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贵有雄秀之气,赵孟頫说这是书法精神,一千年都不能变

谢谢你的提问。赵孟頫“用笔千古不易”是他在《定武兰亭序》 的十三个题跋中写下的,原文比较长,也是《兰亭十三跋》中最引入注意到一句,也是解释分歧比较大的核心词句。

赵孟頫的原话是这样的: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

书法贵有雄秀之气,赵孟頫说这是书法精神,一千年都不能变

如果我们孤立来看赵孟頫的这句话,确实感觉“用笔千古不易”好像违背了书法发展史,从篆书到楷书,书法的用笔一直是在变的,怎么会不变呢?

但是,从赵孟頫后面的话句来看,就感觉不是那么回事了。

他说“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

赵孟頫这里已经提到“右军字势,古法一变”了,他怎么会认为书法用笔从来也不变呢?

书法贵有雄秀之气,赵孟頫说这是书法精神,一千年都不能变

而且,我们都知道,赵孟頫是书法大师,也是书法巨匠,他不但精通真草隶篆四体,而且旁及魏碑、章草等等。

所以,他对书法的认知是非常深刻全面的。

那么在书法中究竟什么是不变的呢!这就是赵孟頫提出的“雄秀之气”,如果书法的雄秀之气失去,那就是书法“用笔”没了!

所以,赵孟頫提出,书法用笔要高杨“雄秀之气”这才是“古法”“古意”,这才是王羲之的精神。

书法贵有雄秀之气,赵孟頫说这是书法精神,一千年都不能变

赵孟頫在《定武兰亭序》中,题了那么多,不乏对王羲之的赞美之词,核心就是一个字“古”。王羲之的书法,继承了“古法”,这个“法”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要有“雄秀之气”,而这种雄秀之气,是具有书法普遍性的。

比如说,篆书、隶书、行书、草书,都需要有“雄秀之气”,如果没有“雄秀之气”那就是“古法尽失”了!

书法贵有雄秀之气,赵孟頫说这是书法精神,一千年都不能变

为什么赵孟頫的“古法”都集中在王羲之,而没有涉及篆书楷书等等?

这并不矛盾。因为赵孟頫时代进入了楷书、行书、草书三体书法的书法现代化了,这个时代的大众“书法”,不涉及篆书、隶书,赵孟頫只是希望今天(他那个时代)的书法,由《兰亭序》的“雄秀之气”,推及所有书法,都不要失去书法精神的这个根本,这里的“雄秀之气”,也是《兰亭》的根本精神。

事实上,赵孟頫的“雄秀之气”,正是对《兰亭序》“中和之美”的具体概括。

如何说,我们今天所谓的“兰亭序”达到了中和之美的艺术境界,不如说《兰亭序》“中和之美”的具体“中和”就在于“雄秀”兼得,而且恰到好处。

如果太雄那就是像一些魏碑那样雄强了,如果太“秀”就是赵孟頫批评齐梁书法的“不俊”了。

所以,如果你是写篆书、隶书,同样会要求你要有“雄秀之气”而不是萎靡不振的“不俊”之气。

这是一个书法价值观的问题,也是书法精神正义的倡导问题。

书法贵有雄秀之气,赵孟頫说这是书法精神,一千年都不能变

从赵孟頫自己的书法实践来看,赵孟頫的“用笔千古不易”中,“不易”二字就是不改变书法精神的意思。

书法的精神不是空洞无物的意念,而是要从笔法体现出来的。

笔法没有雄秀之气,就没有雄秀之气的精神。所以,赵孟頫也把笔法放在了书法的首要位置。

所以书法要提倡“用笔为上”,那么“上”在哪里?赵孟頫《定武兰亭序十三跋》中心推崇的王羲之就是“上”,因为王羲之是一个没有失去“古法”的大师。

而王羲之的“古法”,不是复古而是把古代的精神用新的结字体现出来了,这就是自古一贯的“雄秀之气”。

书法贵有雄秀之气,赵孟頫说这是书法精神,一千年都不能变

所以,我们不要误解笔法“不易”就是不要改变“古法”,恰恰相反,只有努力把古人的精神体现出来,才是真正的继承了古人,也是继承了真正的笔法。

这就是创新的真正含义。

赵孟頫时代,是宋元交替之际,但是,文化上仍然是南宋书法萎靡不振的局面。已经到了“古法尽失”的可悲时代了。

宋代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

北宋,还有苏黄米蔡四大家,南宋就没有什么大书法家了,南宋末的张即之,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到了元初,国家的精神面貌也不是很好,失落的汉族士人心理非常矛盾彷徨,因此,书法不振。

赵孟頫高举“复古”大旗,实际上就是矫枉过正,对萎靡不振的书法,指出一个前进的方向,从书法提振民族自信心心理的重建。

像王羲之这种雄秀之气的精神,正是当时非常缺乏的。

书法贵有雄秀之气,赵孟頫说这是书法精神,一千年都不能变

如果我们看看与赵孟頫同时代画家的书法,你就会看到,缺乏雄秀之气的书法是一种多么普遍情况了。

例如倪瓒、钱选包括黄公望的书法,都是受南宋萎靡不振的影响。

以“用笔千古不易”这个响亮口号呼唤书法大道,这个意义,就是今天来看,也是非常伟大的。

例如晚清以来,对雄秀之气的追求,正是对萎靡不振馆阁体的批判。

2019.4.22千千千里马于乐闻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