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產業鏈條短問題多?關鍵在於三產沒“融”好

鄉村產業鏈條短問題多?關鍵在於三產沒“融”好

4月21日,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作國務院關於鄉村產業發展情況的報告時,談到了目前鄉村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韓長賦稱,鄉村一產向後延伸不充分,多以供應原料為主,從產地到餐桌的鏈條不健全。鄉村二產連兩頭不緊密,農產品精深加工不足,副產物綜合利用程度低。鄉村三產發育不足,農村生產生活服務能力不強,產業融合層次低。總之,當前鄉村產業發展依然面臨著不少困難。

其實,近年來,我國鄉村產業發展已經取得了不少積極的成效。2018年,我國規模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已經達到7.9萬家,營業收入達到14.9萬億元。鄉村產業融合也漸成趨勢,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8.7萬家。然而,質量效益不高,創新能力不強,同質化現象嚴重等問題,仍然困擾著鄉村產業的發展。

鄉村產業鏈條短問題多?關鍵在於三產沒“融”好

對於鄉村產業發展出現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隨著社會消費水平的提高,鄉村產業發展出現了新問題是正常現象。而目前,鄉村產業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最根本的原因是還在於鄉村的一二三產業沒有實現根本的融合。

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好產業體系,要延伸產業鏈,要把一二三產業融合起來。現在農村銷售最多的還是農產品的原產品,這就限制了農產品的增值效益,弊端是非常明顯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弊端?這主要是因為過去我們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瞭如何解決農產品供應數量上,對於產業體系、產業鏈的重視則非常不足,所以會導致一二三產業發展不充分。

另外,鄉村一二三產的融合程度也不是很深,三者之間沒有什麼關聯性,非常鬆散。之所以出會現這種問題,是因為大家不再滿足於初級農產品的供應,這時候,第二產業的發展就顯得非常重要。發展第二產業的關鍵是要靠深加工,而發展深加工就要依賴科技。

鄉村產業鏈條短問題多?關鍵在於三產沒“融”好

那麼,科技的發展怎樣才能跟產業融合結合起來?以前我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還不充分。以後,對於那些不用加工的,可以直接進廚房的初級農產品,我們農民還是要進一步種好、賣好。但如果某些農產品出現了階段性過剩,怎麼樣來消化它,就要把它們送進加工車間進行深加工。如果這個問題能夠解決好,那麼我國農產品的浪費和損耗就會大大降低,農產品的產業鏈的價值也會得到提升。

除此以外,在服務業方面,我們做得也有不足,特別是缺乏對新型經營主體的培養。以前,農村經營主體的主要職責就是銷售,但以後不能僅僅只是銷售,銷售和服務也要融為一體,而農村的新型經營主體必須要適應這種形勢的變化,把第三產業發展起來。有了這種意識,鄉村第三產業發展中的同質化問題就能得到改善。對於那些有條件的農村來說,他們當然可以搞觀光休閒農業,但是全國的農村不一定要都去做這件事,只要鄉村的服務業懂得迎合市場的新需求,就能形成其它新的產業業態。

鄉村產業鏈條短問題多?關鍵在於三產沒“融”好

其實說了這麼多,總結成一句話就是,鄉村想要延長產業鏈條,就必須重視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我們產業發展的目標要轉變,我們的觀念要轉變,我們對科技的態度要轉變,我們對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方式也要轉變,我們的政策措施也得轉變。消費者需求出現了新的變化,鄉村產業比如也會出現新的問題。出現問題沒關係,問題是我們怎麼樣來解決。我們一步一步的推進,相信鄉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也會不斷取得實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