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概況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隸屬青海省海東市,位於青海省東部,地處青藏高原邊緣地帶,南高北低,四面環山,山谷相間。平均海拔2200米,是青海省海拔較低的地區之一。河谷地區平均海拔1850米。黃河流經其中79公里,國家級大型電站公伯峽、積石峽電站均在縣境兩峽的東端。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位於祁連山支脈拉雞山東段,東與甘肅省積石山縣和甘肅省臨夏縣接壤,南臨甘肅省夏河縣和青海省同仁縣,西靠尖扎縣,北同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和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為鄰。屬高原大陸性氣候。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面積2100平方公里,3鎮6鄉154個行政村,總人口13.2萬人[1]。境內有孟達天池、駱駝泉、街子清真大寺等景點,曾榮獲全國農業觀光旅遊示範縣、中國縣域旅遊品牌百強縣、中國綠色名縣[1]等稱號。

2018年10月,國務院扶貧辦批准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脫貧摘帽。

位置境域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位於青海省東部,祁連山支脈拉雞山東斷,地處東經102°-102°49′,北緯35°25′-35°56′之間,東西長68公里公里,南北寬57公里,總面積2100平方公里。東與甘肅省積石山縣和甘肅省臨夏縣接壤,南臨甘肅省夏河縣和青海省同仁縣,西靠尖扎縣,北同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和民和回族自治縣為鄰。

地質地貌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概況

循化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總的地形是南高北低,海拔1780米~4636米,相對高差2855米,縣境地貌系中海拔山地。北鄰為黃河川道,中部與東北部為低山丘陵,南部為中高山區。黃河寬谷地帶向南海拔逐漸升高,垂直差異明顯,根據地表形特徵,由地到高可分為河谷,中東部中地山,中西部中高山,南部高山四種地貌類型。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地處青藏高原邊緣地帶,祁連山支脈拉雞山東端,四面環山,山谷相間,黃河流徑其中,川道平衍,森林茂密,農田肥沃,牧草豐美。小積石山支脈——達里加山位於境內東部,周毛卡山位於南部,郭毛喀山位於西南部。其中幾座主峰:通布、德通波、當慈山、恰金峰、雷積山、古偉山、渥寶淇、達里加主峰等海拔高達4019米至4636米。

氣候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概況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是高原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不甚寒、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懸殊。降雨量少,蒸發量大,春季十年九旱,多東南風,夏季雷暴雨,冰雹頻繁,從黃河沿岸到南部山區,海拔逐漸升高;隨之光、熱、水垂直變化也很明顯。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境內最高氣溫為34.1℃(1988年6月28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9.8℃(1961年1月17日)。年平均氣溫平均8.5℃。晝夜日較差大,縣氣象局年平均日較差為13.4℃,在作物生長季(3-10月)內,月平均日較差為10.9℃-14.5℃。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全年降雨量264.4毫米,南北差異很大,分佈不勻,主要降水量集中在6-8月,佔全年總降水量的63.5%,此時雨熱同季,對農作物、森林和牧草生長髮育十分有利。但3-5月降水量僅佔16.2%,加之氣溫回升快,蒸發迅速,土壤流墒嚴重,往往造成春旱,對農作物出苗生長不利。9-11月降水量佔19.9%,對黃河沿岸晚秋作物生長和山區蓄水保墒有利。黃河沿岸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為2206.4毫米,是降水量的8.2倍。3-9月份較大,均超過200毫米。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因為地處中緯度內陸高原地區,具有高原氣候特色,太陽輻射強,年輻射總量為532.1kJ/cm至在596.78kJ/cm。3~8月的輻射量約佔全年的62%,9至翌年2月輻射量約佔38%,境內晴天較多,氣候乾燥,日照豐富。積石鎮地區年平均陰雨日114天,晴日251天,年日照時數2683.3小時,日照百分率為61%。

水力資源

黃河流經東西兩峽,共長38公里,佔黃河流經縣境總長段79公里的48.1%。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概況

孟達天池

拱北峽,因黃河南岸奄古鹿拱北而得名,曾稱古石群峽,又寫公伯峽。位於縣城西,距東口約27公里。1999年2月,國家投資120億資金,開始動工興建前期工程,主體工程於2001年8月開工,2004年8月,主體工程竣工,第一臺機組運行發電。該電站正常蓄水位2005米水庫總容量6.2億立方米,裝機容量150萬千瓦,裝機5臺。單機容量30萬千瓦,大壩最高127米,年發電總量51.40億千瓦時。2006年電站全部主體竣工驗收,開始正常運行發電。

