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毕业,凭什么不能去送外卖”


“北大毕业,凭什么不能去送外卖”


春节假期结束,有人欣喜总算“逃回”了北上广,有人陷入了“家乡还是远方”的矛盾。

有位朋友每次回家,爸妈都劝她回老家工作:

“女孩子还是离家近点好,你看你姐姐不也是在外面待了几年就回来了?”“在家找个轻松点的工作,不比你现在过得舒服?”……

她一边放不下北京的平台和发展前景,一边又觉得父母说得有道理,“迟早是要回家的”,陷入两难,时常纠结。

关乎人生的选择,从不是件容易的事。

“北大毕业,凭什么不能去送外卖”


“北大毕业,凭什么不能去送外卖”


/人生不是考场,永远不存在标准答案/

年初,一个北大硕士送外卖的故事火了。

一位北大的硕士,像很多年轻人一样,18岁前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随大流考研,学了不那么感兴趣的专业,工作后屡屡碰壁。

25岁,毕业几年后,他一下子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我开始像我的父辈一样脱发、发福、健忘……每日坐在鲜亮的北京写字楼里,和当年在厂里机械工作的老一辈没有分别。”

女朋友出国后,他辞掉了写字楼的工作,做了一名普通的外卖员。

“我按自己的想法活着,你们还能把我怎么样。”

“北大毕业,凭什么不能去送外卖”


“北大毕业,凭什么不能去送外卖”

雨雪天气,一位在街头送外卖的小哥 / 视觉中国

现在的年轻人总把焦虑挂在嘴边,长大、恋爱、深造、职场……

把焦虑拆解开,找到病原体,要敢于跳出自己感到不适的生活方式。

生活不是一张试卷,需要把它框死在一个范围内。

视“赚最多的钱,做最好的工作”为人生目标也好,向往不被束缚的自由也好,都是理应纳入考量的选择。

“北大毕业,凭什么不能去送外卖”


人生,本就没有标准答案。

就像北大硕士辞职送外卖之后,有朋友指责他不为家人考虑,只想体验人生,他回应:

“我已经做了很多合理的事情,但结果对我而言,反而是不合理的。做点不合理的东西,说不定会有合理的结果。”

一种生活方式让你不舒服,跳出来选择另一种。

其实是一件很有勇气的事情。

“北大毕业,凭什么不能去送外卖”


/人生的选择,不止在二十来岁/

美国一位名叫格伦·亨利的中年奶爸,在几年间,经历了人生颠覆。

“北大毕业,凭什么不能去送外卖”


“北大毕业,凭什么不能去送外卖”

演技中的亨利 / TED

几年前的亨利,是个被“中年危机”摧残的职场人,不想面对千篇一律的工作、令人厌倦的领导……

让他觉得更糟心的是,每天晚上回家,他的妻子都会问:“宝贝,你今天过得怎么样?”

这句“关怀”,每一次都会让他重新回忆起白天的“噩梦”。

直到有一天,妻子对他说:“宝贝,我有一个绝妙的主意。我觉得你会是一个贼棒的全职奶爸!”

“北大毕业,凭什么不能去送外卖”


亨利一脸震惊:一个大男人,在家养孩子?

妻子却不知为何打定了主意,她觉得孩子们是喜欢父亲的。

一开始,亨利担心外人会对他指指点点。

况且,养孩子那么简单,他能在家里干些什么打发时间呢?

后来他才明白,自己有多天真:

孩子们在门上涂鸦,亨利追问“凶手”,两个孩子却互相推诿,都说是对方干的。

“北大毕业,凭什么不能去送外卖”


“北大毕业,凭什么不能去送外卖”

孩子们彼此指责 / TED

陪着儿子一首儿歌唱几百遍,他感慨,让孩子活着真难。

当了几年奶爸,他从经验中找到了和孩子幸福生活的秘方,每天带娃也能自得其乐。

许多父亲,终其一生都不会感受到如此多的爱与快乐。

哪条路才最适合自己,这个问题,可能非得尝试过才知道答案。

“北大毕业,凭什么不能去送外卖”


“北大毕业,凭什么不能去送外卖”


/ 怎样的人生才值得一过,选择权在你手里/

无论你怎么选,遗憾都是人生无法避免的事情。

在外界的百般压力之下,真正“遵从内心”太难太难。

唯一能做的只有,记清自己最想要的东西。

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在男主的劝说下,两个朋友一个选择大胆追梦,成了著名的摄影师。

另一个则克服了对一成不变的生活的恐惧,留在本专业发展,找到了生活中未曾发现的美好。

“北大毕业,凭什么不能去送外卖”


男主有一句话:“就这一次,抛开你的恐惧。要不然以后,你进了棺材都要后悔。”

“做人要贪心一点”,因为恐惧和担忧,就掐断人生其他所有的可能,在他人选择的道路上走下去,这样的一生是否值得?

塞缪尔在《青春》里写道:“60岁也罢,16岁也罢,每个人的心田都应保持着不泯的童心,去探索新鲜的事物,去追求生命的乐趣。”

其实很多时候,如何过好一生的选择权只在自己手里。

人生唯一的答案,就是自己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