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因压力过大常常失眠,你还在逼孩子出名要趁早吗?

最近,王源在一档综合节目里自曝,因为压力太大,自己失眠已成常态,晚上躺在床上,常常很晚都睡不着觉,让很多人听了非常心疼。

王源因压力过大常常失眠,你还在逼孩子出名要趁早吗?

我们这辈父母,估计是最舍得在孩子身上投资的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琴棋书画,希望他们成龙成凤。

TFboys三个男孩子年少成名,从小到大受亿万人追捧,十几岁的年纪,就挣到了我们普通人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钱,他们让很多父母替孩子做起了童星梦。

可是,年少成名的他们,除了光鲜的舞台,数不尽的功名利禄之外,还有外人难以想象的辛苦和压力。

王源因压力过大常常失眠,你还在逼孩子出名要趁早吗?

阿拉蕾曾经也是一个童装模特,因为参加《爸爸去哪儿》,成功转型为一个小童星,或许因为长期在成人世界里呆着,节目里,年纪最小的她,看上去却比年纪稍大点的孩子还要成熟。

她很娴熟的跟各种各样的人打招呼,热情地喊素不相识的董力为爸爸,说着很多带着童真,却听上去有点别扭的“懂事”的话。

王源因压力过大常常失眠,你还在逼孩子出名要趁早吗?

可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却翻来覆去睡不着,一边哭一边说着想妈妈,想回家。

她只不过是个四五岁的孩子,却远离父母亲人,远离熟悉的家,跟一群陌生的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同吃同住,还要管不认识的人叫爸爸,接受各种比赛和挑战。

一个大人熟悉一个陌生的环境,熟悉一些陌生的人,尚且需要时间吧?

或许有千千万万的人羡慕,这个家靠这个孩子就能养活了,可是,谁问过孩子是不是真的喜欢和快乐呢?

不知道多少人记得年少成名的新疆小童星阿尔法,他在舞台上能歌善舞,光芒万丈,有很多阿姨粉,妈妈粉。

在一次演出过后,主持人问他,你喜欢在舞台上唱歌跳舞吗?他回答,不喜欢。主持人,你更喜欢做什么?他说更喜欢跟同学玩,也更喜欢打游戏。

再多的荣耀名利缠身,他们终究还是孩子,他们渴望的是快乐,自由的玩耍,而不是过早混迹于大人的名利场。

王源的妈妈李咏芳曾经在林依轮面前痛哭,她说如果可以重来,绝对不会让孩子这么早就进入娱乐圈,她很心疼儿子,因为他没有享受他该有的快乐童年。

王源因压力过大常常失眠,你还在逼孩子出名要趁早吗?

03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家长共同的心愿,原本无可厚非,可是如果父母名利心太重,就会把孩子送上一条更艰难的路。

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因为一首《歌唱祖国》,捧红了两个六七岁的孩子,一个是台前有着可爱外表的林妙可,另一个,是幕后有着天籁之音的杨沛宜。

王源因压力过大常常失眠,你还在逼孩子出名要趁早吗?

一夜成名之后,林妙可的妈妈带着年幼的女儿,开启了急不可耐的追名逐利之路,拍电影,拍电视剧,拍广告,上综艺,10多年来,林妙可几乎没在大众面前消失过。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林妙可却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差评,十几岁了还不会单独过马路,说起话来摇头晃脑,矫揉造作。

王源因压力过大常常失眠,你还在逼孩子出名要趁早吗?

妈妈嘴里的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事实却是因为忙着赶场赚钱,她根本没有时间认真学习,导致琴棋书画,样样稀松。

濮存昕曾直接劝诫,“这个孩子应该停一停,真的像个孩子一样,去上学,去成长。”可是,她的父母并没有听,继续领着孩子在各个场合奔跑。

参加高考时,作为家喻户晓的童星,她却先后被北影,上戏,中戏等院校拒之门外,沦为全国人民的笑柄。

花样年华却被群嘲,这真是林妙可的错吗?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她懂什么呢?如果林妙可最终成了王安石笔下泯然如众人的仲永,她急功近利的父母就是毁了她的元凶。

而另一个孩子杨沛宜,却走了完全不同的另一条路,08年奥运会结束后,杨沛宜被全球著名的唱片公司金牌大风青睐,不只给她发行了单曲,还让她唱了很多孩子耳熟能详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

她起点如此之高,本可以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童星,可是她父母并没有这样做,他们几乎拒绝了所有的商业邀请,让她回校读书,学习,规规矩矩走了一条普通孩子该走的路。

在拒绝过《人物》杂志对女儿的采访时,她的爸爸是这样说的,“女儿未来有无数的可能,但是现在,她需要过她的15岁暑假。”

淡出公众视线多年之后,2017年,杨沛宜参加了USAD China 2017美国学术十项全能中国赛,并成功晋级,再次引起了国民关注。

那个因为长得不太好看被藏在幕后唱歌的小女孩,早已出落得亭亭玉立,业余时间,她组建了个名为colliding centruy的乐队,在今年1月26日,她还带着乐队在参加了北京五棵松的演出。

王源因压力过大常常失眠,你还在逼孩子出名要趁早吗?

舞台上拿着话筒的她,浑身闪耀着自信的光芒。

04

我们的孩子,生长在一个人类历史5000年来最急躁的世界,我们忙着把他们尽快往竞赛的轨道上推,甚至忙着把他们往名利场里带,可是,孩子有他自己该走的路不是吗?

急功近利的从来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母。

龙应台在书里写道:我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去等这个小男孩把花束束好,用他5岁的手指。花绳绕过来,刚好要系上的时候,另一端又突然滑走了。孩子,你慢慢来,在淡水街明亮的阳光里,在石阶上,等你把花束好,用你5岁的手指。

如果爱他,就让他在自己的轨道上成长吧,告诉他,孩子,不用着急,慢慢来,心态平和、不急功近利的父母,才是孩子最有利的起跑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