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从多次被征服到卡扎菲乱政,一直都不消停的利比亚

解密从多次被征服到卡扎菲乱政,一直都不消停的利比亚

解密从多次被征服到卡扎菲乱政,一直都不消停的利比亚

一个多次被征服的区域,一个近现代才独立的国家,一个被狂人统治了半个世纪的地方,这就是至今还在内战烟火中的——利比亚。

解密从多次被征服到卡扎菲乱政,一直都不消停的利比亚

现今的利比亚位于北非地中海南岸,是一个阿拉伯国家,与埃及、苏丹共和国、乍得、尼日尔、阿尔及利亚跟突尼斯相邻。面积175.95万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绝大大多数的收入来源于此,是欧佩克的主要成员之一。

解密从多次被征服到卡扎菲乱政,一直都不消停的利比亚

【利比亚概况】


┃早期历史┃

最早在利比亚地区建立贸易和大规模定居的是腓尼基人。公元前5世纪,腓尼基人的迦太基实势力扩张,将触手伸向了整个北非海岸。利比亚地区自然也是他们占据的重点,统治了整个北非的迦太基形成了"布匿"文明。

解密从多次被征服到卡扎菲乱政,一直都不消停的利比亚

【利比亚历史】

布匿人在利比亚地区建立的据点主要有三座城市,分别是奥亚(即的黎波里)、Libdah(即大莱普提斯)和塞卜拉泰。这些城市被称为"的黎波里斯"(Tripolis,"三城"),是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名字的由来。而以的"黎波里斯"为核心形成了"黎波里塔尼亚地区(Tripolitania)",是利比亚的早期组成部分之一,位于利比亚西北部。

公元前630年,古希腊人开始对利比亚东部殖民,并建立了昔兰尼城。之后的200年间,希腊人相继建立了巴尔卡(即迈尔季)、埃乌埃司佩里戴司(即班加西)、塔乌奇拉(即阿尔西诺伊Taucheria")、Balagrae(即贝达)四座主要城市。加上昔兰尼,一起被合称为"潘塔波里斯"(Pentapolis,"五城")。而以"潘塔波里斯"为核心形成了"昔兰尼加地区(Cyrenaica)",这是组成利比亚东部的早期地区之一。

在公元前264年布匿战争开打前的近四百年,利比亚地区由迦太基和古希腊分而治之。

从公元前264年开始,直到公元前146年,长达一个世纪中间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这三次战争都是以迦太基的失败告终。虽然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军神汉尼拔以6万部队穿越阿尔卑斯山从背后给予罗马一击,但由于迦太基本土被罗马大军攻破,这场战争迦太基依然没有胜利。

三次布匿战争不仅彻底摧毁了迦太基,更让布匿人几乎销声匿迹。而罗马也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成为利比亚地区的新的主人。只不过直到奥古斯都时期,罗马才将位于西南部的利比亚地区第三个组成部分"费赞地区(Fezzan)"收入囊中,罗马人完成了对今利比亚地区的全部征服。

此后的将近700年,利比亚地区一直是罗马统治下的北非重要地区。直到公元7世纪,罗马分裂,衰弱的拜占庭同样无力强力控制利比亚地区,远方的阿拉伯帝国结束了对北非的觊觎,而是直接将触角伸向了北非。

公元647年,在哈里发奥斯曼·本·阿凡养兄弟阿卜杜拉·本·萨阿德的率领下,4万阿拉伯军人深入利比亚西部,正式从拜占庭人中夺取了的黎波里。最初,利比亚处于倭马亚王朝(即白衣大食)大马士革的统治之下。750年,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推翻了倭马亚,利比亚归于巴格达的统治。9世纪末,定都马赫迪耶的什叶派法蒂玛王朝(即绿衣大食)控制了利比亚。

解密从多次被征服到卡扎菲乱政,一直都不消停的利比亚

【阿提克清真寺-撒哈拉沙漠中最古老的清真寺】

"大食"们的统治一直持续到16世纪,16世纪初,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入侵利比亚,利比亚近千年后又一次成为了欧洲王朝的部分。由于位置遥远,哈布斯堡王朝将治权交给了医院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即后来的马耳他骑士团,也就是现在唯一没有领土的国家"马耳他骑士团国"的前身。

哈布斯堡王朝对利比亚的统治并不上心,1551年奥斯曼土耳其就攻占了的黎波里。奥斯曼帝国治下的利比亚更像一个拥有极大权力的自治区,苏丹对这的直接统治并不强力,这使得在奥斯曼统治的几百年里动乱频发。直到20世纪,瓜分欧洲的狂潮掀起,1911年意土战争爆发,奥斯曼土耳其战败,利比亚的三个地区全部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


