盛,這些人通過依附、巴結和珅以謀求更大的政治、經濟利益。乾隆帝去世了,和珅權勢的來源消失了,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依附、巴結和珅已經換不來政治、經濟利益。那麼,還有多少人會在一棵樹上吊死?樹倒猢猻散,無可避免。畢竟,依附、巴結新老闆嘉慶帝才是最為明智的選擇,才是利益最大化。嘉慶帝想要和珅的命,還有誰願意捨棄自己的地位、利益去保他?



其次,和珅雖然本職、兼職一大堆,但很少涉及軍事方面。換句話說,和珅手裡沒有兵權。乾隆朝的名將傅恆父子、阿桂、兆惠、海蘭察,有誰是和珅能夠用得動的?更何況,嘉慶四年時,這些人基本上都已經謝世了。新掌握軍權者要麼是保持中立的純粹武將,要麼是嘉慶帝的親信,誰會為出來給和珅站臺?和珅唯一可以用得動的武將恐怕就只有他的親弟弟和琳了。可是,彼時和琳也已經作古多年,而和珅唯一過過手的軍職——步軍統領(九門提督)也早已被免去。手裡沒有硬傢伙,就只能和其他大臣一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因此,嘉慶帝要殺和珅,和珅只能引頸就戮,毫無還手之力。



再其次,嘉慶帝需要立威。當了三年多傀儡皇帝,親政伊始,面對滿朝父親乾隆帝的舊臣,嘉慶帝要想做到說一不二,就必須震懾群臣,需要立威。放眼朝堂,還有誰比和珅更適合做那隻儆猴的雞?因此,和珅必須死,他的死是有確實作用的,並不是可有可無。這也是嘉慶帝殺和珅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和珅長期貪汙斂財,積聚了鉅額財富。面對父親乾隆帝“乾隆盛世”盛世之下留下的空虛國庫,嘉慶帝迫切需要尋求彌補財政赤字的鉅額資金。向百姓攤派顯然是不太可能的,百姓已經無可盤剝了。指望世家、富戶?看看崇禎末年的舊事,直接不要提了。那麼,怎麼辦?肅貪不失為一個一舉兩得的好辦法。抄了和珅及其一眾黨羽的家,錢不就來了?所謂“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就是指的這件事。同時,此舉還不用擔上盤剝百姓和刻薄世家、富戶的惡名,而且還可以起到整飭吏治的作用。經歷了數十年的所謂“乾隆盛世”,清王朝的吏治實際上已經是一塌糊塗了,嘉慶帝要想恢復元氣、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整飭吏治。而殺了和珅恰恰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順帶著還能撈點實惠,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



最後,和珅掌權之時,實際上也不是一家獨大,朝堂之上的派系依舊是存在的。有乾隆帝在,其他派系自然不敢公然攻訐和珅。但是,乾隆帝死了,與和珅不對付的勢力一個個公然站到了臺前。嘉慶帝親政伊始,急需要用人,總不能一棒子將這些所謂“朋黨”全部打死吧?但是,總歸得給出一個說法呀。怎麼辦?只能殺了和珅,安撫其他政治勢力。一次性肅清各派勢力,嘉慶帝做不到、也不能做。因此,只能犧牲和珅,維持政局的暫時平穩,徐圖之。



綜上所述,和珅必須死!因為他的人頭對於嘉慶帝是有大用的。同時,和珅本身並沒有抗拒皇權的籌碼,他只能引頸就戮,別無選擇。而且,和珅只有老老實實伏誅,才能讓嘉慶帝不生出更多的反感,從而憑藉著固倫和孝公主的面子,保全他鈕祜祿氏這一脈。後來的史實也的確如此,嘉慶帝雖然賜死了和珅,卻沒有夷滅和珅滿門,他的兒子豐紳殷德最終保住了小命,雖然寄人籬下的日子並不好過,但好歹還活著……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和珅這個人情商和才華都是相當高的,因此才能在乾隆皇帝手下游刃有餘。和珅為什麼會被嘉慶處死?我想主要有三點原因。1.貪財。2.得罪了嘉慶帝。3.是乾隆留給嘉慶的登基賀禮


和珅

1.貪財——貪官汙吏總是沒有善終的

和珅愛財這是不爭的事實。除卻手下官員求辦事送個禮這些路子,甚至叫送給乾隆的賀禮都會被截留一部分。乾隆有規矩,地方送的賀禮或者其他東西,過多的只會留一部分,剩下的退回。但是送給他的禮單都是經過和珅挑選的,這裡面就有大文章可作了。退回時留哪些?退回哪些?這個權力就給了和珅,和珅留下的或許不一定是最好的,但退回去是最好的,也就順便就變成自己的。皇帝的東西都能擅自截留何況其他人。皇帝的御用文臣紀曉嵐曾多次彈劾和珅,不過由於和珅會做人,才華也不錯,深的乾隆賞識,每次都是事情大而化小而化了,不了了之。

