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就在你是否打开这扇罗生门

《罗生门》是一本中短篇小说集,一共有13篇,写出了人世间的丑恶,但是是社会的缩影。

第一篇是《罗生门》,它的内容十分简单,人物也只有两个,仆人和老太婆。在灾难后,整个京城衰败不堪,仆人看到老太婆在拔头发想要做假发,仆人谴责她,并把她的衣服拔下了。整章小说到此结束。

善恶就在你是否打开这扇罗生门

这篇小说画面十分灰暗,叙事十分平淡,没有什么跌宕起伏,但却让人不寒而栗。“外面,唯有黑洞洞的夜。”不仅是小说是在夜晚发生,更是描写了当时的社会自然环境是黑暗的,像一个无底洞,吞噬者麻木的人。

由于“罗生门”这一词诞生时便有“生死徘徊”的意味,故而后来演化成:当事人各执一词,使得事实结果在“真相”与“假象”之中徘徊,最终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与反复,从而无法水落石出,真相大白。“罗生门”本来在日文汉字写成“罗城门”,最原始意义是指设在“罗城(城的外郭)”的门,即“京城门”之意。由于古代日本常年战乱,尸横遍野。许多无名死尸,被拖到城楼丢弃,待年久失修,颓败之后,继而显得荒凉阴森。年积月久,在人们心中产生了阴森恐怖、鬼魅聚居的印象,故而有了“罗生门”是通向地狱之门这一鬼谈幻象之说。

善恶就在你是否打开这扇罗生门

看完《罗生门》,顿时感觉确实这是一个充满谎言与不真实的世界。联想到哲学的真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真相真理可知呢,但是成本太大,当一个真相是很难找到或者没有必要找到时,就有统计上的论述推理和假设检验。那么我们生活的世界的那些不明所以的事件,它的真相与否很难找到,而且数量很多,谁都想要真相,可是真正能知道的真相又有多少呢?

我坚决相信真理真相是可知的,但是由于可知要付出的代价很大 所以导致的结果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假象横生的世界,一句话,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一个假象,那不是原本的充满真理真相的世界,每个人看到的红色都不一样,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也都不一样。

善恶就在你是否打开这扇罗生门

“善恶就在一念间”,这个永恒的人性母题被诠释的淋漓尽致,甚至让人忘了这是一篇仅有三千字的短篇小说,却仿佛道出了千百年人类社会中共有的哲理,恶人总有作恶的理由,荒唐的是,这个理由看上去又是如此合情合理!

相比于直接描述变态杀人狂无来由的作恶,由善到恶的描写更符合大多数人的理解力,这样的人才是隐藏在每个人身边的活生生的人——比如某件恶性案件爆发后,采访作恶者的熟人,大都会说,这个人平时待人和善脾气特别好——这才是大多数人的人性,所以才真实。人们还善于把自己隐藏到群体中,群体中恶的底线往往会变得更低,甚至于无。“大家都这样做的”这样的想法会消除自己对恶的不安。但恶是客观的,不同角度的解释并不能改变它的存在形式。既然这一切无可避免,我们能如何做呢?

善恶就在你是否打开这扇罗生门

正如译者序中说到的“无论得于史料之作,还是拾于现实之篇,其一以贯之者,大约是两条主线。一是对人性中的恶的暴露、揶揄和鞭挞。二是对人对人生的幻灭感,亦即厌世主义倾向所导致的对艺术的执着与痴迷。”

这边是对于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的一点点感受,涉世不深,阅世不足。这本书仍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发掘和探讨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