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贏了:《復聯4》斬獲5億預售票房,迪士尼稱是“沉睡的金山”

近二十年,每年的北美電影總是離不開一個“俠”字。

隨著漫威宇宙電影的擴張,超級英雄們已經在全球吸引了一大批粉絲,

經典人物情節,新的英雄能圈粉,近幾年漫威的英雄也進入了量產的階段。電影結束不散場,坐等片尾彩蛋看下部電影裡面是否有新英雄出現已經成為漫威電影的文化。

然而,漫威的英雄夢將在今年終結了。

漫威贏了:《復聯4》斬獲5億預售票房,迪士尼稱是“沉睡的金山”


祭出《復聯4》:劍未出鞘,卻斬獲4億預售票房

中國在全球影視市場中佔據著分量不輕的角色,而漫威公司此次也將《復仇者聯盟》大結局版電影首映放在了中國,比漫威的老家——北美上映日期早兩天。

4月24日上映的《復仇者聯盟4》自宣佈定檔以來,每天都在被粉絲“催預售”。

4月12日中午,一紙“發行通知”正式開啟了這部“頂流超級大片”的預售。《復聯4》預售票房創下歷史新高,預售三小時後,已經超過了《復聯3》賣了一週的預售成績,預售第一天的總額超過5600萬。

隨著放映日期的臨近,《復聯4》更是出現了一票難求的情況,有的影院甚至標價千元一張 ,卻仍是秒沒。

根據燈塔數據,截至4月23日,《復聯4》的預售票房已經接近5億元,而目前各大影城給予該片上映首日的排片率達到100%。據貓眼數據,截至18日,《復聯4》中國內地零點場票房突破1億元,中國影史首次有電影零點場過億,觀影人次154.8萬,平均票價64.5元。

《復聯3》預告了英雄們與滅霸之間的生死之戰,最後所有的英雄是不是被滅霸“一刀切”,到底留下了誰?成了所有漫威迷的最揪心的問題。

可以說《復聯4》贏在了起跑線上。

贏在二戰:大起大落之後,漫威走起了英雄IP路

1939年,經營大眾通俗雜誌的老闆馬丁·古德曼(Martin Goodman)創立了一家漫畫子公司,企圖增加收益,當時公司的名字叫做“時代漫畫”(Timely Comics),這就是今天漫威的前身。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美國正式參加二戰。漫威在此時創造出美國隊長——一個為反納粹誕生的超級戰士。

一時間,漫威名聲大噪。

雖然漫威在50年代因為“漫畫有害”的理論曾一度面臨將要破產的局面,但是隨後斯坦·李創造的蜘蛛俠、綠巨人等幾個超級英雄可以說起到了力挽狂瀾的作用,也讓漫威堅定了英雄之路。

在漫威長達80年的漫長曆史中,創作者們已經創造出超過7000個人物。

從2008年的《鋼鐵俠》開始,漫威電影宇宙就正式吹響了集結號。

為了拍《鋼鐵俠》,漫威可以說是背水一戰、孤注一擲了。

早在1990年,環球影業就已經買下了鋼鐵俠的改編權,在此後的15年中,鋼鐵俠的版權從沒被大廠家正視過。2007年漫威宣佈拍攝這部電影,儘管不少大牌的明星表示願意參演,但是窘迫的漫威卻一度連一個完整的劇本都無法拿出來。

為了募集拍攝資金,最終是漫威的首席運營去美林證券做了抵押貸款才擁有了啟動這部電影的資金。鋼鐵俠的扮演者小唐尼片酬也僅有50萬美金,這個價格在當時可以說是小唐尼友情出演了。

果然,《鋼鐵俠》不負眾望,在全球賺回了5.8億美金的票房。

可以說,如果沒有《鋼鐵俠》的成功,我們也不會看到後續的《美國隊長》《雷神》《復仇者聯盟》等一系列的漫威電影了。

鍍金英雄:人物IP到底給漫威帶了多少錢?

其實,漫威是在下一盤大棋,而且步步為營。

從一開始漫威就籌劃好了一切,當初美國隊長的扮演者克里斯-埃文斯在出演他的第一部漫威電影《美國隊長》之前,一下就和漫威簽了包括《復聯2》在內的五部電影。

綠巨人的扮演者馬克叔也和漫威也是簽了六部標準合約,黑豹簽了4部,星爵簽了3部。

也就是說,漫威從一開始就沒有準備停下他的英雄腳步。

當然,周密長遠的計劃要依託於電影本身過硬的質量,頂尖的視覺效果、宏大的動作場面,再加上娛樂性十足的笑料,商業元素一應俱全。

自2008年來,漫威影業共出品19部超級英雄電影,不算《復仇者聯盟3》,漫威電影宇宙的全球票房是148億美元,而星球大戰系列是88億美元。然而,這些電影的成本總和只有27.8億美元,漫威一共拍攝了19部影片,按照上面的數據刨去成本,也就是說平均漫威每拍一部電影就會淨賺6.3億美元,約38億人民幣。

這還不算漫威的周邊產品。在國外,很多電影衍生品可以創造出巨大的商業價值,甚至反哺電影行業。除了票房收入之外,通過作品遊戲授權,音樂版權數字化以及實物衍生品、藝人經紀等,實現了電影價值最大化。據外媒統計,漫威的“超級英雄”系列每年衍生品的收入可達10億美元。

2009年,迪士尼以42.4億美元收購漫威前,評估其為:漫威旗下擁有的5000個角色是最優良的資產,“這是一座沉睡的金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