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的冠字、號碼、補號

人民幣的冠字、號碼、補號

冠字號碼是每一張紙幣獨一無二的身份證號碼,不存在兩張冠字號碼完全相同的紙幣。冠字號碼出現之初,其作用只是簡單的標記序列號,藉助它能夠讀出印刷批次、印刷廠家、發行時間、發行區域等信息。(當然這是對於掌握相關資料的印鈔廠或銀行人士而言。對於大眾而言單獨看著一個DT03128539這樣的字符串是提取不出任何有用信息的。)近年來,冠字號碼的形狀與功能開始多樣化,其上也集成了一些防偽功能。

冠字,指的是紙幣上標示印刷組別的羅馬字或拉丁(漢語拼音)字母組合,英文叫prefix。 “冠”在這裡應該讀第一聲,因為第一聲是名詞,“帽子”的意思,用於“衣冠”“冠冕堂皇”等詞;第四聲時是動詞,“戴帽子”的意思,並由此又有引申,用於“冠名權”“勇冠三軍”“冠軍”等詞。因為第四聲的用法太常見,在“冠字”“冠號”這兩個詞裡“冠”字也被普遍地讀成了去聲。這個估計是改不過來了,只能從眾。(其實這個還好,感受下很多人把補號JZ讀作“鉤Z”……)

號碼指的是紙幣上面的一組阿拉伯數字,在人民幣上根據版別不同,出現過六位、七位和八位的號碼。號碼又稱為流水號,英文叫serial number。人民幣的號碼都是從第一號開始,印滿一個整數為止。如果是八位號碼,那麼就從00000001開始印,印夠一億張,最後一張是第一億號,也是唯一的一張九位數號碼紙幣100000000,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第一套人民幣使用三位羅馬字作為冠字,6、7或8位阿拉伯數字作為號碼。第二套人民幣使用三位羅馬字作為冠字,7位阿拉伯數字作為號碼。第三套人民幣使用三位或二位羅馬字作為冠字。使用三位羅馬字時,後面接七位阿拉伯數字號碼;使用二位羅馬字作為冠字時,後面接八位阿拉伯數字號碼,保證冠字加號碼一共有十位。

第一二三套人民幣的三羅馬冠字的發行順序,都遵循同一套規律。這套規律在早期一直不為貨幣發行系統之外的人們所知。直到新千年前後,隨著錢幣市場的火爆,全國各地的舊版紙幣都向大城市的收藏市場集中,同時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很多紙幣的圖片被髮到網上。在此背景下一批研究一二三版幣的先行者通過大量的統計、排列、猜測,逐漸摸清了羅馬字冠字的發行和排列規律。這一批先行者中的代表性人物有福建的曾炳生老師和廣東的羅進傑老師。我本人也獨立總結出了類似的規律,不過在時間上比以上二位稍晚。

這裡我們介紹一下一二三版幣三羅馬字冠的排列順序。懂了這個順序,就會了解三版幣裡許多版別出現的順序和區分的原因。簡單起見,我們將羅馬字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羅馬字X(表示十)用0表示。

三羅馬冠字一般可以分成三大類,每一大類有若干組。這些大類並沒有特別確定的名字。我在這裡將其稱為順序冠、非順序冠和八分冠(借鑑了某位研究者的命名法。)

人民幣的羅馬字冠字排布法是:先確定一個三羅馬字的組合,然後在這個組合內進行自由排列組合,生成不同冠字。比如說123這個組合進行排列,會有六個冠字:123,132,213,231,312,321. 印刷的時候印完了123冠,接著就印132冠,然後是213,以此類推。採用這種方式,一大原因是為了防止敵對勢力摸清人民幣的冠字排列規律,這樣一來讓他們難以估計貨幣流通量,二來增加造假的難度。

人民幣的冠字、號碼、補號

(三版五元首發冠123.)順序冠顧名思義,冠字裡都是等差數列。123組發行完了,接著是234、345組。一共有20組順序冠,即:

123 234 345 456 567 678 789 890 901 012

135 357 579 791 913 246 468 680 802 024

每組六個冠字,20組一共120個冠字。每個冠字七位數號碼共1000萬張,120個冠字是12億張。順序冠可以認為是三版幣最重要的一部分冠號,因為它最早發行,所以許多早期、高價、少見品種都全部或部分出現在順序冠中,如棗紅一角(部分)、背綠一角(大部分)、古幣一元(部分)、古幣二元(絕大部分)、凸版二角(大部分),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順序冠只有間隔1與間隔2的才算是,而像147、258、369這種間隔3的並不算,只能算是非順序冠。

非順序冠的特點是三個羅馬字互不相同,且不在順序冠的範圍內。這是三大類冠字中理論數量最多的一類,計有:

1大組30個: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4 136 137

138 140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6 157

158 159 160 167 168 169 170 178 180 189

2大組24個:

203 205 206 207 209 235 236 237 238 239

245 247 248 249 256 257 258 259 267 268

269 278 279 289

3大組19個: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46 347 348 349

356 358 359 367 368 369 378 379 389

4大組13個:

405 406 407 408 409 457 458 459 467 469

478 479 489

5大組8個:

506 507 508 509 568 569 578 589

6大組4個:

607 609 679 689

7大組2個:

