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洗礼下,失落的北方与稳健的南方


供给侧改革洗礼下,失落的北方与稳健的南方



作者:陈述,西泽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主要关注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微信号:krchentao

作为一个北方人士,其实不愿意起这样的题目。但事实如此,你不得不认。近段时间,南北方经济对比热度居高不下。南方与北方的差距是否真如某些文章所言,已经大到无法弥补?北方近年来的失落,源起何时,缘在何处?且听陈述。

一、逐步掉队的北方

说南北方,首要要明确哪些地方算南方,哪些地方算北方。中国南北方有两种划分方法,一是以秦岭、淮河为界,南边的为南方,北边的为北方,这是地理上的分界线。二是以长江为界,南面的是南方,北面的是北方,这是一种历史人文的划分,中国历史上以“南”为前缀的朝代,如南宋、南唐、南明等,多以长江为界。两种分法都有意义,但也有横跨分界线的省份如何界定的问题。

本文中,北方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市、自治区)。南方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16个省(市、自治区)。台湾、港澳台不纳入此次分析范畴。

数据显示,2018年,北方15省生产总值35.2万亿元,南方16省生产总值56.3万亿元,南北方占比分别是38.5%和61.5%。南方在绝对量上遥遥领先。从人口看,2017年,北方人口5.81亿人,南方人口8.07亿人,南北方占比分别是41.9%和58.1%。南北方人均经济总量差别并不算大。

关键在于发展趋势。2000年以来,中国南北方经济总量占比如下图所示:

图1:2000年以来南北方经济总量占比

供给侧改革洗礼下,失落的北方与稳健的南方


北方经济占比经历了一个先提高再下降的趋势。2008年北方经济占比达到新世纪以来最高点,43.2%,较2000年提高1.4个百分点,自此北方经济占比逐步下滑,2018年达到最低点,38.5%,较2008年最高点下降4.7个百分点,较2013年下降4.1个百分点。可以这样讲,北方的失落,五年前真正肇始。

与经济总量占比下降伴随的,还有人口规模的下降。2014年开始,北方人口占比以每年平均0.05-0.1个百分点速度降低。从人口以及经济总量上看,北方的确在衰落。

二、那些失落的产业和地区

到底是哪些产业以及地区拖了北方的后腿呢?2013年和2018年中国南北方经济总量及二产、三产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1:2013年和2018年南北方经济总量及结构变化(单位:亿元)

供给侧改革洗礼下,失落的北方与稳健的南方


2018年中国南北方经济总量分别较2013年增长54.5%和30.3%(名义增速)。北方经济的名义增速显著低于南方。分产业看,北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名义增速分别为8.8%和60.0%,均显著低于南方36.1%和79.5%的增速。

增量方面,2018年北方经济总量增加8.2万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1.15万亿元,第三产业增加6.87万亿元,北方二、三产业增量分别是南方的18.6%和53.4%。北方第二产业的滞后尤为明显。

具体到第二产业内部,由于部分省份至今未公布2018年工业增加值情况,上表以2017年和2013年进行对比。2017年,北方和南方的工业增加值分别较2013年增长0.8%和25.1%。

再来观察一下工业企业销售情况。

图2:2011年以来南北方工业销售收入占比

供给侧改革洗礼下,失落的北方与稳健的南方



北方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占比从2012年的44.0%降至2018年的34.0%,下降10个百分点。数字冰冷但客观的展示出,北方地区工业在近几年间几乎停滞。

具体到各个省份,经济发展差异更为明显。

图3:各省份2018年比2013年增长(名义)情况

供给侧改革洗礼下,失落的北方与稳健的南方

数据来源:WIND,工业为2017年较2013年年增长。


南方优势显著。北方各省增长也不相同,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青海不同程度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

三、北方失落,缘由何在?

我们观察南方经济发展就会发现,北方经济并非长期如当下一般,呈现出一种节节败退的状态。在新世纪之后的至少十二三年内,也即是在2013年以前,南北方的竞争格局相对稳固,某些年份北方一定程度上还有优势。但自2014年以后,北方似乎出现了无法遏制的颓势,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占比持续缩小。

为何近几年出现这种态势?这可能要从当前经济发展的大势去寻找答案。最近几年中国经济最根本的设定在于八个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补短板为核心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各省经济发展都是一种洗礼,但对北方各省来讲,这种洗礼更加深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更加深远。

长期以来,从经济发展的分工来看,北方省份更多承担了基础原材料供应的任务,南方省份则更多从事产成品的制造与销售。

以主要的能源和钢铁为例。2018年,我国煤炭产量最高的六个省份中,除贵州外,五个为北方省份,内蒙、山西、山西、新疆、山东五省区2018年煤炭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7.2%;原油方面,产量排名前七位的省份,六个在北方,陕西、黑龙江、天津、新疆、山东、辽宁2018年原油产量合计占全国的90.7%,钢铁方面,排名前六位的省份,有五个位于北方。

北方省份的发展对能源资源价格以及需求的波动更为敏感,2014年以来,主要的能源资源价格波动幅度巨大,需求总体较为低迷,这也是北方省份工业近年来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图4:2011年以来南北方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

供给侧改革洗礼下,失落的北方与稳健的南方


北方工业企业近年来的销售利润率与能源资源价格波动高度趋同,南方的工业企业利润率则保持了稳步上升的态势,即使2016年后,北方工业企业利润率有所抬升,但仍然低于南方。价格波动对各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到底如何?我们使用平减指数进行一下模拟。

下图是以2013年为基期,2018年为当期计算的,近五年各省累计的平减指数。可以基本衡量产业内部各类产品和服务价格的总体变化情况。

图5:近5年以来各省区主要平减指数

供给侧改革洗礼下,失落的北方与稳健的南方


从上图可以发现,近五年间,北方地区第二产业产品价格总体呈现下跌态势,南方虽然也有一些影响,但总体态势好于北方地区。由于主要产品价格下降,北方省份即使产品产量保持增长或平稳,但企业获得的销售收入也势必受到影响,这也是我们观察到北方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占比下降的深层次原因。

综上所述,近年来南北方经济发展出现的差异性,主要在于南北方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分工不同,北方提供基础原料,南方进行制造生产,这一方面导致北方更多面临垄断竞争,容易形成路径依赖,在价格上行期没有调整经济结构的动力,在价格波动期,又失去了调整结构的能力,另一方面,南方省份更多面临市场竞争,具有较好的韧劲和转型的动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洗礼下,北方省份所受影响更大。

但这同时也引出另外一个命题,北方省份的在当前形势下,如何破除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这样的命题即宏大而复杂,又细微而具体,既关系行业产业变化,又与个人际遇息息相关。回答这样的命题,没有统一而标准的答案,改革的洗礼,既是险滩,更是机遇,我们所能依靠的,可能还是以改革应对改革,以发展实现发展。

供给侧改革洗礼下,失落的北方与稳健的南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