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之十八——“三產”並舉發展莜麥產業 精準扶貧摘掉窮帽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 點擊星標

「扶贫故事」之十八——“三产”并举发展莜麦产业 精准扶贫摘掉穷帽

收藏我

莜麵在武川不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一張名片,這張名片傳遞的信息是“文化、健康、優質”。為了更夠更深入地挖掘莜麥品牌資源優勢,將莜麥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轉化為助推脫貧攻堅、助力縣域經濟發展的動力,武川縣委、縣政府提出了打造“四條產業鏈”的發展規劃,通過龍頭企業主導、“企業+農戶+貧困戶”、“文化+產業”的方式,積極推動莜麥產業的發展。經過幾年的努力,莜麥產業從單純的種植業,發展到集食品、保健品、文化旅遊產業於一體的綜合性產業鏈條,有力地助推了縣域經濟發展,為廣大農民實現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礎。

「扶贫故事」之十八——“三产”并举发展莜麦产业 精准扶贫摘掉穷帽

以農興工 以工促農

燕谷坊是在武川這個莜麥主產地,依託莜麥種植業興起的一家以莜麥為主要生產原料的龍頭企業。燕谷坊立身農業,反哺農業,以發展“武川模式”為樣板,構建企業與農戶合作共贏的發展模式。燕谷坊秉承著“一手農民 一手市民”為核心的經營理念,通過“企業+科研+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將種植收購和市場動態對接。自2015開始,燕谷坊實行燕麥訂單種植,每年的訂單收購價高於市場價30%以上,使燕麥訂單戶每戶增收2000多元。訂單種植農戶發展到3500多戶,2018年燕麥訂單基地面積擴大到4.3萬多畝,分佈在全縣9個鄉鎮。對53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幫扶“三到戶”,即種植訂單到戶、收割幫助到戶、銷售拉運到戶。今年,燕谷坊開展“麥風行動”,走進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挨家挨戶瞭解情況,截至目前共走訪貧困戶906戶,已簽訂單341戶,此舉不但讓貧困戶享受1.65元/公斤的保護價,同時給予18元/畝的收割補貼和20元/噸的拉運補貼。

訂單農業既保證了企業生產原料的供應,又有效地解決了農民賣糧難問題。同時,訂單農業還能有效保證燕麥原糧的地域化,燕麥生產的標準化,燕麥產品質量的可追溯性,從源頭上把好關,保證了終端產品市場的穩定,獲得消費者的信賴。通過發展訂單農業,建立了企業與農戶的利益鏈接機制,特別是對貧困戶的保護價和補貼,確保了貧困戶的種植收益,為開展脫貧攻堅、精準扶貧提供了可行的路徑。

「扶贫故事」之十八——“三产”并举发展莜麦产业 精准扶贫摘掉穷帽

三產”並舉打造全產業鏈

武川縣在打造燕麥等綠色食品產業鏈的過程中,將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作為一個重點。如何讓產業發展更充分,實現產業鏈的延伸,形成覆蓋面更廣的全產業鏈條,這是武川縣委、縣政府近年來努力探索的一個課題。在破解這個課題的過程中,武川縣的破解路徑是產業依託技術創新,向文化縱深延伸。

以燕谷坊為例,他們在燕麥加工技術上持續投入人力物力,並借鑑引進域外先進技術經驗,歷時3年研發攻關的國家專利技術——雙渦流研碾工藝,在燕麥胚芽米生產的關鍵部位取得突破。這一技術突破解決了傳統碾磨法始終不能去除裸燕麥的硬殼和芒刺的問題,將裸燕麥精細地一層一層破壁、去殼、去芒、去糙,保留胚芽,成為燕麥胚芽米,使得燕麥步入了米糧家族,燕麥的營養價值釋放更完整,更易被人體吸收。在燕麥產品結構上,燕谷坊突破了以傳統燕麥片、燕麥粉為主的格局,已開發有燕麥胚芽米、金牙大米、燕麥黑醋、燕麥清脂茶、燕麥高纖面、燕麥膳食纖維粉、冷榨亞麻籽油、燕麥美顏皂、燕麥β-葡萄糖牙膏等系列產品,已運作有燕谷坊、谷典、谷濟、可可以力、燕博士等品牌。

