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喜哥”——我本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

2012年1月14日,山東青島濰縣路發生了一場大火,這場大火本身沒有什麼特別的,但卻燒出了個“怪物”,房子的主人一身男扮女裝的裝扮,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微博上但時間就獲得了3萬多的轉發。

在數萬次的轉發中,大喜哥成為人們爭相娛樂的對象,“妖孽”、“奇葩”等詞不斷出現。56歲的大喜哥火了。就是因為那身裝束,有人叫他阿姨,有人叫他花姑娘,也有人叫他大喜哥,幾乎所有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名叫劉佩麟。


大喜哥”——我本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性別認同障礙


大喜哥就是一個典型的性別認同障礙患者,我們更加熟悉的性別認同障礙者還是金星。

金星1967年出生在東北,是家裡唯一的男孩。他從小喜歡和女孩一起玩,女孩家玩的遊戲他都會,跳皮筋,跳房子,比姐姐都玩得好。

他怕蟲,怕黑,怕打雷;喜歡美,喜歡唱歌,尤其喜歡跳舞,常常圍上姐姐的花衣服,翩翩起舞。9歲進入瀋陽軍區前進歌舞團,19歲去關國學習現代舞,1995年決定做變性手術。當時手術分成三步,第一次做胸部手術;第二次去除鬍鬚及喉結;第三次做性器官改造手術。手術後社會適應良好,並先後在母親的幫助和鼓勵下,領養了兩個男孩和一個女孩,2005年與德國人漢斯登記結婚,在事業上也收穫頗豐,現代舞《紅與黑》獲文化部文化獎,《上海探戈》在歐洲巡迴演出獲巨大成功。他本人承認在其19歲時就想做手術,一直思考了10年,直到覺得手術對自己的社會能力、為人處世以及事業不會帶來影響,才最後決定走這一步。


大喜哥”——我本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性別認同障礙


性別認同障礙是一種強烈而持久的異己性別的身份認同(不僅僅是想以作為另一性別而獲得社會文化上的好處)。患者為自己的性別感到持久的不舒服,或者認為自己目前的性別角色很不合適,性別認同與自己生理上的性別不一致,強烈地希望成為異性,常常尋求各種方法試圖改變他們的身體和性徵。


大喜哥”——我本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性別認同障礙


性別認同障礙產生的原因至今還沒有明朗。有人提出激素理論,認為在懷孕時母親體內過高的雌激素或雄激素水平對胎兒的發育會造成影響,會雌化男性胎兒或雄化女性胎兒。有少量研究發現,男性性別認同障礙患者第23對染色體有額外的Y染色體,女性性別認同障礙患者有額外的X染色體。

有人研究家庭中孩子的出生序列與性別認同障礙的關係,發現男性性別認同障礙的患者,其出生順序比對照組晚,而且家庭中有更多的哥哥。


大喜哥”——我本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性別認同障礙


社會環境因素對性別認同起一定作用。其中,家庭的養育方式被認為是一個重要因素。一般的男孩在表現出女性的興趣和行為時,往往會受到家庭的反對。而女性化的男孩在其家庭中往往非但沒有受到反對,有時反而得到鼓勵。當他們穿女性的衣服時,家長們認為這是孩子的聰明可愛,有的母親還指導孩子如何化裝,家庭的相冊常有男孩穿女孩衣服的照片,這樣會造成生理上的性別與後天習得的性別認同之衝突。

有人發現,具有性別認同障礙的男孩對感官刺激更敏感,對父母的情緒表達也更為敏感;而母親對再次出生男孩的失望情緒、很容易導致男孩的負面關係。但並沒有證據表明父母生育女兒的願望會導致男孩產生性別認障礙。


大喜哥”——我本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性別認同障礙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性別認同障礙的接納度也越來越高,2018年6月份,在本次世衛組織ICD-11修訂中,性別認同障礙/性別焦慮正式更名性別不符,並且將其從精神疾病明目中刪除。

希望將來人們能給予這部分人更大的寬容度,不要再以怪物、奇葩稱呼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