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生態管護員 守護綠水青山的“先鋒隊”

民兵+生态管护员 守护绿水青山的“先锋队”

巡護時進行垃圾清理。

位於海拔4200多米的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約改鎮活躍著一支“生態民兵”特殊小分隊,他們走村串巷維護治安、挨家挨戶宣傳宣講、翻山越嶺巡護草山、保護救助野生動物,成了三江源頭守護綠水青山的“先鋒隊”。攝影:黃靈燕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4月18日,從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出發,沿省道S308線一路駛去,途經葉格鄉、曲麻河鄉,翻山越嶺,跨溝過河——目的地可可西里索南達傑保護站。

高原初春的景象令人流連忘返:遠處,山巒起伏、白雪皚皚,靜謐博大;近處,牧民、草原和“黑珍珠”般的犛牛,和諧相處。更為重要的是,一路上,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驢不時出現在視野裡,或駐足觀望,或低頭吃草,好不自在。

這是三江源國家公園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寫照,這是許許多多個生態管護員的努力所得,也與有著生態管護員身份的生態民兵的努力分不開。

近年來,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實施,曲麻萊縣積極探索“民兵+生態管護員”模式,將民兵隊伍建設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謀劃,將分散在各鄉鎮、村社的生態管護人員,按照“縣建連、鄉建排、村有班”的編制模式,全部納入民兵編組,實現雙促共贏。

曲麻萊生態保護站站長阿群介紹,管護員年齡在18至55歲,要天天撰寫管護日誌、每個月巡山次數不少於4次,對管護區內違規違法破壞環境資源和偷獵的行為要及時制止和上報、觀察和記錄牧草長勢。同時,將18歲至35歲的生態管護員納入民兵隊伍,通過軍事訓練與生態巡護工作相結合,按照“平時參與生態保護建設,急時遂行急難險重任務,戰時履行參戰支前職責”的建設原則,擔負草山管護、打擊盜獵、護林防火、清理環境、生態宣傳等任務,並有組織地承擔重大生態工程建設任務。

卓瑪加,31歲,曲麻河鄉多秀村一名生態管護員。2011年前,卓瑪加還是一名民兵。隨著與全鄉多秀村、措池村、勒池村、昂拉村四個村的59名民兵一起成為生態管護員,卓瑪加知道,他所看守的絕不是簡單的一草一木。作為一名民兵生態管護員,他每天都要來回走幾十公里,在曲麻河鄉附近地域開展生態巡護,詳細記錄野生動物活動情況、植被數量和撿拾垃圾等情況。

約改鎮格青村20歲的才文多傑是約改鎮民兵生態管護隊應急連一排排長,由於認真負責,表現突出,去年獲得“玉樹州新時代民兵+建設探索實踐活動先進民兵骨幹”稱號。“我們大部分時間生活在草原深處,在放牧的同時,觀察、保護野生動物、撿拾廢物垃圾。同時,維護治安、應急行動更是我們的分內之事。”對於民兵+生態管護,才文多傑有著自己的認識。

民兵+生态管护员 守护绿水青山的“先锋队”

入戶宣傳。

民兵+生态管护员 守护绿水青山的“先锋队”

關愛敬老院老人。

去年,曲麻萊縣“長江源頭民兵第一哨”接到群眾舉報,通天河沿岸有一夥身份不明人員正向生態核心保護地域流竄。擔任戰備值班任務的約改鎮民兵應急排接到縣人武部命令,第一時間組織民兵生態管護員趕往任務地域,協助地方公安成功抓獲2名疑似盜獵人員。

今年1月30日,春節將至。曲麻萊縣城以東,海拔4800米埡口是西寧通往曲麻萊的必經之路,一段30公里的道路因大雪封山,導致拉運飼料、救災物資、蔬菜、年貨的5輛大貨車、兩輛長途班車及諸多私家車受阻。當晚10時,約改鎮民兵應急排接到命令,78名生態民兵及時出動,在人工和大型機械通力合作下,經過了3個多小時的應急搶險,生命通道順利打通,保證了雪災期間的交通保障。

“約改鎮作為生態民兵發源地,我們要在生態民兵建設上始終走在前列,讓生態民兵在保護三江源頭的生態環境中發揮最重要的作用。”約改鎮黨委書記尼瑪多傑說,如今,民兵生態管護員走村串巷維護治安、挨家挨戶宣傳宣講、翻山越嶺草山巡護、保護救助野生動物,成為了三江源頭守護綠水青山的“先鋒隊”。

我們瞭解到,曲麻萊縣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貫徹落實“四個紮紮實實”重大要求、奮力推進“一優兩高”的具體行動,採取“民兵+生態管護員”模式,構建生態安全管護體系,努力實現三江源地區常態化管護局面。

目前,約改鎮全鎮278名生態民兵,按照戶有員、社有組、村有班、鎮有排的基本模式“網格化”編兵,搭建“點成線、網成面”的生態管護體系,消除了生態管護的“盲區”和“死角”,同時有效破解了長期以來偏遠牧區民兵隊伍編組難、召集難、訓練難的“三難”問題,構建出了一支具有藏區特色的新型生態保護區民兵隊伍。

“守護綠水青山,生態民兵在路上。”才文多傑說,為了更好地保護環境和野生動物,我們定期按村社分組,打起揹包走到草原深處,組織巡邏,餓了就吃點乾糧,渴了就吃點積雪,為三江源頭的青山綠水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