近代历史

到了近代,利比亚作为帝国自治区的身份不复存在,开始成为了列强的殖民地。

1934年,意大利将包括昔兰尼加、的黎波里塔尼亚和费赞三个省的殖民地正式命名为"利比亚",该词曾是希腊人对包括埃及在内的整个北非的称谓。这也是"利比亚"这一名称的来源。

在意大利殖民统治期间,昔兰尼加的埃米尔伊德里斯·马赫迪·塞努西领导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利比亚对意大利的抵抗活动。而这位塞努西便是后来独立利比亚的伊德里斯一世国王。

虽然意大利在战场上一直不怎么行,对付起殖民地还是应付得来,据以色列历史学家伊兰·帕佩估计意大利军队从1928年到1932年直接或间接杀害了一半的贝都因人。

解密从多次被征服到卡扎菲乱政,一直都不消停的利比亚

【早期利比亚分区】

二战意大利战败,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以及费赞分别由英国和法国管辖。从二战结束一直到1951年。其中,1944年因抗意而流亡埃及的塞努西也就是伊德里斯一世返回利比亚,1947年意大利被迫放弃了对利比亚的宗主权。

1949年11月2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利比亚要在1952年1月1日前完成独立。伊德里斯代表利比亚参与了联合国之后的协商。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亚宣告独立,由三个地区共同组成联合王国,伊德里斯成为这个君主立宪制国家的世袭君主。

1959年,利比亚发现了储量巨大的石油,石油销售的收入使利比亚从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一跃成为一个富有的国家。伊德里斯一世执政期间,虽然石油极大地改善了利比亚的财政状况,但各个派系间的不满也随着财富的增加而越来越大。由于中东和北非地区纳赛尔主义和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兴起,利比亚迎来了剧变。


卡扎菲登场

二战后,以色列的建国使得阿以间的冲突成为了中东地区的关键词,一群利比亚年轻军官也十分关心穆斯林世界与以色列的冲突。1952年7月23日,提倡"泛阿拉伯民族主义"的纳赛尔成立"自由军官运动",在埃及七月革命中推翻埃及和苏丹国王法鲁克一世并担任埃及总统一职。

解密从多次被征服到卡扎菲乱政,一直都不消停的利比亚

【穆阿迈尔·卡扎菲】

虽然世俗统治但也铁腕独裁的纳赛尔成为了卡扎菲的偶像,这使得卡扎菲长大后选择了就读军校。卡扎菲从军以来一直为筹画革命组织志同道合的年轻军官,并订下缜密的计划,这群年青军官自称为纳赛尔的信徒,也把组织命名为自由军官。

1969年,纳赛尔指挥军队在与以色列的交战中失去西奈半岛,而利比亚国王多年来年老昏庸,政军界有多组人马欲夺取政权。以卡扎菲为首的自由军官决定抢先取得利比亚控制权,之后与埃及合并成一个国家,共推偶像纳赛尔为领袖。

1969年8月31日,卡扎菲领导自由军官组织以夜间训练为掩护在的黎波里发动了推翻君主制王朝的革命。由于当时保皇党军队聚集在班加西,而班加西与外界的联络被叛军切断,革命轻易地取得了成功。

1969年9月1日,卡扎菲宣布建立新的政府,定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利比亚伊德里斯王朝被推翻。卡扎菲出任最高权力机构"革命指导委员会(Revolutionary Command Council)"主席,成为利比亚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自此之后,卡扎菲开始了在利比亚的折腾之旅。

1973年圣纪节,卡扎菲宣布了:废止所有现行法律,实施伊斯兰教法;对"政治弊病"进行净化;组织一支"民兵"(people's militia)捍卫革命的成果;开展继续革命。为了维护统治,卡扎菲曾公开处决政治异见者,并在电视上播出。而且指使外交官和雇员在全球范围内刺杀反对者,根据国际特赦组织数据,在80年代,此类刺杀至少有25次。

1977年,卡扎菲改国名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简称为"利比亚阿拉伯民众国",将权力交给利比亚总人民大会,并宣称自己在之后将仅为一个象征性首脑,事实上依然担任实质上的最高领导人。"民众国"是卡扎菲自创的名称及政体,英文意为(State of the Masses),这种事儿也只有卡扎菲会做得出来。

这个"民众国"在卡扎菲的描述下,是直接民主制的国家,最高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大会(General People's Congress),名义上民众国无国家元首,实质上的领导人是全国人民委员会秘书长(General Secretariat of General People's Committee)。但直到2011年卡扎菲被推翻,这些都没有真正实现,秘书长的职位一直由其自己担任,权力从未旁落。更令人惊叹的是,由于卡扎菲认为利比亚作为伊斯兰国家国旗要有代表伊斯兰的绿色,于是亲自设计了一面只有绿色的国旗,此国旗成为全世界最简单的国旗。