以莜麥為原料的產品家族不斷壯大,產品品牌也越加“高大上”,從過去農家的主食發展到如今高端的食品、保健品,這是技術發展的成就。

技術發展帶來了產品品質的飛躍,文化則賦予了產品更豐富、高端的內涵。武川縣以莜麥農耕文化為基礎,不斷深入挖掘莜麥的文化內涵,推出了以莜麥為主題的地方文化節慶活動——“內蒙古·武川燕麥文化節”。在每年的七八月份,“內蒙古·武川燕麥文化節”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莜麵文化節”便會與世人見面,莜麵製作技藝、莜麵美食展覽、爬山調、二人臺等地方文藝演出,吸引了大量區內外遊客慕名前來,品味鄉土美食,欣賞田園美景。以莜麥為主題的文化節慶活動直接刺激了武川的餐飲、旅遊業發展,“莜麵的故事”、“弓二莜麵”、“北魏老財”等一批以莜麵美食為主的餐飲企業漸漸興起,為縣域經濟的發展增添了活力。

莜麥不但成為一種地標性商品走出武川、走出內蒙古、走向世界,也因其承載的歷史和文化而成為發展特色地域旅遊的一項優勢資源。

「扶贫故事」之十八——“三产”并举发展莜麦产业 精准扶贫摘掉穷帽

燕谷坊與農戶簽訂種植協議

為了擴大莜麥產業的規模,提升產業的整體競爭力,武川縣在發展工業方面重點引進、建設以莜麥為原料的涉農企業,並注重建立企業與農戶的利益鏈接機制,充分發揮企業帶動作用,帶動貧困戶實現脫貧。在這樣的背景下,西貝、興農華泰等一批企業落地武川縣金三角工業園區,並紛紛加入到武川縣黨委、政府致力打造的莜麵產業鏈當中。今年,內蒙古西貝匯通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5000多戶農名簽訂了6萬多畝的燕麥種植與保價收購合同,帶動農戶規範種植燕麥,確保農民創收,共同致富。興農泰華正在申報2萬畝有機燕麥基地,龍頭企業的帶動為燕麥從種植到精深加工全產業鏈發展注入了活力,帶動了燕麥產業的整體發展和效益的提升。

以農興工,以工促農,武川縣黨委、政府依託莜麥這一傳統優勢農作物,大力發展以龍頭企業帶動全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模式,讓農業縣踏上了工業化的起點,也讓工業的反哺作用凸顯出來——從2015年至今,武川縣莜麥種植面積從15萬畝擴大到了25萬畝,其中訂單種植面積12萬畝,產量也從1.5萬噸提高到2萬噸左右。工業發展帶來的不止是規模化效應,還體現在產品附加值的提升上。過去,作為糧食加工原料,莜麥的市場價格通常在每公斤2元錢左右,行情的時候能達到2.2元每公斤,現在莜麥的收購價格增加到2.8元和3元每公斤。價格的上漲讓農戶們看到了最直接的效益,過去莜麥因產量低,種植效益的低的歷史也正在改寫。

莜麥在武川不僅僅是一項產業,更是武川縣的一張名片,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引領,以及政策的幫助扶持,促進莜麥產業鏈的充分發育,武川人民將會盡早摘掉窮帽子,奔向好日子。(辛永生)

「扶贫故事」之十八——“三产”并举发展莜麦产业 精准扶贫摘掉穷帽「扶贫故事」之十八——“三产”并举发展莜麦产业 精准扶贫摘掉穷帽
「扶贫故事」之十八——“三产”并举发展莜麦产业 精准扶贫摘掉穷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