積石峽,因位於小積石山下而得名,又稱孟達峽。位於縣城東,距西口約8公里。峽谷從清水鄉馬兒坡之孟達自然保護區關門林業檢查站共長20公里(一說長約25公里,按公路里程計算長約25公路),黃河因長時期的強烈下切,相對高度多在100~500米,峽道狹窄,水急浪險,落差大,多漩渦,“野狐橋”河段只有4~5米。兩岸大都有第三紀紅層分佈,發育為典型的丹霞地貌。峽中有傳說中的大禹劈山導河的遺蹟和禹王石。2005年,國家投資56.36億元,動工興建前期工程。該工程設計正常水位1856米,水庫總容量2.64億立方米,裝機容量102萬千瓦,裝機3臺,單機容量34千瓦,最大壩高100米,年發電量33.63億千瓦時,建設年限為6年,2010年全部竣工投產。是黃河上游青海省境內最後一座大型電站。

植物資源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的東北部和西南部山區分佈著茂密的原始森林。天然林面積45.06萬畝,有尕楞、文都、夕昌三個國營林場,東北部的孟達森林1980年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0年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區總面積259350畝,以天池為中心的核心區約3900畝。

森林中四季常青的雲杉、油松、華山松、巴山冷杉、紅樺、白樺、牛皮樺、山楊和木質堅韌的遼東櫟(俗稱青棡樹)以及圓柏等10餘種,構成了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的天然屏障,併為國家和各族群眾提供了大量的燒柴和木料,是木製小農具和木製生活用品的優良材料,區內的林木也曾遭到一定的破壞。川水地區到處生長著楊、柳、榆、椿樹等。大部分山區出產有大黃、黨參、三七、麻黃、黃芪、牛籽、羌活、秦艽、丹參、狼毒、天南星等584種藥材。野生經濟植物主要有蕨菜、沙棘和髮菜。其中:蕨菜年蘊藏量為260萬公斤,沙棘年產量達55萬公斤。

動物資源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山林中有猞猁、狼、狐狸、麝、白鬃、黃羊、蘇門羚、岩羊、旱獺、雪雞、馬雞、野雞等野生飛禽走獸30多種。這些野生動物肉大都可食用,皮毛可作輕暖衣裝,麝還產麝香,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

礦藏資源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域內地下礦藏蘊藏量比較豐富,分佈較廣,經普查、勘測,已知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有:金、銅、磁鐵、鋁、鍺、鈾、鋅、鋇、硫、鈣、芒硝、石英岩、石灰岩、石膏、水晶、鉀長石、雲母等20多種,礦床、礦點32處。其中探明夕昌銅金礦的儲藏量銅3000噸和金500公斤。

古遺址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概況

仰韶文化

(1)紅土嘴子遺址;位於白莊鄉米牙亥村西至朱格村之間。出土石斧、石錘、石杯等新石器時代遺物,內涵豐富,是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遺址。說明距今5000多年前循化地區就有原始居民定居。1988年9月,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倉庫遺址,位於查汗都斯鄉黃河南岸第一臺地,是一處新石器、青銅器時代的馬家窯卡約文化類型居住遺址。距今有4500年至3000年的歷史。1986年5月,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

(3)張尕遺址,位於白莊鄉張尕村北。是一處新石器、青銅器時代馬家窯類型居住遺址。1986年5月,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喬日當遺址,位於文都鄉拉雄村東山嘴,出土有灶、彩陶罐、陶片等物,是新石器時代馬家窯、半山類型文化遺址。1987年6月,列入縣級重點保護單位。

古墓地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概況

蘇呼撒清真寺

(1)棺材溝墓地,位於街子鄉古及來村山根,墓葬有被盜掘現象,地面有陶片。一是處青銅器時代馬廠類型和卡約文化類型墓地。1986年5月,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加瑪山墓地,位於積石鎮沙壩塘村西第一臺地。是5座連接的墳墓,顯露有墓葬人骨,陶片。是一處青銅器時代卡約文化類型墓地。1986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蘇呼撒墓地,位於白莊鄉蘇呼撒村。先後發掘218座,出土文物1700餘件,其中彩陶佔60%,主要有雙耳彩陶罐、盆、碗、甕棺、銅泡、石紡輪等。是一處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和青銅器時代卡約文化複合墓葬群。