解密从多次被征服到卡扎菲乱政,一直都不消停的利比亚

【利比亚阿拉伯民众国国旗】

从彻底掌握权力之后,卡扎菲就开始在非洲舞台上长袖善舞。1977年2月,利比亚开始插手乍得内战,军事支援古库尼·韦戴及其率领的"人民武装部队"。之后利比亚对乍得北部叛军的支持升级为入侵之后,乍得-利比亚冲突正式开始。此外,为帮助乌干达独裁者伊迪·阿敏,利比亚还与坦桑尼亚交战,成千上百的利比亚人因此而丧生。同时,纳赛尔去世后,卡扎菲和埃及的关系也开始紧张,1977年7月,利比亚和埃及爆发了被称为"利比亚埃及战争"的四天的边境战争。

1988年,在卡扎菲的策划下,两名利比亚特工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洛克比空难",造成270人遇难,1991年开始,国际社会对利比亚实施了包括空中封锁、武力禁运、经济和外交制裁等一系列制裁。使得从70年代因石油而迅速增长的经济从此直线下滑,开启了利比亚的衰落,也是卡扎菲覆灭的起点。2003年,卡扎菲承认了对炸弹袭击负有责任并向遇难者家属提供了没人1000万美元的赔偿,才缓解了国际制裁对利比亚的影响。

如果说卡扎菲任内利比亚有什么还算幸福的事情,那就是庞大的石油储量使得利比亚的人均收入可以超过11,000美元,达到非洲前五的水平。识字率从10%提高到了90%,预期寿命更从57岁提高到77岁。同时,利比亚也是所有阿拉伯国家里女性权益得到保障最好的国家。

解密从多次被征服到卡扎菲乱政,一直都不消停的利比亚

【利比亚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分布图】

新世纪从制裁中走出的卡扎菲又开始了自己"非洲合众国"的雄图伟业,力图将整个非洲合并为一个庞大的联邦,这个想法从未得到任何一个其他非洲国家政府的青睐,却得到了众多非洲国王和酋长的喜爱,2008年卡扎菲被200多个国王与酋长授予"非洲万王之王"的荣誉称号。

这些风光都阻挡不了近半个世纪的折腾导致的利比亚对卡扎菲愈演愈烈的反对。2011年2月,受到阿拉伯之春的影响,利比亚出现示威活动,并逐渐演变成反抗卡扎菲统治的革命。8月20日,反对派领导的国民解放军攻下的黎波里,卡扎菲及其效忠者逃至卡扎菲出生地苏尔特。10月20日,卡扎菲在苏尔特被国民解放军击毙,统治了利比亚42年的卡扎菲被黯然推翻。


如今的利比亚

从2011年推翻卡扎菲的内战开始,利比亚已经进行了三场内战,并且至今仍没有停止。由卡扎菲引起的混乱并没有因为他的死亡而得到结束。

推翻卡扎菲后,反对派在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成立"全国过渡委员会",全权取代卡扎菲政权在联合国的席位。

2012年,"过渡委"将政权移交新选举产生的权力机关"利比亚大国民议会",并将国名由"阿拉伯利比亚民众国"(Libyan Arab Jamahiriya)更改为"利比亚国"(State of Libya)并延续至今。

解密从多次被征服到卡扎菲乱政,一直都不消停的利比亚

【利比亚内战各方控制区域】

但利比亚并没有就此进入平稳,2014年8月4日,"利比亚国民代表大会"取代"国民议会"成为新的立法机构,但国民议会并没有解散。当年,由民选的国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受国际承认的世俗政府(托布鲁克政府),与由大国民议会代表的"伊斯兰政府"(的黎波里政府)爆发第二次内战,伊斯兰国趁虚而入扩大影响力,多方混战。

2015年12月17日,在联合国协调下东部的国民代表大会与西部的国民议会代表共同签署《利比亚政治协议》,同意共同组成民族团结政府。

但好景不长,2016年民族团结政府成立不到一年,民族团结政府与东部大国民代表大会(利比亚国民军)再次发生内战,这次内战依然持续多年,2019年4月,利比亚国民军攻入首都的黎波里郊区,战争不但没有缓解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解密从多次被征服到卡扎菲乱政,一直都不消停的利比亚

这个从一开始就被征服,到独立后一直战争不断的国家,可以说是整个非洲动乱与落后的缩影,虽然期间曾经因石油带来过短暂的繁荣与安定,但脆弱的政治平衡最终还是被打破。动乱从来都不是好事情,对在这个地球上无论哪个角落的人都是如此。

解密从多次被征服到卡扎菲乱政,一直都不消停的利比亚

往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