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痣”也可能是細胞癌!

60歲的王大爺,九年前發現左眼瞼內眥部有個黑色的小“痣”,雖然黑“痣”逐漸變大,但不疼也不癢,因此就沒放在心上。最近一年,這個黑痣明顯增大,並且表面出現潰爛,就趕緊到鄒平市人民醫院眼科就診。

眼科副主任劉建成正好值班,看到王大爺的情況,心裡隱隱感覺不妙,趕緊進行檢查,並立即和科主任彙報進行全科會診。彙總大家意見後,鑑於王大爺這個黑痣直徑已達1.5釐米,併發生潰瘍,考慮眼瞼基底細胞癌的可能性較大,需手術切除並行皮瓣轉移。王大爺一家在聽了劉主任的病情介紹後,表示絕對配合治療方案,並要求儘可能春節前手術,儘量減小術後疤痕。

因為這是眼科首例需要進行皮瓣轉移的眼瞼基底細胞癌手術,不同於以相同病例腫瘤切除後直接縫合皮膚即可。因此,科室醫師團隊術前精心設計手術轉移皮瓣的大小與位置,既要保證腫瘤切除後皮膚缺損區完全修補,又不能造成皮瓣轉移區皮膚再縫合困難。

“黑痣”也可能是細胞癌!

術前、術後對比圖

2018年2月9日,劉建成和助手們切除了“黑痣”及周圍直徑5毫米的皮膚,送病理科做快速冷凍病理檢測,病理切片結果顯示確實是眼瞼基底細胞癌,但周邊切緣及底部未發現癌細胞,這真是“不幸之萬幸”!他們按照預定方案進行皮瓣轉移,縫合皮瓣及轉移區皮膚,順利完成手術。2月27日,王刀口及轉移皮膚恢復良好,王大爺和全家都十分滿意。

眼瞼基底細胞癌又稱侵蝕性潰瘍、基底細胞惡性變、蠶食性潰瘍,是最常見的眼瞼惡性腫瘤,腫瘤由表皮基底層細胞分化而來,病程較長,最長可達20年。紫外線照射為其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常與其他疾病有關,如皮膚纖維瘤、肥大性酒糟鼻等。95%以上病變發生於中老年人,無性別差異。常見發病部位是下眼瞼,內眥部、上瞼、外眥部較少,常見症狀為眼瞼出現黑色結節。診斷需經病理組織學確診,治療主要方法是

手術切除,如有癌細胞轉移,跟進相關藥物治療。

王大爺這一例腫塊較大,腫瘤切除後進行皮瓣轉移,其他病例均為大小不一的眼瞼腫物。因此,特別提醒廣大眼瞼腫物患者,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以為腫物不礙事,不疼痛沒感覺就萬事大吉,還是應該早就診、早診斷、早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