(4)阿哈特拉墓地,位於街子鄉託隆都村南阿哈特拉山。1981年,考古發掘墓葬217座,出土文物1300餘件,殉葬品多以青銅器為主,石器較少,銅器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陶器多為雙耳罐,製作工藝粗糙簡單。屬卡約文化,但有差別,為此定名為卡約文化阿哈特拉類型墓地,為循化土著文化。

古城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概況

文都古城

(1)科哇古城,位於白莊鄉下張尕村南,在夕昌河與道幃河交匯的三角地帶。城周長約1000米,城內曾出土刻有“大唐貞觀××年”紀年門限,宋代“大觀通寶”錢幣和唐宋時期磚、瓦、陶片等遺物。為唐代所建。《循化縣風土概況調查大綱》稱:南北朝以及唐宋時韃子所據之地。古史料稱:為唐朝時的米州、米川縣地。1988年9月,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文都古城,位於文都、中庫匯合處,西北岸臺地上,分內外二城,城門東向有甕城,城內西部較高,地面散佈有大量磚、瓦,以及綠色琉璃瓦片,採集有刻畫紋陶罐、壺殘片和四系罐殘片。內外二城建於不同時期,外城建築年代早於內城,為宋代所建。《循化縣風土概況調查大綱》稱:南北朝以及唐宋時韃子所據之地。1988年9月,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另外,還有古什群山城,古什群古城、積石峽乙賽日古城,起臺堡黑城,起臺堡古城,張沙古城和清朝循化城。

古建築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概況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

孟達大莊清真寺。始建於明代中期,迄今已有450多年的歷史。初建時木才用於鄰近的孟達原始森林,磚瓦構件就地燒製。在清朝時曾多次重建或擴建。這座古老而完整的清真寺,規模宏大,佈局嚴謹,結構獨特,雕樑畫棟,設計靈巧,磚木雕飾工藝精緻,獨具匠心。全寺由禮拜殿、喚禮樓、南北配方,兩座牌坊門影壁、拱北、沐浴室組成,佔地面積1344平方米,建築面積992平方米。是明、清朝遺存中國形式的清真寺之一,是古建築瑰寶,是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觀。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從它的建築藝術和風格中可以窺見,撒拉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與各民族長期相往,唇齒相依,共同發展,創造出輝煌的文化遺產。1986年5月,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碑

(1)積石關護林碑,立於光緒八年(1882年),原立於積石關,現保存於孟達鄉木廠村清真寺內,高160釐米,寬73釐米,厚34釐米。碑文豎楷書17行,字體工整秀麗,共384字。

(2)查加工水利章程碑,立於光緒十二年(1886年)。原立於循化廳署頭門,1958年,被遷至化隆縣烈士陵園後置放至今。高2米,寬1米,厚20釐米,碑文斷殘,無上下款,只688字,缺30字,碑文後列有各工“頭人、軍功”17人署名。

(3)大理院水章判案碑,此碑由草灘壩眾人立於民國11年(1922年),現藏於積石鎮草灘壩清真寺,保護完整。高2.4米,寬0.76米,厚0.22米。中部陰刻“鐵案如山”字,碑文陰刻楷書,書寫字體清晰可認,共有511字,其中16字風化脫落,無法辨認。

(4)循化查加溝剿匪殉難革命烈士紀念碑。1955年,循化縣各族人民為永世紀念1949年查加剿匪殉難革命烈士,特於縣城東部修建陵園,遷葬忠骨,並立碑,以慰革命烈士英靈。

(5)循化縣平叛殉難烈士紀念碑,1958年6月立於烈士陵園。用花崗岩石鑿成。正面陰刻中共循化縣委、縣人民政府委員會碑文和為紀念1958年平息反革命武裝叛亂中英勇殺敵、光榮殉難的15名革命烈士姓名,用楷書撰寫565字。

烈士紀念塔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概況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烈士紀念塔

(1)烈士陵園紀念塔,立於縣城東烈士陵園,1955年7月竣工。陰刻有中共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青海省軍區、中共循化縣委、縣人民委員會題詞。

(2)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烈士紀念塔,位於縣城西25公里的贊卜戶村南,1987年竣工。為紀念西路軍烈士而建。鑲嵌有省人民政府、青海省軍區、中共循化縣委、縣人民政府題詞。塔座後面有碑文。1990年省人民政府列為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3)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兵團二軍搶渡黃河殉難烈士紀念塔。位於縣城西北6公里,循化黃河大橋北端。1989年1月竣工。前後左右,鐫刻中共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中共循化縣委、縣人民政府題詞。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兵團二軍,在1949年8月搶渡黃河向西寧進軍時殉難的革命烈士而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