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吃火鍋容易導致食管癌,這是真的麼?

骨科木匠劉醫生


理論上是會增加食管癌的概率的。

頭條真是深知我心。我剛剛在頭條上科普的類似問題,然後就推送給我邀請我回答。

經常吃火鍋如果好好吃,吃稍微清淡一點應該還好。

最怕就是天天吃麻辣火鍋,吃的又快、又燙,還蘸著麻辣醬,這邊還配著酒,如果經常這樣吃食管和胃肯定是受不了的。

我今晚就在吃火鍋,順便結合我今晚吃火鍋的圖片再好好科普一下。

下圖就是我今天吃的火鍋。

首先火鍋在一直滾燙開的過程中燙了很多種食物,湯底就會產生一些嘌呤、亞硝酸鹽等對身體不好的物質。其中亞硝酸鹽就是食管癌和胃癌的危險因素之一。醃製的食品裡面就很多亞硝酸鹽,中國、韓國、日本是全世界食管癌和胃癌最高發的國家,差不多有一半道2/3的食管癌和胃癌集中在三個國家,有些研究就表明這三個國家人們都喜歡醃製的食物,韓國思密達的泡菜就非常流行。中國由南到北、由東到西各種顏色各種花樣的醃菜、泡菜。

其次吃很燙的食物也是食管癌的獨立高危因素之一,很燙的食物會反覆把食管燙傷,食管在反覆受傷修復的過程中就容易基因突變。有些人吃火鍋有很不好的習慣就是從鍋裡夾出來就送到嘴裡吃,這樣其實是非常損傷食管的。如果經常吃的話肯定對食管不好。

以下是我今天在微頭條上的科普內容,大家可以一起看一下。

生活中看到很多人吃火鍋的時候剛夾上來吹一下就放進嘴巴發現很燙為了防止繼續湯嘴巴就在嘴巴攪動兩下就吞下去了,其實這樣是很不對的,我們食管的神經跟我們皮膚的神經是不同神經控制的,控制食管的末梢神經和控制我們皮膚的末梢神經敏感度不一樣,食管粘膜對燙的食物沒什麼感覺,換句話說你就算吃很燙的食物進去只是在嘴巴感覺燙,到了食管就感覺不到燙,會給人一種錯覺就是以為食物真的就不燙了,其實只是食管感覺不敏感而已,真是燙的食物還在損傷食管。初中物理學過的能量守恆定律和熱傳遞規律,多餘的熱量需要繼續傳遞出去,到食道和胃裡面只能往食道和胃傳導了。也就會把食道給燙傷。

要像下圖這樣,東西先夾在碗裡面涼一會再吃。


消化內科葉醫生


食管癌是發病率比較高的消化道腫瘤。我國是世界上食管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有人進行過統計,發現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食管癌會發生在我國。在我國的太行山脈附近,河南、河北、山西、陝西等地食管癌的發病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另外在我國的潮汕地區、福建地區、新疆的哈薩克等地食管癌的發病也相對較高。

食管癌是上消化道的腫瘤。引起食管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內因和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抽菸、飲酒、喜歡吃醃製的食品和發黴的食品,喜歡吃滾燙的食物或者喝功夫茶,這些都是引起食管癌的可能原因。

另外,有研究發現食管癌具有家族聚集傾向和遺傳易感性,也就是說家族中有人患過食管癌,這個人發生食管癌的風險就會比其他人要高很多。

也有一些數據和觀察發現吃火鍋可能和食管癌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因為吃火鍋一般都是比較滾燙,另外火鍋中的辣味對食管上皮也有一定的刺激和損傷作用。因此,經常吃火鍋很可能對食管上皮具有一定的傷害,所以經常吃火鍋有可能與食管癌高發有關。所以提醒大家在吃火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在滾燙的時候進食。


胸外科喬貴賓醫生


經常吃火鍋容易導致食道癌?提出這個論點的人,不知是在有什麼充分的論據情況下提出的?

所以,根據猜測得知題主提出吃火鍋容易導致食道癌的理由就是;吃火鍋的人在吃火鍋時,總是在接觸過熱過燙的食品;

那麼問題來了,經常用 “熱和燙”的食品就容易導致食道癌嗎?

