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因壓力過大常常失眠,你還在逼孩子出名要趁早嗎?

最近,王源在一檔綜合節目裡自曝,因為壓力太大,自己失眠已成常態,晚上躺在床上,常常很晚都睡不著覺,讓很多人聽了非常心疼。

王源因壓力過大常常失眠,你還在逼孩子出名要趁早嗎?

我們這輩父母,估計是最捨得在孩子身上投資的父母,從小培養孩子琴棋書畫,希望他們成龍成鳳。

TFboys三個男孩子年少成名,從小到大受億萬人追捧,十幾歲的年紀,就掙到了我們普通人一輩子都掙不到的錢,他們讓很多父母替孩子做起了童星夢。

可是,年少成名的他們,除了光鮮的舞臺,數不盡的功名利祿之外,還有外人難以想象的辛苦和壓力。

王源因壓力過大常常失眠,你還在逼孩子出名要趁早嗎?

阿拉蕾曾經也是一個童裝模特,因為參加《爸爸去哪兒》,成功轉型為一個小童星,或許因為長期在成人世界裡待著,節目裡,年紀最小的她,看上去卻比年紀稍大點的孩子還要成熟。

她很嫻熟的跟各種各樣的人打招呼,熱情地喊素不相識的董力為爸爸,說著很多帶著童真,卻聽上去有點彆扭的“懂事”的話。

王源因壓力過大常常失眠,你還在逼孩子出名要趁早嗎?

可是,夜深人靜的時候,她卻翻來覆去睡不著,一邊哭一邊說著想媽媽,想回家。

她只不過是個四五歲的孩子,卻遠離父母親人,遠離熟悉的家,跟一群陌生的人,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同吃同住,還要管不認識的人叫爸爸,接受各種比賽和挑戰。

一個大人熟悉一個陌生的環境,熟悉一些陌生的人,尚且需要時間吧?

或許有千千萬萬的人羨慕,這個家靠這個孩子就能養活了,可是,誰問過孩子是不是真的喜歡和快樂呢?

不知道多少人記得年少成名的新疆小童星阿爾法,他在舞臺上能歌善舞,光芒萬丈,有很多阿姨粉,媽媽粉。

在一次演出過後,主持人問他,你喜歡在舞臺上唱歌跳舞嗎?他回答,不喜歡。主持人,你更喜歡做什麼?他說更喜歡跟同學玩,也更喜歡打遊戲。

再多的榮耀名利纏身,他們終究還是孩子,他們渴望的是快樂,自由的玩耍,而不是過早混跡於大人的名利場。

王源的媽媽李詠芳曾經在林依輪面前痛哭,她說如果可以重來,絕對不會讓孩子這麼早就進入娛樂圈,她很心疼兒子,因為他沒有享受他該有的快樂童年。

王源因壓力過大常常失眠,你還在逼孩子出名要趁早嗎?

03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家長共同的心願,原本無可厚非,可是如果父母名利心太重,就會把孩子送上一條更艱難的路。

2008年的奧運會開幕式,因為一首《歌唱祖國》,捧紅了兩個六七歲的孩子,一個是臺前有著可愛外表的林妙可,另一個,是幕後有著天籟之音的楊沛宜。

王源因壓力過大常常失眠,你還在逼孩子出名要趁早嗎?

一夜成名之後,林妙可的媽媽帶著年幼的女兒,開啟了急不可耐的追名逐利之路,拍電影,拍電視劇,拍廣告,上綜藝,10多年來,林妙可幾乎沒在大眾面前消失過。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林妙可卻收穫了越來越多的差評,十幾歲了還不會單獨過馬路,說起話來搖頭晃腦,矯揉造作。

王源因壓力過大常常失眠,你還在逼孩子出名要趁早嗎?

媽媽嘴裡的她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可事實卻是因為忙著趕場賺錢,她根本沒有時間認真學習,導致琴棋書畫,樣樣稀鬆。

濮存昕曾直接勸誡,“這個孩子應該停一停,真的像個孩子一樣,去上學,去成長。”可是,她的父母並沒有聽,繼續領著孩子在各個場合奔跑。

參加高考時,作為家喻戶曉的童星,她卻先後被北影,上戲,中戲等院校拒之門外,淪為全國人民的笑柄。

花樣年華卻被群嘲,這真是林妙可的錯嗎?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她懂什麼呢?如果林妙可最終成了王安石筆下泯然如眾人的仲永,她急功近利的父母就是毀了她的元兇。

而另一個孩子楊沛宜,卻走了完全不同的另一條路,08年奧運會結束後,楊沛宜被全球著名的唱片公司金牌大風青睞,不只給她發行了單曲,還讓她唱了很多孩子耳熟能詳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的主題曲。

她起點如此之高,本可以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成為一名家喻戶曉的童星,可是她父母並沒有這樣做,他們幾乎拒絕了所有的商業邀請,讓她回校讀書,學習,規規矩矩走了一條普通孩子該走的路。

在拒絕過《人物》雜誌對女兒的採訪時,她的爸爸是這樣說的,“女兒未來有無數的可能,但是現在,她需要過她的15歲暑假。”

淡出公眾視線多年之後,2017年,楊沛宜參加了USAD China 2017美國學術十項全能中國賽,併成功晉級,再次引起了國民關注。

那個因為長得不太好看被藏在幕後唱歌的小女孩,早已出落得亭亭玉立,業餘時間,她組建了個名為colliding centruy的樂隊,在今年1月26日,她還帶著樂隊在參加了北京五棵松的演出。

王源因壓力過大常常失眠,你還在逼孩子出名要趁早嗎?

舞臺上拿著話筒的她,渾身閃耀著自信的光芒。

04

我們的孩子,生長在一個人類歷史5000年來最急躁的世界,我們忙著把他們儘快往競賽的軌道上推,甚至忙著把他們往名利場裡帶,可是,孩子有他自己該走的路不是嗎?

急功近利的從來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母。

龍應臺在書裡寫道:我願意用一生的時間,去等這個小男孩把花束束好,用他5歲的手指。花繩繞過來,剛好要繫上的時候,另一端又突然滑走了。孩子,你慢慢來,在淡水街明亮的陽光裡,在石階上,等你把花束好,用你5歲的手指。

如果愛他,就讓他在自己的軌道上成長吧,告訴他,孩子,不用著急,慢慢來,心態平和、不急功近利的父母,才是孩子最有利的起跑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