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資助了個貧困女孩,11年後,卻被她從“鬼門關”裡救出

11年前,他們“萍水相逢”,11年後,他們卻是過命之交。就發生在譚正華和覃玲的身上!

他资助了个贫困女孩,11年后,却被她从“鬼门关”里救出

11年前他向貧困女孩伸出援手

2008年汶川地震那年,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剛剛高考結束的四川德陽女孩覃玲與譚正華“萍水相逢”。

從覃玲口中,譚正華瞭解到,覃玲家住龍臺,其父親是一名殘疾人,母親體弱多病,家中還有兩個妹妹。地震後,老屋嚴重受損,一家人只能寄住在鄰居家。譚正華說,自己出生在新都一個農民家庭,從覃玲身上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當時就決心幫助這個女孩。覃玲離開時,譚正華將自己的電話號碼寫在一張紙條上遞給她,並囑咐她等高考成績出來後,務必聯繫他。

一天,譚正華突然接到覃玲父親打來的電話,對方希望他能夠指導女兒填報志願。在譚正華的建議下,覃玲填報了川北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覃玲上大學第一年,譚正華還為她籌集了7000元的學費。大學5年,覃玲生活上有困難時,他會給她寄些生活費,同時還資助她的兩個妹妹。

11年後她成為醫生 把恩人從“鬼門關”裡救出

11年後,覃玲已是華西醫院一名優秀的眼科醫生。

今年3月19日,正在開會的譚正華突然暈倒。恢復意識後,他被家人送到新都區醫院,經檢查被診斷為腦部動脈瘤,“醫生說已經出血了,情況非常危急,如果不控制好,會有生命危險,建議我馬上轉院。”

隨後,譚正華與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工作的覃玲取得聯繫,並告知病情。覃玲是該院眼科一名醫生,得知“恩人”譚正華轉院過來,她立刻協調醫院。

譚正華說,發病時妻子遠在甘孜工作,父親又不識字,整個救治過程中覃玲和丈夫胡平就像親人一樣,幫助辦理入院手續、簽署“病危通知”、陪同檢查、不斷安慰和鼓勵他,並守在病床邊照顧,一直到第二天凌晨4點多。

他资助了个贫困女孩,11年后,却被她从“鬼门关”里救出
他资助了个贫困女孩,11年后,却被她从“鬼门关”里救出

經過2個小時的緊急救治,在覃玲夫婦、急診科、神經外科的共同努力下,譚正華脫離了生命危險。

因為搶救及時,譚正華沒有像其他腦出血的病人一樣做開顱手術,也沒有留下後遺症,這讓他感到非常慶幸。譚正華“11年前我只是幫助了覃玲讀書,11年後,她卻救了我的命!我想把這個故事講出來,激勵更多的人做善事。”

延伸閱讀:

“靜悄悄”的學生資助溫暖人心

資助貧困與守護尊嚴,其實並不矛盾。通過大數據給貧困學生精準“畫像”,從而實現悄無聲息的精準資助,可謂溫情的守護。

最近,很多人被一篇微博文章暖哭了。有網友在微博中表示,部分高校的貧困生資助不再需要學生個人主動申請,而是通過學生家庭經濟條件、月均消費水平等大數據信息精準“畫像”。一旦被確定為資助目標,錢是悄悄打到學生卡里,只有學校和學生本人知道。

貧困生資助是一個頗為複雜的技術活。無論資助款項來自政府公帑還是社會愛心人士,都不允許亂髮、錯發。因此,確保愛心落到實處,給真正貧困的學生雪中送炭,將預防關口前移、設置審核程序、把好精準識別關,非常必要。

遺憾的是,有些把關措施因為用力過猛,甚至出現跑偏現象。比如,讓學生從村一級開始層層證明,有的將學生個人信息全部公示,讓學生個人隱私“裸奔”在路上;有的學校甚至組織“比窮公開演講”。這些煞費苦心的把關手段,動機無可厚非,但對貧困生的傷害也不容小覷。貧困學生往往因為特殊的家庭背景、坎坷的成長環境而變得敏感、自卑,甚至感覺低人一等。

“貧寒”二字是他們心中揮之不去的隱痛,哪肯輕易示人?為了申請資助,不得不讓渡個人的隱私,接受他人憐憫的眼光,這樣的場景浸透著幾分酸澀、幾分憋屈,難言尊嚴感。如果說物質資助是對學生的雪中送炭,那麼因為接受物質的資助而讓尊嚴這座大廈轟然倒塌,是不是有些得不償失?事實上,有些學生寧願啃饅頭、喝免費湯,也不願去申請資助,這種現象警示我們:讓貧困生更體面、更有尊嚴,是一道需要深思的時代考題。

資助貧困與守護尊嚴,其實並不矛盾。通過大數據給貧困學生精準“畫像”,從而實現悄無聲息的精準資助,可謂溫情的守護。一方面,通過信息多跑路,不但讓學生少跑路,而且不用學生主動申請、不用接受他人公開審視,避免了種種尷尬。另一方面,大數據對貧困學生信息的收集、評定都是悄悄完成的,甚至在收到補貼前連學生本人都未察覺,這樣的資助方式會讓學生覺得哪怕身處逆境,身邊總不乏關愛的力量。“你放膽探索世界,我守護你內心柔軟”,這種靜默的呵護讓人感動。

當然也有人質疑,大數據會不會讓“天天點外賣而導致食堂消費不高”的人鑽了空子。隨著消費多元化,這種擔憂並非沒有道理。但我們不能因為這種擔憂就因噎廢食,停止創新探索的腳步。相反,我們應進一步思考如何利用大數據更全面、更客觀、更精準去判別與認定,這需要更多探索。

如此看來,只有不斷完善機制、夯實監督手段、扎牢制度藩籬,最大程度地避免資助資金“跑冒滴漏”,回應好公眾關切,才會讓“靜悄悄”的溫情資助行穩致遠。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央視新聞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德陽晚報 中國教育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