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市復興區啟動造林綠化六大片區六大工程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喬賓娟)4月17日,行走在邯鄲市復興區境內,滿眼新翠。今年,該區計劃造林4萬畝,完成“三年造林十萬畝”的任務目標,加速打造邯鄲西部“後花園”、冀中南旅遊目的地。

作為省第四屆園博會承辦地、省重點項目康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為儘快補齊生態短板,復興區高起點謀劃、建設,實施六大片區六大工程,春節前召開動員大會,任務、責任、人員、進度、時限“五落實”,春節後每週觀摩調度,對各鄉(鎮)、各牽頭部門的造林地塊打分排隊、發放紅黃旗,迅速掀起春季造林綠化高潮。

“按照宜綠則綠、能綠全綠、見路見樹、進村進林的要求,擴總量、出規模,提質量、出精品,加快構建邯鄲西部生態屏障。”復興區委書記潘利軍說。

高標準規劃。該區聘請國內一流專家團隊,對康湖生態文明示範區、沁河生態文化片區、沁源生態園林項目、省園林博覽會周邊、南水北調生態廊道、趙王城遺址公園周邊六大片區開展規劃設計。

康湖生態文明示範區作為西部生態屏障核心區,規劃造林2萬畝。目前,霍北路以南渡槽周邊、京商區域、老狼溝3個區域7500畝已完成基礎綠化,正在改造提升;霍北路以北至邯武快速路約8000畝已啟動綠化。同時,總長20公里的森林觀光大道正在修建。今年,康湖生態文明示範區將基本完成綠化,實現主要道路兩側微地形處理和景觀綠化提升。

沁河生態文化片區南起康莊水庫周邊、西起北牛叫水庫周邊、東抵齊村西湖溼地,包括沿途20多個村莊。採取“政府主導,社會投資,企業參與”的運營模式,以沁河生態環境修復為基礎,以旅遊發展為契機,重點對沁河12公里流域開展綠化,打造自然風貌與民俗風情相互交融的鄉俗文化生態旅遊片區。

沁源生態園林項目位於葛巖嵛和牛叫河兩村之間,主要依託牛叫河水庫,由河北德豐建設公司投資5億元,依山就坡植樹種花,建設1000畝櫻花園、500畝臘梅園、500畝牡丹園和200畝觀光采摘園,打造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休閒遊憩地。

省園林博覽會核心區域約2000畝,提升相鄰的北環、西環綠化水平,齊村、澗溝、戶村、郭河村莊綠化納入園博會配套綠化,高標準提升改造。

南水北調生態廊道片區,在10公里南水北調復興區段兩側各100米範圍內,規劃建設生態防護林,打造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景觀效益為一體的高標準生態廊道。

趙王城遺址公園周邊種植喬木1000畝,打造集古趙文化、工業文化於一體的文化體驗旅遊片區。

做好六大片區綠化的同時,該區同步實施城區綠化、村莊綠化、道路綠化、河渠綠化、荒山綠化、園區綠化六大工程。城區綠化,通過道路樹木補植、街角節點造景、社區綠化提升、裸土綠化覆蓋和“鮮花扮城”行動,見縫插綠、破硬植綠,“喬、灌、花、草”相結合,打造街道、水系、遊園小品、單位庭院立體景觀效果。村莊綠化,按照“人均三棵樹,戶均十株樹”標準,全區41個村莊的村內道路、河渠、街道、空隙地、庭院、坑塘等宜綠區域全部綠化。道路綠化,境內36條縣、鄉、村三級道路全部完成翻修改造,所有行道樹全部補齊;街道、空隙地、庭院、坑塘等宜綠區域全部綠化。河渠綠化,河渠沿岸造林綠化達2000畝。對轄內三座荒山全部實施綠化,綠化面積2.5萬餘畝。園區綠化與園區內廠區建設同規劃、同施工。

加大綠化投入。該區出臺造林綠化獎補政策,對完成綠化任務的村莊,每植活1棵喬木或1平方米灌木,補貼15元;造林500畝以上的企業或大戶,提供3至5年土地流轉費用補貼;每側寬度在15米以上的國省道路和鄉村道路新建林帶和環村林帶,按照1000元/畝/年給予補助,撬動社會綠化投入。同時,鼓勵企事業單位認建、認種、認養。截至目前,該區今年春季造林已達2萬畝,完成市定任務的15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