2.馬屁拍過頭,過於自信得罪了嘉慶帝


嘉慶皇帝

在乾隆未立太子之前,所有的大臣都不知道他的20多個兒子哪一個能繼位,各人都是胡亂押寶。和珅呢,他的想法是不管以後誰當皇帝,都要抱緊當前的粗腿,而和珅也就從來沒把諸位皇子放在心上,畢竟官場混了那麼多年,以後拿捏一個小皇帝還是手到擒來。同時於他貪財,排除異己,已經樹立了不少仇人,不少還是皇子身邊的。乾隆後期,皇帝開始膨脹,極度戀權,並且在嘉慶帝繼位後,還當了三年太上皇。太上皇期間,和珅兩次將嘉慶的旨意告知太上皇:1.逼使嘉慶的軍機作為需提前告知太上皇2.冬日閱兵典禮旨意被撤回。這兩條使嘉慶對和珅恨之入骨。

3.比不過帝王心術——和珅是乾隆留給嘉慶的登基賀禮

殺和珅可以國庫增收。歷史記載,和珅貪汙的東西摺合白銀大概有8億兩,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了,要知道乾隆時期國庫的收入也不過六七千萬兩。


平衡朝野勢力。和珅朝中得罪的人太多。乾隆把和珅留給嘉慶殺不但。能夠平衡朝中的勢力而且可以為嘉慶皇帝立威,也可以給天下臣民一種新帝有擔當,作為的印象。

總而言之,乾隆嘉靖時期,皇帝想殺你,基本是沒多少反抗的餘地的,何況和珅有三條取死之道。

下面再說說題外的話,談一談乾隆為什麼不殺和珅

1.和珅善於在皇帝面前包裝自己和珅揣摩皇帝心思。比如處理貪官李侍堯,知道皇帝並不是真的想殺他,就從中斡旋,留下李的性命,深的皇帝心意。

2.適時顯露才華:皇帝不管什麼時候用,他都會快馬加鞭,竭盡全力完成。比如花三天三夜趕至承德避暑山莊為皇帝翻譯六世達賴喇嘛的文書;再比如由於乾隆後期,皇帝開始膨脹,號稱十全老人,到處題字寫對聯,其中有些就是由和珅代筆的

3.貪慕的錢財不僅自己有,還給了皇帝一份。尤其是乾隆後期國庫空虛,使得皇帝更加離不開和珅


4.乾隆雖然後期有點昏聵,但畢竟也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能夠鎮的住和珅,因此不殺他。


Hellossn


乾隆活著的時候就寫給和珅一封密信,並慎重關照:“此信必須要到你遇到最危險的時候才能打開。”

乾隆不是不知道和珅的劣跡,也不是沒有人參他的本,只是乾隆太喜歡和珅的遛須拍馬,那些奉承的話,乾隆爺愛聽。另一方面,乾隆也需要這樣的官員在朝庭起到平衝勢力的作用。


和珅原形的圖片。

和珅官至軍機處大臣。和珅利用自己的職位和權力以及乾隆對他的寵愛,貪汙了許多古玩字畫及無數的金銀財寶;和珅還仿照皇家的氣勢修建了宅居和墓室。此後,和珅的家底到了嘉慶帝對他查辦的時候終於曝光,和珅的家產擁有八億兩白銀,在當時朝野的議論,都說比朝廷的庫存白銀還多。當然,這說法有些誇張,不過,在此可以看出:朝野對和珅的所作所為是存在貶意看法的。和珅當時的勢力大到可以一手遮天!

乾隆晚年的時候,嘉慶帝即位。但乾隆並沒放棄手中的權力,處處干政,而和珅在這一階段還是沉靦於乾隆的寵信之中。其間和珅曾在乾隆面前二次饞言挑唆乾隆與嘉慶的關係,但乾隆並沒有所行動。當然,乾隆心中有數,知道和珅的為人和朝野以及嘉慶對和珅的看法。至此,嘉慶帝很難展示出自己的政治抱負!

