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说说读书那些事儿。

世界读书日,说说读书那些事儿。

上学的时候,不止一位老师说过“开卷有益”。言谆谆,意切切,无非是鼓励学生多读书。

说起“开卷有益”,我还清晰地记得上学时的一件事情:

大概是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吧,一次老师在教导我们多读书的时候又提到了“开卷有益”。怕我们不懂,还掰开揉碎了解释一番,意思是你只要打开书本,就会从中得到教益。班里有个调皮的男生,平时最爱接下茬、较真,张嘴就说,老师,要是打开了一本坏书也有好处吗?老师一时语塞,愣了几秒钟,疾言厉色地批评他破坏课堂纪律,算是把这个问题岔过去了。

世界读书日,说说读书那些事儿。

这位老师也是小心眼,课后,找班主任告了那位同学一状。那时候“极左”思潮多少还有点尾巴,班主任把那位同学叫了去,好一通上纲上线“深挖猛批”,还责令他写了检查在班上念。这件事,当时我们很多同学就有看法,觉得那位同学说的不错。你说开卷有益,万一开的是“毒草”怎么办?今天想来,那位同学能想到这样的问题,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喜欢思考的孩子。他如果好好读书,现在多半会有出息。

世界读书日,说说读书那些事儿。

也许古人说“开卷有益”的时候,还没有什么“坏书”吧。整个封建时代,被朝廷指为“诲淫诲盗”、列为禁书的不过那么几种,何况其中还有“冤案”——其实是千古名著呢。那时候出版业远不如今天这样发达,文字只要成了“卷”,不说是典籍,也必是有用处的、被多数读书人认可的。不像今天,不但有非法出版物在那儿实打实地诲淫诲盗,还有堂而皇之正规出版的什么“养生大全”之类,胡拼乱凑地宣传伪科学。若是读了这样的书,再照着做,恐怕就不只是荼毒思想、败坏道德,而是可能危及生命了。

所以,“开卷有益”,不可机械、教条地理解和执行。读书之前,总该有个基本的选择,叫做“开有益卷”;然后才可能“开卷有益”。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是“阶梯也好”,是“药”也罢,“有益”是大前提。

读好书、读有用的书,这应该是读书的第一条标准。在这样的基础上谈读书,才是科学的、严谨的。

世界读书日,说说读书那些事儿。

读一本好书还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重塑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和道德操守。所谓“镌刻人心,移易性情”,这种情况也是史不绝书。

《红楼梦》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恐怕无法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确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有个说法叫做“一部红楼梦,几多是非人”,这里面的故事,能少吗?为这么一本书,多少才人学子神魂颠倒,为它吵得天翻地覆脸红脖子粗;多少人因为它谋得了一份职业,而且终生在它身上讨饭吃。它已经脱离了一本书的本来价值,大大超出了所谓教化之功,简直成了一个人生大道场,一个巨大的舍粥棚,养活无数英雄、才子和闲人。

世界读书日,说说读书那些事儿。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3年写成,迄今已近九十载。1942年,文学翻译家梅益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根据英文版翻译成中文。这下子可不得了,从1952年到1995年的40多年间,这本书一共印刷出版57次,发行250万册。“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这句名言至今脍炙人口,动不动就被人们深情地吟诵。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甚至成了一种身残志坚的英雄主义光辉形象的代名词。吴运铎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张海迪也被誉为“当代保尔”。这个文学形象在中国深入人心的程度,大可媲美孙悟空、贾宝玉和阿Q之流。

世界读书日,说说读书那些事儿。

建国前夕,在保尔·柯察金的鼓舞下,多少解放军战士在敌人的炮火下冒死前进;多少身陷囹圄的地下工作者舍生取义英勇赴死。“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是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成为几代年轻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

学生时代,我也曾读过这本书,也像很多同龄人那样,弄个笔记本,把里面的名言警句工工整整抄录下来,什袭珍藏。不敢说保尔·柯察金鼓舞了我什么,也不好牵强附会说保尔·柯察金让我在工作中百炼成钢。但是,这本书对我、对我们这一代以及对我们的上辈人所产生的激励作用和教化作用,谁也不能说一点没有。

书的作用,还小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