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女維權事件中場:終於該談談4S店“滲透率”了

奔馳女維權事件中場:終於該談談4S店“滲透率”了

/ 秦直道

/ 拓跋睿

奔馳女維權事件中場:終於該談談4S店“滲透率”了

那條女車主坐在奔馳西安利之星4S店車頂哭訴的視頻,引發了始料不及的反應:

先是“讀書人”正確的維權方式挑起了議題,然後利之星背後的大馬拿督、趙薇的合夥人被翻出來,當事人首次交鋒,錄音爆出金融服務費。

隨後奔馳官方啟動調查,西安官方啟動調查,雙方終於和解、和解條件曝出。這時候出現了所謂“反轉”,維權女子被質疑圈錢,不過公眾的情緒並未就此被引向另一端,當事女車主最近出來澄清。

這大抵是整個系列事情的來龍去脈。

近兩個周的時間,整個陝西乃至汽車行業流量被這個原本可以避免的侵權事件霸佔,事至如今,我們回溯整個事件:到底哪一個環節最重要,或者是整個系列事件中最至關重要、或者與普通民眾干係最大?恐怕就是金融服務費背後4S店的諸多“坑設”。

儘管與66萬元的汽車購置費相比,1.5萬元金融服務費數額很小,但它牽涉到維權女子之外廣大購車者切身利益,從發酵的新聞來看,這一項收費成眾矢之的。

事實上,在這一系列事件中,4S店收費中囊括金融服務費在內的一個重要概念,似乎沒有被起底,那就是4S店內部的“滲透率”。

汽車滲透率指通過貸款、融資等金融方式購買的車輛數量佔總銷售車輛數量的比例,當然更廣義的定義,是裸車銷售之外的收入所佔的比重。

這原本是一個正面、正向的概念。

一名豪華車銷售經理對大秦直道稱,目前4S店增值服務大概有:金融貸款、汽車保險業務、二手車置換和原裝附件4大類增值服務。

此前大秦直道的文章中我們提到,當下汽車銷售競爭激烈,不少汽車銷售價格倒掛:4S店提車的價格高於銷售給車主的價格,但無利不起早,4S店一起其他汽車銷售店只能在上述4大類增值服務上下功夫。

奔馳女維權事件中場:終於該談談4S店“滲透率”了

我們還了解到,不少4S店明確把“提高金融滲透率”“提高增值服務”作為考核指標。

比如在金融貸款的“提高金融滲透率”領域,舉個例子:

你要買一輛60多萬的豪華汽車(當然儘可能是不漏油的那種),如果你卡里剛好有600萬,那更傾向全款提車,然後告訴銷售經理:“對不起,我錢很多,不需要貸款。”

如果你懷揣30萬,想買60萬的汽車,那通過汽車貸款似乎是唯一的道路。

不過對於剛能支付全款的購車主,他在全款和貸款之間徘徊的時候,4S店的生意就來了。這時,引導購客戶進行“金融貸款購車”成為4S店員重要的“增值工作”。

我們獲取的一張汽車4S店內部的“針對客戶話術”,進行推銷“金融貸款服務”在此摘取幾條:

告知購車者:錢越來越不值錢,現在每個月1000元的月供,貸款為3年的話,由於通貨膨脹的關係,3年後的1000元根本不值1000元。相對來講,客戶支付的月供越來越少。

面對較高的車價:他們的話術是“您可以計算一下,如果您今天全款購買一臺XX車,幾年後您肯定會換車,這樣你會白白損失多少錢,不如貸款購買更高配置的車,省去中間換車產生的費用。”

還會告知猶豫不決者:你手中要有一些現金用於日常的支配,比如孩子教育、學習培訓、醫療、其他日常開支等方面,以備不時之需。

此外,還有故意設置此前的貸款額度過高,不能獲批,隨後在客戶糾結中,店員假意去申請,隨後告知:恭喜你,你的貸款獲批了!

……

這種花樣話術當然無可厚非,在每一個銷售行當、甚至談判桌上,都屢見不鮮,但當汽車4S店把“滲透率”當做重要的任務和考核指標時,不規範和違規侵害購房者利益情況就會頻繁出現。

我們的實地走訪中發現,甚至4S店內部文件中的“金融貸款”程序明確告知店員,要在最後環節告知購車者有“金融服務費”這一項——這時候購車者再反悔,4S店就用拖延術,不交車。最後環節告知“金融服務費”這一點,在本次涉事的奔馳女車主購買環節中也遇到過。

奔馳女維權事件中場:終於該談談4S店“滲透率”了

我們前面提到,4S店提高“滲透率”,除了增加金融貸款佔比,還有汽車保險業務、二手車置換和原裝附件等項目。在對店員考核之下,汽車保險業務頻頻成為捆綁銷售的對象,“必須在這裡購買保險,否則提不出來車”——類似的情況在奔馳女子維權事件之後,還有出現。

我們發現,當下,西安、陝西乃至整個汽車銷售市場金融服務費備受詬病的時候,似乎在曲解一些中性的概念。

比如,不管在汽車銷售領域,還是在買房子的行當,甚至在絕大多數領域,金融都是一種工具。汽車金融滲透率是一個顯性研究的概念,它作為一種工具是幫助購車者度過資金難關的。

一份2017年的報告顯示,中國汽車金融滲透率已達到35%左右。而眾所周知,美國人很喜歡超前消費,公開報道中,他們的汽車金融滲透率超過了80%。

但在當下,我們接觸的汽車銷售領域中,這些金融工具、保險服務的配套似乎正成為消費者被侵害的選項。廣義的滲透率成為4S店考核指標的時候,一旦監管不嚴格,或者店主故意放縱,那侵權、維權在所難免。

奔馳維權事件中,曾經有一個被忽略的情節,奔馳中國官方回覆說,沒有向任何購車者和汽車銷售方收取金融服務費,那請問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方違規收取金融服務費,奔馳中國到底知不知情?為何在消費者過往種種維權時候沒有聲明。

奔馳女車主維權事件讓不少汽車消費的“暗阱”曝在陽光之下,儘管官方與汽車行業層面並未將諸多問題一一解決,至少在購車時引起了警覺。

當然,截至目前,圍繞奔馳維權事件還有諸多待解之謎,他們的結果大多都指向每一位購車者的利益。(來源:大秦直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