1 、是不是經常喝 熱茶的就容易導致食道癌呢?2 、是不是經常喝 熱粥也會導致食道癌呢?

蜥蜴小哥的回答是:非也!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面對一些過熱過燙的食物時,是馬上張口就吃呢?還是稍等片刻等食物涼一點在吃?這不單是個常識問題,也是本能問題,說穿了就是一個人是不是個智障,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處理,不就是個一等一的大傻子嗎?

蜥蜴小哥不否認經常吃過熱過燙的食物對食道健康有影響,但事在人為嘛。燒紅的鐵你不敢拿是怕燙壞了手,那麼燒開湯的火鍋,你就不管不顧的狼吞虎嚥嗎?這分明是活在物下,死在吃上嘛。

一個不爭事實:截至目前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一例因吃火鍋死於食道癌的病例。

據醫療機構研究表明:如果吃進的食物過熱過燙會增加一個人胃腸道疾病的患病幾率,因為胃腸道粘膜十分嬌嫩,其正常受熱溫度在40℃ —60℃,如果遭受到的溫度超過這個溫度控值時,口腔和食道以及胃腸道就會發生損傷。

由此得知:食道的燙傷主要是所食的食物過熱和過燙造成的,那麼,這就提醒喜歡和經常吃火鍋的食客注意了,火鍋該怎麼吃?

正確的吃火鍋,不會導致食道癌,哪怕你是經常。

至於火鍋該怎麼吃,蜥蜴小哥不想在這裝明白,因為在吃這個問題上是眾口難調,各有各的吃法,各有各的愛好,但無論你怎麼吃,有幾點你必須要引起注意 ;1 、吃火鍋時,進食必須控制其溫度,不可不管不顧和狼吞虎嚥 ;2 、如果發現食道和胃腸道有燙傷,必須要停止進食過熱、過燙、過辛辣的食物,否則會出現重複性損傷,那樣可就真的危險了 ;3 、喜歡吃火鍋也要合理掌握食用次數,不能因為是喜愛就上頓下噸頓的吃起來沒完,度和限要知道。

火鍋本無錯,錯在人,錯在吃法,錯在用法。


蜥蜴小哥有話說



有數據顯示,食管癌在世界上的發病率在最低的時候,46%的比例是中國人。

為什麼呢?

我們從飲食的角度來分析這個事情。廣東人喝茶愛喝燙茶;四川、重慶等地愛吃麻辣燙、麻辣火鍋;河南人有胡辣湯;內蒙古有高度的烈性白酒。

這幾個區域,都是食管癌的高發病地區!

火鍋在煮沸時是近100度高溫,食物從鍋中撈出稍稍冷卻,溫度可能也達到40度以上。那麼這樣熱的食物進入口腔,無疑對口腔黏膜、食道黏膜、胃黏膜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燙和灼傷。

我們知道,癌症的發病很多時候是些細胞的異常的增生和病變,這種異常基於哪種環境?有的時候,就是反反覆覆的刺激、傷害造成的。這種燙、灼傷就是刺激、傷害的一種。


舉個例子,有的時候吃一些燙的東西,我們會發現,口腔上面(上牙後方)的粘膜會有一些脫落。那麼出現這種情況就證明你吃的食物過於熱了,它的溫度已經高於口腔的溫度很多,這對口腔的健康是不利的。

火鍋據說現在備受年輕人的推崇,據說成為年輕人的情感寄託!

那麼年輕人吃火鍋不要緊,火鍋如果從營養學的角度講還是很健康的,尤其是清湯鍋,即便蔡瀾覺得它應該從美食中取消,但是也不能阻擋它粉絲無數。

那麼只有一點的建議,不要吃過於燙的火鍋,放一放,涼一涼,慢點吃,彆著急。


遼瀋名醫


其實,這個問題要看你具體怎麼吃火鍋。如果經常吃燙的火鍋,也就是涮好馬上就吃,並且火鍋口味還特別重,那可能會有食道癌的隱患;但是如果涮好後還有等食物涼一會兒再吃,而且火鍋的口味比較清淡,一般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從健康的角度來說,並不建議大家吃太多火鍋,因為火鍋的湯底嘌呤和脂肪的含量比較高,容易導致慢性病。

