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100張照片一次性發到朋友圈,美篇有絕招

把100張照片一次性發到朋友圈,美篇有絕招

朋友出去旅行,總是喜歡在朋友圈發圖。有時候刷朋友圈,連續幾條都是他發的狀態,景雖然美,但我也沒耐心看下去了。我當時就想,如果你把這些圖片都放在一條狀態裡,或許我給他點讚的機會會高點。沒想到我的這個想法,被一家叫美篇的創業公司實現了。

把100張照片一次性發到朋友圈

把100張照片一次性發到朋友圈,美篇有絕招

美篇主要的功能就是一個圖片編輯工具,一次就能編輯上傳100張圖片,如果你有工夫,也可以為每張照片加點文字,講講每張圖片的故事,最後再為整個相冊,加上背景音樂。你製作的照片集,可以分享到微信微博朋友圈之類的平臺,這樣就再也不用在朋友圈刷屏了。

2015年3月,美篇成立,到2017年3月已經積累了超過1200萬用戶,累計發文3200萬篇,累計發圖5.5億。每天還有超過15萬篇的生成文章和超過2000萬的瀏覽量,歷史累計瀏覽量有30億次。現在來看,美篇已經不僅僅是個工具那麼簡單了,已經成為了一個圖片社區。美篇依靠廣告、打賞和打印等進行變現,現在已經盈利了。2017年3月,美篇拿到了真格基金1700萬元的A輪融資。

把100張照片一次性發到朋友圈,美篇有絕招

能夠2年時間沉澱1200萬用戶,並保持每天有15萬的生成文章,美篇不簡單,主要得益於兩個方面:

首先,微信和微博之類的平臺,對用戶發圖文數量有限制。

這讓很多用戶在發朋友圈時,左挑右選,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也會在發完朋友圈之後,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其次,用戶在移動端的編輯成本太高,編輯圖文、音樂、視頻類的時候尤其如此。

這也是為什麼美篇和我們之前講過的VUE會有這麼多用戶喜歡的原因。

用美篇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它很像一個微信公眾號。因為都是圖文生產平臺,所以你可能難免會有這樣的疑問——公眾號、今日頭條之類的自媒體平臺已經很流行了,為什麼像美篇這樣的工具App還有生存空間?還有,像美篇這種圖片編輯功能的平臺還有很多,那美篇的差異化在哪呢?我覺得可以從兩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像公眾號這種平臺,更多承擔的是媒體屬性,傳達的是作者自己的態度和觀點,而美篇更偏工具屬性,主要功能是幫助用戶編輯圖文,解決用戶在朋友圈和微博發圖文的限制問題。

雖說兩者都是自我表現的工具,但屬性偏向和解決的問題有明顯不同;另外和簡書相比,美篇更偏重圖片,而簡書更偏重文字,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差異;

其次,美篇用一個條件,沉澱優質內容,吸引其他用戶。

把100張照片一次性發到朋友圈,美篇有絕招

這個條件就是如果你想把編輯好的照片分享到其他社交平臺,那麼你編輯的作品就必須在美篇平臺上是處於公開的狀態,而且用戶分享的是一個鏈接,其他用戶點擊閱讀還是需要回到美篇。因此美篇才沒有單純地為他人做嫁衣,反而沉澱了內容和用戶,每天2000萬的瀏覽量就是一個證明。

會開發,懂產品,就能開工

美篇創始人湯祺曾在華為互聯網部門有過8年的工作經驗,才呢過是菲律賓音樂網站Spinnr的項⽬總監;CTO張全在華為互聯網部門有6年⼯作經歷,是資深技術專家、研發經理。綜合起來,這就是一個產品經理加技術的結合。如果你也想做這類型的創業,一個會開發,懂產品的團隊,就是最好的搭配。

正如我前面所分析的,美篇沉澱了1200萬用戶,每天有2000萬瀏覽量,那它就已經不僅僅是個工具了,已經變成一個圖片社區。它現在的變現方式主要有3種:

第一,廣告。這個佔美篇收入的大頭;

第二,打賞。像微信公眾號一樣,美篇也有打賞功能,用戶給作者打賞時,美篇收一定的手續費;

第三,打印。美篇可以幫用戶把發佈的內容打印,裝訂成書。基礎價128元+超過頁數單獨計價。雖處於試水階段,但因為美片的圖片都是作者篩選過的,所以具備一定的優勢,這會是美篇未來盈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日後美篇還計劃嘗試IP變現,把優秀的文章打造成公開出版物來與作者實現共同盈利。

目前美篇已經依靠這些收入,實現了盈利。

從一個工具,過渡到一個圖片社區,美篇走的還算比較順利。儘管如此,美篇在今後的發展不會像之前那麼一帆風順了,因為它得解決這兩個問題了:

首先,雖說美篇憑藉現在的幾塊業務已經實現了盈利,活得還不錯,但是這幾塊業務的市場想象空間還是比較小,延展性較差,缺乏後續的爆發力;

其次,美篇的用戶黏性並不強,內容也多以旅遊和故事貼為主,就算每天有2000萬的瀏覽量,但用戶的交互少,還是工具屬性偏多,如何增強用戶的黏性和交互性,是美篇下一步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把100張照片一次性發到朋友圈,美篇有絕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