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稱帝,父親行跪拜之禮時是怎樣避免場面尷尬的?

劉邦稱帝后,對於妻子和兒子以及眾大臣都有冊封,只是冊封的時間有差異。

對於自己的長輩和親族也考慮到了,但是唯獨其父劉煓比較難以處理,那麼後來劉邦是怎麼巧妙解決這個難題呢?

劉邦稱帝,父親行跪拜之禮時是怎樣避免場面尷尬的?

劉煓有四個兒子,劉邦則排行老三,其兩個哥哥是劉伯和劉仲,三人排輩是按照伯、仲、叔、季的順序,至於劉邦為什麼不叫劉叔,現在很難搞清楚了。劉邦還有一個異母弟,名叫劉交,相比來說文化水平高點。

四子當中,劉伯早死,剩餘的三個兒子中劉煓最喜歡劉仲,因為劉仲老實,操持農家活樣樣拿手。劉邦就不一樣了,劉邦喜歡閒逛、好酒色,經常惹下許多麻煩。於是劉煓經常罵劉邦,說劉邦是個敗家子,不如劉仲會持家。那麼劉邦稱帝后是如何對待不喜歡自己的父親呢?

公元前202年2月,劉邦在定陶稱帝,建立西漢。當時劉邦封呂雉為皇后,劉盈為皇太子,又追封自己已經去世的母親為昭錄夫人,唯獨他的父親劉煓沒有封號。這件事情也被後世之人大為非議,認為劉邦不尊敬自己的父親。那麼劉邦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劉邦稱帝,父親行跪拜之禮時是怎樣避免場面尷尬的?


按照常理,皇位由父傳子。但是劉邦的皇位是自己打下來的,現如今自己做了皇帝,如果立自己的父親為皇帝,那麼朝廷就會出現兩個皇帝,這樣就亂套了。所以劉邦也是為了避免尷尬,選擇了將這件事情暫時擱置。雖然暫時擱置,但是該有的禮節還是有的。

漢朝初建,各種典禮制度尚未制定,所以大家遵照的都是一些舊禮。劉邦按照舊禮,每五天去向父親劉煓問一次好,請一次安。劉邦沒覺得有什麼異樣,但是劉煓的管家坐不住了。

那個管家對劉煓說:天無二日,民無二王。現如今劉邦雖然為您的兒子,但是人家還是皇帝。你雖然是父親,但是確是臣下。你讓皇帝給臣下行禮,這樣的話禮節就亂套了。劉煓聽後連連稱是,於是在劉邦再次前來請安時,劉煓抱著掃帚,立在門口迎接。劉邦大吃一驚,連問是怎麼回事?

劉邦稱帝,父親行跪拜之禮時是怎樣避免場面尷尬的?


劉煓回答說:你是皇帝,不要因為我而亂了朝廷禮儀。劉邦這才明白,原來背後有高人支招。不過這樣也好,省的自己尷尬。不過如此這般也不是長久之計,於是劉邦想了一個辦法,什麼辦法呢?冊封他爹。

劉邦醞釀了半天,然後下了一道詔書,上面寫著:人間親情,莫過於父子之情。所有才有皇位由父傳子,子得皇位後尊父的傳統。以前天下大亂,我披堅執銳,縱橫馳騁數年平定天下,這都是父親當初教我做的。如今我貴為皇帝,而父親卻沒有封號,這樣不好,以後尊稱我父太公為太上皇。

從此以後,漢朝的朝廷有了兩個皇帝,一個是劉邦,一個是太上皇劉煓。劉邦為了避免兩人經常碰面的尷尬,為父親新修了一個城,新豐。然後將原來沛縣的左鄰右舍都遷進城去,陪太上皇解悶。又將御花園開闢出來一大塊兒,作為父親的菜園,父親想什麼時候來就什麼時候來。

劉邦稱帝,父親行跪拜之禮時是怎樣避免場面尷尬的?


因此,劉邦雖然貴為皇帝,但是在太公沒有被冊封之前,劉邦行的是父子之禮,對太公極其尊敬。在封劉煓為太上皇后,兩人地位平等,仍執父子禮。這樣,非常完美的解決了臣下要給皇帝叩頭的禮儀。後世也以此為範本,凡是有在世的太上皇,在任皇帝都要執子禮前去問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