乾隆終於駕崩,嘉慶立馬對和珅展開查辦。和珅終於感到末日將臨,方才想起乾隆的那封密緘,於是打開閱之,上面只寫了四個字“保留全屍”。和珅始才感到秋風至,冬眠時長,此去東流而不返。無奈之下,方才遞“信”給嘉慶,嘉慶按照先皇的旨意給了和珅一杯毒酒,嗚乎!

為什麼和珅奸朋遍野權力傾世還不能保住小命呢?這裡有三個原因:何為一朝天子一朝臣?嘉慶執政根本性存在與先皇不同的政治體系,和珅當初協同乾隆干擾嘉慶舒展才華,此恨綿綿,不殺和珅實難消除心中的積怨!

和珅鉅貪,朝庭臣工一至對和珅懷有忌恨之心,到了乾隆駕崩,一些和珅原有的朋黨紛紛倒戈,有的甚至上奏嘉慶要對和珅處予凌遲的極刑。

嘉慶即位,本身對和珅不存好感,加上和珅罪惡累累,嘉慶共羅織了和珅二十大罪狀,條條死罪,不殺不足以平民憤。最後留下全屍!


星空89831416


和珅,不管是在歷史書裡還是在影視劇裡,大家應該都看到,和珅是個很精明厲害的角色,善於經營官場,溜鬚拍馬,其實這只是他的表面,實際上,和珅才幹也非常得高,少年時就博學多才,通漢、滿、蒙、藏等語言。因此甚得乾隆皇帝喜愛,只是,正由於他家財萬貫,且功高蓋主,一次次的仗著乾隆的喜愛而欺凌還在淺邸的嘉慶,因此,嘉慶皇帝必殺和珅之。



按理,和珅如此精明的乾隆皇帝一旦駕崩,他肯定能清楚自己身處的險境,不可能不考慮自己安危,是什麼給和珅那麼大自信而不做考慮的呢?小編以為原因有幾個:

其一:我們的和大人,萬萬沒想到,嘉慶帝如此按捺不住性子,這麼快就對他動手。當時正是乾隆皇帝大喪之時,和珅作為治喪大臣在處理一切治喪事物,正常情況下,國喪是當時頭等大事,什麼事情都沒有治喪重要,和珅沒想到嘉慶會在治喪期間對他下手。



其二,雖然當時和珅有著很多的官職,身兼內務總管,軍機大臣,甚至兼任九門提督,掌握著京城軍馬,而且朝堂上黨羽眾多,只可惜,或許這是老乾隆聰明的地方,為了給兒子嘉慶鋪路立威,下了很大一盤棋,乾隆晚年,一直把和珅架在身邊陪侍,乾隆駕崩後,又被命位治喪大臣鎖定在朝中處理治喪事務,這個職務也就切斷了和珅與外界聯繫。



這個治喪大臣可以說是直接要了我們這位和大人的性命,和大人過於的自信,以為治喪期間小皇帝不敢發難,而且手中掌握重兵且黨羽眾多,沒想到,嘉慶皇帝早就運籌帷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大喪期間便處置了和珅。可以說嘉慶此舉,繼得了驚人的錢財,又震懾穩定了人心,給自己做穩江山鋪平了道路。


唯戀無名


和珅不精明的話,就不會位極人臣!在乾隆讓位的時候,和珅可能就已經想好了後路,不過人算不如天算,命該如此,誰也阻止不了!

嘉慶即位源於乾隆的讓位,乾隆不甘心讓出權利,想要繼續把控朝政,便以太上皇的身份架空嘉慶,而乾隆又不想國民嚼舌頭根,則需要一個話事人!那麼誰最合適呢?這個不用想,非和珅莫屬!這就如同,和珅間接的架空了嘉慶,讓嘉慶成為了一個沒有實權的空殼皇帝!



嘉慶是個明白人,其知道只要熬到乾隆駕崩,自己就能奪回自己應有的一切。嘉慶凡事異常小心,僅僅過去三年,高齡的乾隆便因病去世,嘉慶終於不再是一人一下萬人之上了,他要拿回屬於自己的一切!

那麼,嘉慶要怎麼做呢?很明顯,他要將自己壓抑三年之久的怒火釋放出來!這三年的壓抑與憋屈源於乾隆和和珅,乾隆已經駕崩,和珅就等於是嘉慶的出氣筒!不除和珅,嘉慶咽不下這口氣,更無法真正把控朝政!



和珅亦知如此,一朝天子一朝臣,更何況其早已把當今聖上得罪的不能再得罪!作為一個精明人,和珅為自己早早鋪好了後路,勢力遍及全國各地,更是把自己的弟弟提拔為四川總督,自己的兒媳為嘉慶的親妹妹,再加上自己富可敵國的財力,有權有錢,有內有外,自認高枕無憂!

