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推销员”也是“送货员”四面村这个第一书记跑出百万订单

走江津、下重庆、跑公司、访单位……星期天,江津区四屏镇四面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刘贤章又带着贫困户家的大米、土鸡、土鸭踏上送货之路,“老林,我把你要的大米、土鸡带来了,就在楼下,快来拿哦。”


是“推销员”也是“送货员”四面村这个第一书记跑出百万订单

“您这样一单一单地跑腿送货,能有效果吗?”

“有效果!今年小康汽车100万元的农产品收购单都是这样跑出来的。”刘贤章笑着说,虽然现在贫困户的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路,但是他和工作队队员还是坚持和往常一样,在周末时当义务“推销员”和“送货员”。

摸底贫困户生产情况 开展供需对接 让天然绿色农产品走出深山

2018年7月,受江津区委组织部选派,江津区区委办公室刘贤章前往四屏镇,担任四面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有着在区委政策研究室工作经历的他,对许多党的政策和经济知识如数家珍,自然对扶贫工作心里也有“底”。


是“推销员”也是“送货员”四面村这个第一书记跑出百万订单

刚到四屏镇,他就和工作队建议,扶贫工作得先摸底,然后再对症下药。爬坡上坎走村入户充分调研,刘贤章和工作队队员们全面摸底贫困户自产大米、土猪、蜂蜜、野生竹笋、中草药的情况。

简家去年收了3000多公斤谷子,尤家喂了3头土猪,李家养了18只土鸡……刘贤章记在心里。

3月18日一早,刘贤章和往常一样,在和工作队员开会讨论好一天的工作安排后,又踏上了摸底之路。

“刘书记,我们家现在又存了100个土鸡蛋,你帮我联系一下看能帮我卖了不。”“我们家猪前几天下了三只猪仔。”.......去村子里转一圈,一路上不断有农户和刘贤章打这样特别的“招呼”。


是“推销员”也是“送货员”四面村这个第一书记跑出百万订单

对贫困户而言,辛苦劳作收获的瓜果蔬菜、土特产能否卖个好价钱,是件心焦的事。而对城市消费者来说,能不能吃上绿色的新鲜果蔬、土货特产,是他们关心的。刘贤章和队员们认为,致富首先就得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农户和城市居民双方直接“对话”,实行产销对接。

刘贤章介绍,刚开始展开扶贫工作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做“推销员”,利用互联网,和其他队员一起,将贫困户们的农产品发在自己的朋友圈中。“第一单是我朋友买的,他觉得大米和土鸡蛋的品质很好,又推荐了其他朋友来购买。”刘贤章说四屏镇的农产品在他们的朋友圈里建立起了很好的口碑。

但这样在朋友圈单卖始终不是一个长久的发展之路,刘贤章开始利用身边的资源,积极和扶贫集团联系,想寻求各个机构的合作,扩大销路。经过努力,刘贤章和队员们找到了江津中学、南方新华、小康汽车等组织达成合作,将贫困户们的这些“山货”直接送到城市消费者手中去。

“农户以前自己去卖新鲜谷子,要自己运输,并且市场价格就在1.6元左右,我们上门去收购每斤2元。”为了减轻农户的负担,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刘贤章小组和野田农业公司谈妥,为了帮助贫困户企业支持公益和扶贫,所有的大米都由他们上门代收,以成本价包装、加工和运输。

农户们的新鲜黄谷被收购后,通通被送到了重庆野田农业公司,现代化机器设备转起来,一体化生产链条动起来,一袋袋高山富硒米以新的“颜值”出现在大家面前。

紧接着,这些大米通过真空包装后被二次装车,来到了学校、企业的食堂,来到了重庆、江津消费者的桌上。

正是这样的合作,打通了农户和城市消费者的前后端通道,他们的努力逐渐有了成效。“小康汽车每年100万元的大米收购单来了,南方新华公司388份新米和干笋的土特产礼品采购单下了,企业食堂按期配送蔬菜肉类土货的菜篮子工程也有了……从零开始,仅春节前后就卖了23.6万元。”刘贤章笑着说,以后农户的产品有稳定的销路了。


是“推销员”也是“送货员”四面村这个第一书记跑出百万订单

培育特色产业 引导致富带头人迈向致富路 与贫困户建立稳定带贫机制

“老孙,泡菜泡得怎么样了?”下午,刘贤章和记者来到四面村牛角湾路边的一间砂岩石块做的房屋。

“颜色和味道都很好!”当时,贫困户老孙正在20个大坛子中间忙活。刘贤章介绍,半年前的老孙可不像现在一样充实。他跑摩托每月仅1000元收入,付不起两个孩子的学费,付不起八旬老母亲的药费,穷怕了的妻子也跑了,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是镇党委和工作队帮了他。

去年,一次机缘巧合,镇党委副书记彭波得知区内一企业对泡菜情有独钟,且需求量很大,正四处寻找合作方。

高海拔气候、森林植被多、甘甜山泉水……咨询“土专家”后,刘贤章认为四面村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在这儿做泡菜、米酒、红豆腐等发酵产业,前景大好。

工作队立即牵线搭桥,组织致富带头人,前往韩式酱园、江小白等企业考察学习;全方位宣传,多渠道牵线,吸引企业与致富带头人达成多笔合作意向;送老孙等贫困户外出拜师,学习泡菜、酿酒等技艺……


是“推销员”也是“送货员”四面村这个第一书记跑出百万订单

很快,四面村第一个作坊——泡菜作坊建起来了,首批20个大坛子埋入土中,交由老孙负责,月薪3500元。“有工作队、致富带头人的帮助,我一定好好干,让大家都爱上我的泡菜。”找准人生目标的老孙,在致富带头人陈伟帮助下轻装上阵,把萝卜、海椒、嫩笋等原料装入坛中精心腌制。(郑椿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