首先我們要了解食道癌是什麼。食道癌也叫食管癌,是中老年人中很常見的一種癌症,並且發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需要注意的是,食道癌的潛伏期長達10年,所以即使沒有患病,一樣要引起重視。

那如何才能避免患上食道癌呢?首先一定要避免吃太燙或者太涼的食物。我們的食管壁的粘膜很嬌嫩,在正常情況下食道的溫度和身體的溫度是差不多的,我們進食食物的最佳溫度在10到40度之間,最大耐受溫度不超過60度。其次,吃飯要坐端正,而且要細嚼慢嚥。因為坐姿不好會導致腹腔內壓力增加,這樣食物進入胃裡就會受阻,食管就要增加蠕動來輸送食物,而食物跟食管之間產生的摩擦很可能會加重食管壁的損傷。其次是要細嚼慢嚥,因為狼吞虎嚥很容易卡魚刺等硬性食物,這些硬的食物刺破食道壁,就會增加食道感染的幾率。

再者,飲食要清淡,最好戒菸戒酒,少喝濃茶。因為喝濃茶或者吃辣椒等重口的、刺激性的食物,會使得食管粘膜增生,而這是導致食道癌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1]表明,每天吸20根以上的吸菸者,死於食道癌的人數,比不吸菸者死於食道癌的人數高四倍。另外,酒精含量高或者劣質的酒裡因為含有有害化學物質,可能使吸菸引起的口腔、咽、喉、食管部位的癌症發病率成數十倍增加,簡單來說,如果吸菸又喝酒,患上食道癌的幾率就會增大很多。最後,要少吃致癌食物,包括不新鮮的蔬菜、隔夜剩菜、腐爛水果、發黴糧食,因為這些食物中可能感染黴菌,而黴菌能增強亞硝胺的致癌作用。有研究[2]表明,亞硝胺是導致人類食管癌的可疑因素之一。其次,也要少吃鹹魚、醃製肉菜和煎炸燒烤類的食物。

總之,如果火鍋不是很燙著吃,而且口味比較清淡的話,並不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平時我們要養成健康的飲食方式,如果感覺身體出現不適,要儘早就醫。

參考文獻

[1]李鵬, 張娜娜, 張澍田. 吸菸與食管癌關係的研究進展[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誌, 2012, 11(20):1668-1669.

[2]楊文獻, 裘宋良. 食管癌亞硝胺病因的預防試驗研究[J]. 腫瘤防治研究, 1992, 19(4):197-199.


超哥話食


經常吃火鍋容易導致食管癌?目前沒有這方面的研究,但看你怎麼個吃法,分析一下,如果你吃火鍋是吃很燙的,超過65攝氏度的燙食,可能增加食管癌的風險。 燙食增加癌症風險這是有可能的,但這其中有兩個關鍵,一是食物的溫度,熱到什麼程度,一般性的熱食問題不大,但滾燙的食物(具體來說一般是指65攝氏度以上)由於可能導致上消化道(口、咽、食管、胃)的粘膜損傷,慢性炎症,最終可能癌變,因此不要吃得過燙;二是“”量“”,持續時間,也就是是否長期熱燙飲食,是不是飲食習慣,偶爾為之,當然不必擔心,但如果有長期熱燙飲食的習慣,比如每餐必喝滾燙的湯,長期飲燙茶,則可能增加咽喉食管等部位的癌症風險。這一點已經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確認。因此,從這個角度,把火鍋歸為燙食,確實有可能增加食管癌風險。但不像喝燙茶,有的人幾乎每天都喝茶,而且一天多次,如此下來,燙茶增加的風險就可能轉為現實。但恐怕沒有幾個人天天喝火鍋吧,還一天吃幾次火鍋?所以,從理論上,經常吃火鍋確實有可能增加風險,但現實是,你吃火鍋到不了那個頻率,而且火鍋雖燙,也沒幾個人追求出鍋就吃。所以,不必要太擔心。

