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能李河君的企業家精神:挑戰、創新與耐心

稻盛和夫締造了3家世界500強企業。終其一生,他始終記得松下幸之助告誡過的“誓不罷休”。

“為了變不可能為可能,就要有近似於“發瘋”似的強烈的願望,堅信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併為之不斷努力奮勇向前。”

在中國,一手締造能源帝國的李河君與兩人有著相同的傳承。從水力發電站、薄膜太陽能到萬物發電。李河君依託漢能,在國內開闢了未來能源的無限可能。

挑戰不可能,最大民營水電站落地金沙江

松下幸之助在企業初創時,曾遭到東京市場的集體抵制;李河君在承包金沙江水電站時也遇到了極大困難。

2002年,李河君拿下金沙江中游六座大型水電站總,裝機量達1400萬千瓦。消息傳出後,漢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畢竟,金安橋水電站規模比美國的胡佛大壩還要大三分之一。

這個決定讓他遭到了幾乎所有人的嘲笑。李河君被打上“瘋”“傻”的標籤。那時,小學課本上寫著:葛洲壩,是集全國人民的智慧與努力才建造而成的工程。沒人相信一個民營企業能修出比之規模更大的水電站,畢竟,中國民營企從未做成過百萬千瓦的項目。

李河君偏要修好。

工程持續了近十年。截流、洪水、斷貸……他們遇到了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

他們向雲南省政府承諾,在2005年年底前完大壩截流,否則前期40多億的投入將血本無歸。截流卻比想象中更困難。2005年8月,麗江地區連下暴雨江水猛漲。金安橋上游水電站的水位超過了建站66年來的最高水位。

為保住導流洞和圍堰,20多個參建單位加入抗洪搶險,奮戰十餘日換來了一個奇蹟。

建設仍在繼續。土被一點點剷出,投入彷彿一個無底洞。

建設高峰時,施工長度綿延8公里,日投入千萬以上。為完成項目,李河君多年前建設的水電站被一個個售出,困難時李河君不得不自掏腰包,維持項目運轉。截至2009年,漢能在金安橋水電站中累計投資90多億元。

2011年,修建八年之久的金安橋水電站正式發電。綿延不絕的金沙江成了漢能最可靠的印鈔機,發電高峰時,水電站每天為漢能帶來千萬以上的利潤。

水電行業不少資深從業者,看著奔湧而來的江水總忍不住感慨:金安橋項目能夠做成,不容易;漢能能堅持下來,不容易;漢能創始人李河君能說到做到,不容易。

但對李河君而言,做不容易的事,本就是日常該做的事。

創新驅動,薄膜太陽能看得見的未來

金安橋水電站建成後不久,李河君又有了新的計劃。

從水電發展開始,李河君就持續關注新能源。2006年,李河君當選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會長後,將目光轉向了光伏行業。

他再一次“逆流而行”。

2009年,李河君投入幾乎全部身家的100億,殺入光伏領域。他沒有選擇市場佔有率搞到90%的晶硅,堅持選擇極為小眾的薄膜太陽能。

“別人不要的,正是我們的機會。”

另一個有趣的比喻是,晶硅和和薄膜,就像20多年前的BP機和手機,BP機固然賺錢,但手機未嘗不是更好的選擇。

李河君的直覺沒有錯。漢能進入市場的第三年,光伏行業進入調整期。潛伏已久的漢能,迅速出手,陸續收購美國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德國Solibro及AltaDevices這四家當時擁有全球最先進技術的薄膜太陽能公司。

完成收購後,漢能先後在北京、美國硅谷、德國、瑞典等地建立了8個研發中心,通過建立起全球協同創新機制,完成收購、整合與再次創新。

如今,漢能累計申請一萬多件專利,授權專利超過2100件。多項專利背後,是漢能穩紮穩打的實幹精神和持續的研發創新能力。

如今,漢能不僅在薄膜太陽能技術上領先全球,薄膜產線核心裝備領域也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具備GW級的高端裝備年度交付能力。

從技術到裝備上的創新,讓漢能在開拓清潔能源市場的同時,吸引了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國際巨頭。

長久有耐心,薄膜太陽能迎來高光時刻

對創新的堅持和對技術的持續打磨,讓專注打磨的漢能等來了行業爆發的風口。

2014年,原本不被看好的薄膜太陽能迎來暖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向美國政府建議,研究薄膜這種“面向未來”的技術,歐盟隨即提出SHARC 25計劃。而在我國,漢能已領跑多時。

漢能CIGS及GaAs薄膜太陽能電池轉化率高達21%及31.6%,經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認證,均為全球第一。此外,漢能在銅銦鎵硒、砷化鎵等技術的研發效率、量產效率取得重要突破,佔據五項世界紀錄。

2016年以來,宜家、奧迪、波音到NASA,從家居到航天航空領域,越來越多的國際巨頭紛紛選擇與漢能聯手。

數據顯示,未來5-6年,分佈式發電及“移動能源+”產品的全球累計潛在市場規模超過35萬億元人民幣。在我國,這兩大市場潛在規模將達10萬億元。

政策的扶持和技術的革新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加碼移動能源領域。而此時的漢能,不僅擁有全球第一的轉化率和專利技術,還擁有漢牆、漢瓦、漢傘、漢包等多項新能源應用產品。

此前,多位領導專家在漢能北京總部駐足。漢能展品館內有近50米長的專利牆,掛滿專利。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不是漢能堅持做薄膜,全國乃至全球的薄膜技術很難做到今天。

如今,李河君看似不可能的決定,為漢能鋪就出一條移動能源時代的光明前路。

目標堅定的前行,挑戰不可能,才是鋪就這條光明前路的終極方法。而也正是李河君、松下幸之助等企業家的真正精神內核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