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家族人聚在一起,去“拜清”,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


清明时节,祭祀祖先,俗话称“拜清”,每年一次。外出打工的儿女们纷纷归来,去“拜清”,以表达“孝”义。带着锄头与刀,一些香蜡、茶水、烧酒、纸钱、鞭炮、糖果等上山祭祀。

现在农村的家庭几乎都用上了电器,闲时已经没有什么人上山砍材,原本的上山的小路也已经许久没有人走,已经被植被遮住了,往往已经没有路了,但依靠的模式的印象,又从新开辟出一条小路来。

杂草长得比人还高,下过雨的山路,还比较打滑,这给制造了不少麻烦,只能靠人力,硬生生开一条路,想“老鼠”般穿了过去。

“拜清”一般和啊叔、啊父,近亲关系的一起行动,往往有十几口人,甚至几十口人,每年在这这个时刻都会聚在一起,去祭奠我们逝去的亲人,我们的长辈,虽然很多年轻一辈都没有见过长辈的“真人”,但也会听在世的老一辈说起过。

把坟地里的杂草去除,是“拜清”的主要的任务,大伙合力,不用一个小时就把十来平方的坟地的杂草去除了,但对于许多常年没有拿过锄头的年轻人来说,一天下来也是累得够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高处眺望,每个山头都有人在祭祀

祭祀完毕,下山。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或者农村,依然保持的原有的祭祀传统,在新时代的今天,原来的祭祀传统在城市中已经消失了,统一到同一个地方墓园祭祀,鲜花成为了祭祀的重要物品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