但還是建議大家,不管是吃什麼喝什麼,不要燙食直接入口入咽喉,否則容易燙傷食管粘膜,長期下來,還是可能增加風險的。


腫瘤專科醫生


沒有聽過這種說法,好像也沒有這方面的專門研究。

但仔細想來,凡事都講究一個量的問題。

像吃火鍋這種既燙又辛辣的食物,如果長期過度,對食管、胃等消化器官自然是有不良影響的。

換一種說法:經常吃火鍋只是算是增加發生食管癌、胃癌等消化系統腫瘤的風險,其中並沒有必然的關係。


最後一支多巴胺


熱、燙、高於65°C和食管癌的致病,可能的機理便是食管粘膜的慢性損傷以及自身屏障破壞後的損傷~修復~再損傷~再修復過程中,本已增高、增多的基因變異加速累積,當這種變異恰逢是"食管癌"研究所知的"癌啟動基因"時,勢必會發生癌變!

但,莫因此而憂心忡忡,干擾原本正常的生活。理論而言,粘膜有完善的修復功能,我們所避免的就是在修復中仍然不斷的刺激從而形成"慢性難以修復的損傷"。可參考我的文章:喝65℃的熱水=食管癌?相比其它致病因素,您就不要再炒作了! https://www.toutiao.com/i6629122820087480839/

火鍋為什麼不能吃呢?只是不常吃、間斷、適量而已!


再者,筆者更崇尚牛油天然為主的"老火鍋"。其實,最簡單的鑑別就是衣服有沒有殘味!幾天前,看到一張幾位女生害怕衣服有味道而身穿雨衣吃火鍋的照片。我內心真的想問,你是在享受火鍋的美味還是在單純追求香精堆積的"味蕾刺激"?

就如侯醫生很久前的一篇文章:對年輕美眉的重口味科普:胃+“麻”“辣”“燙”都還好嗎?

https://www.toutiao.com/i6598147646404166148/

誠然,食管癌、胃癌等上消化道腫瘤有太多可能的致癌因素,絕不能就一種所謂的2A類因素大談特談,如果僅就火鍋一項,大可不必。但如果一種生活習慣可以做稍許的改變,也許更為美好,何樂而不為呢?


侯醫生的柳葉道仁心


提出問題的人可能將火鍋等同於“燙食”了。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食用超過65攝氏度的 食物,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食物過燙,會引起消化道損傷,造成口、咽喉、食管、胃黏膜損傷,長期以往,黏膜就會病變,引發癌症。

如果偶爾吃次燙食,不必過於擔心。但如果有長期吃燙食的習慣,如每頓飯必須喝滾燙的湯,長期喝功夫茶,則會增加食管癌、咽喉癌的發生風險,所以,如果吃火鍋時不注意,都是趁熱吃,吃的比較勤的話,確實會增加食管癌的機會。但沒有幾個人天天吃火鍋,達不到長期吃的頻率,另外,也沒有幾個人撈起來就吃,不用過於擔心。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平時飲食中少吃燙食,多吃溫食。


guofei11789


導致食管癌的原因很多,吃的食物過燙是食管癌發病的主要原因!如果吃火鍋時直接將滾燙的食物嚥下,就容易引發食管癌的產生。

什麼是食管癌

食管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食管癌典型的症狀為進行性嚥下困難,先是難嚥乾的食物,繼而是半流質食物,最後水和唾液也不能嚥下。

如何預防食管癌呢?

儘管對食管癌的病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但就已經掌握的情況來看,預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不要吃過燙的食物,不要進食過快,不要過量飲烈性酒以減輕對食管黏膜的刺激。

(2)不要吃發黴的糧食,少吃酸菜。因為發黴的糧食可產生毒素。改變食用酸菜的習慣,酸菜中含有大量的亞硝胺類物質,這些物質都有較強的致癌作用。

(3)用漂白粉處理飲水,使水中亞硝酸鹽含量減低,常服用維生素C,可以減少胃內亞硝胺的形成。

(4)如果你是生活在食管癌的高發地區,年齡在40歲以上的男性,平時有食用酸菜、飲酒等習慣,近期出現吞嚥困難、胸骨後疼痛或不適,應儘快進行食管脫落細胞學檢查、X線鋇餐檢查、食管鏡與活組織檢查以便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5)積極治療食管疾病。患食管炎、白斑、息肉、憩室、賁門失弛緩症等,由於組織學改變、功能變異、局部受刺激,容易惡化形成癌症。一定要密切觀察、積極治療和採取有效措施預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