只可惜,還是前文那句話,人算不如天算,自己的弟弟突然離世,緊接著乾隆就駕崩了,和珅還沒來得及重新鋪路,勢力就要面臨著洗牌!更何況嘉慶把握住了和珅的命脈!



在當時,人去世是需要守靈人的,更何況是一代帝皇的離世!嘉慶昭告天下,大肆宣傳和珅對於乾隆的忠心以及對於大清朝的卓越貢獻!這就使和珅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難以抉擇!選擇守靈,意味著與外界徹底失去聯繫!不去守靈,則是抗旨,實屬大逆不道,被責罰水到渠成!和珅只得選擇去守靈,作為一時妥協之計!

和珅沒想到的是,嘉慶除他之心是如此之恨,在乾隆喪期內就選擇對自己下手,列舉種種罪狀,快狠準的宣告了自己的一生!

和珅,興於才華,死於才華,以及自己遏制不住的慾望!


瀚海說史


我認為,有以下四點原因:

一、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發展的一個趨勢是,皇權的不斷增大,尤其到明清時期,皇權空前強大。和珅在乾隆末期,幾乎做到了在朝廷一手遮天的地步,嘉慶帝作為一位皇帝,不會允許一位能威脅皇權的重臣存在;

二、和珅的貪腐過於驚人,已經威脅到了清朝的統治,和珅早已喪失民心。

三、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繼位,朝野力量會重新洗牌,一定會形成自己新的權力圈,便於自己的統治,前朝留下的大臣成為自己的掣肘。

四、清朝到乾隆末期,已經危機四伏,財政困難,除掉和珅,能將其貪汙所得上繳國庫,成為皇帝的財產。所以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古今大歷史


和珅是一個著名的貪官。為什麼嘉慶皇帝一定要除死他。因為一、和珅非常聰明,很有才華,深得乾隆皇帝的寵信,官越做越做大,權傾朝野;二、他不光有權,也非常會撈錢,家產比國庫還多;三、和珅結黨營私,黨羽眾多,影響朝政;四、和珅的心中一直只有乾隆皇帝,根本不把嘉慶皇帝放在眼裡,兩個人之間的矛盾非常深。因此,和珅的存在,已經嚴重威脅到嘉慶皇帝的統治。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地位,也為了儘快的樹立威信,嘉慶皇帝早就下定決心要除掉和珅。所以等乾隆皇帝去世不久,嘉慶皇帝果斷地把和珅逮捕下獄,很快就逼迫和珅自殺。

嘉慶皇帝能很順利的扳倒和珅。主要原因有一、和珅的後臺乾隆皇帝去世了,和珅失去了靠山;二、和珅平時也得罪了一些大臣。而嘉慶皇帝採取了拉一派打一派的策略,積極拉攏了王傑等人。三、嘉慶皇帝重點打擊和珅、福長安等人,並沒有把和珅的黨羽一網打盡。一些和珅的黨羽為了自保,紛紛反戈一擊,也跟著彈劾和珅。和珅眾叛親離。五、嘉慶皇帝剷除和珅的行動策劃了很久,等乾隆皇帝去世不久,就果斷動手,打得和珅措手不及,根本來不及反擊。




寒松722


有一句話說得好“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和珅是乾隆皇帝身邊的紅人,特別是在乾隆晚期,簡直是一手遮天,在朝廷呼風喚雨。但和珅忘記了一個定律,那就是不能威脅到皇權,雖然和珅黨羽遍佈,但終究是臣子,只要有一天你沒有坐到龍椅上,你都不能說你勝利了。

和珅是個聰明人,要不然也不會把乾隆討得那麼開心,但和珅是必須死的,無論多少聰明才智都救不了他,為什麼這麼說呢

乾隆已經年老,已經快到了下一代皇帝接任的時候,和珅是乾隆身邊的紅人,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不可能讓一個前朝忠臣威脅到自己兒子的皇權,但新皇登基必須快速建立威信,建立威信的最快最好方法是什麼?一是對外戰爭勝利,人心歸附,而是對內處理一些位高權重的貪腐大臣,殺雞儆猴,和珅無疑是最合適的,可以說和珅就是乾隆送給嘉慶的一份大禮,嘉慶迅速在群臣面前建立起了威信,鞏固了帝位。和珅的死,只能怪他沒有看懂乾隆的帝王之術,乾隆對和珅的所作所為一清二楚,但就是不動你,他要的是連根拔起,這方面和朱元璋很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