708 709

加一起一共是100個冠字組,合計600個冠字,60億張。這裡面最開頭和最末尾的兩部分最需要注意。開頭的1大組也有不少珍貴品種,如背綠一角(一小部分)、背綠水印一角(全部)、平版水印五角(全部)、古幣一元(部分),等等。結尾的709組是補號專業戶(補號的概念我們稍後會講到),連帶著它前面的708、679、689組也出現了不少補號。

在非順序冠發完之後,接著發行的是八分冠。有些面值因為需要的數量少,非順序冠都沒發完,因此八分冠根本就沒出現,如三版五角券、二元券。其他面值都發行過八分冠。

所謂八分冠,指的是三個羅馬字裡有兩個相同,這種模式最常見於無號紙分幣一二五分,因此稱為“八分冠”。比如112組,進行排列組合,出現三個冠字:112,121,211.八分冠有: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10

221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20

331 332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30

441 442 443 445 446 447 448 449 440

551 552 553 554 556 557 558 559 550

661 662 663 664 665 667 668 669 66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8 779 770

881 882 883 884 885 886 887 889 880

991 992 993 994 995 996 997 998 990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一共是90組,270個冠字,27億張。注意三個羅馬字完全相同的情況(如111)在人民幣流通紙幣上不會出現,唯一可能的例外是人民幣的票樣,一般都是XXX0000000的冠字號碼。

介紹完了三版的冠字排列,就可以介紹補號的概念了。補號又稱補票,英文為replacement。它是在印鈔時事先印好的一批合格紙幣,具有特殊冠字(例如人民幣的情況)或者特殊標誌(比如美元用帶星號的號碼標記)。一旦印鈔時出現殘次品被檢查出來,就將殘次品抽出銷燬,將同樣數量的補號券補入,這樣一來一刀紙幣的100張還是從01開頭,到00結束,便於計數。補號的數量一般較少,只有普通號碼票券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乃至萬分之一,所以一票難求,收藏價值和交易價格一般都較高。

人民幣的普通號碼從冠字表的開頭123組開始印,補號(絕大多數情況下)就是從冠字表的最後一個冠字組709組開始印。709組按順序共有709、790、079、097、970、907六個冠字,倒數第一就是907冠。這是一二三版幣最常見的一個補號冠字,在三版幣中,除了五元、十元這兩個面值,其他面值都有907這個補號。除了907之外,709組其他冠字在補號中出現的頻率,越靠近907的越高。也就是說970和097也屬於常見補號冠字,709、790和079就稍微少見一些,708組、679組、689組更少。(注意這裡的常見和少見僅僅以種類而言,不涉及珍稀程度。)

人民幣的冠字、號碼、補號

(凸版水印五角鋼章補號907)在第三套的三羅馬冠發行完畢之後,有些面值仍然有印鈔的需求,因此接下來印發的是二羅馬冠字、八位號碼的票券,這種模式出現在了一角、二角、一元、五元、十元上。二羅馬的始發冠是XX(00),此後是01、02一直到99. 補號從最後往前數,所以二羅馬的首個補號就是99,此外98、97、96甚至94、95也曾經作為補號出現過。

人民幣的冠字、號碼、補號

(紅二平一角膠章補號99,較為少見)在第三套與第四套人民幣之間,中國銀行發行了一套外匯兌換券,主要使用者是在中國活動的外國人和華人華僑,主要使用地點是各地涉外的賓館、酒店、特產商店。這一套兌換券開啟了使用拉丁字母作為冠字的時代。1979年版外匯券各面值使用二位拉丁字母作為冠字,六位阿拉伯數字作為號碼;1988年版只有50元和100元券,使用二位拉丁字母作為冠字,八位阿拉伯數字作為號碼。

外匯券作為“試水”拉丁字母冠字的一套票券,其冠字排列方式仍處在摸索階段。目前愛好者的研究表明其冠字排布規律如下:對於1979年版各面值,從ZA開始,歷經ZB、ZC一直到ZZ;然後再從AZ開始,倒著歷經AY、AX一直到AA:

ZA ZB ZC ..........ZZ

AZ AY AX ..........AA

在此之後的順序並沒有特別確定,以下是一種可能:

CK CL CM CN CO CP CQ CR CS CT

DK DL DM DN DO DP DQ DR DS DT

EK EL EM EN EO EP EQ ER ES ET

FK FL FM FN FO FP FQ FR FS FT

GK GL GM GN GO GP GQ GR GS GT

YA YB ..........YZ

BZ BY ..........BA

需要注意的是連印量最多的一角券也沒有發全上面的列表,斷了兩次:一次是停在GL那裡,後面的GM、GN等等沒有出現;一次是停在了BT那裡,後面的BS、BR等等沒有出現。而五角券只發了Z開頭的26個冠;一元券停在了EP,五元券停在了AR,十元券停在了AU。五十元券和一百元券都停在了ZL。因為這些冠號沒有印全(實際上六位號碼印全了也只有一百萬張),所以存世量較少,價格較高。

後來中國銀行又發行了1988年版50元、100元。因為其理論上的定版時間和發行時間都晚於1980版第四套人民幣,所以它也採用了第四套人民幣的冠字排列規律和發行順序:以CP開頭,第一大組以JZ作為補號。實際上因為發行量少,這兩個面值都只採用了CP和CQ兩個冠字,而且流水號都沒有印全。

人民幣的冠字、號碼、補號

(1988版五十元外匯券補號JZ)

現在我們就來講一講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幣的冠字排布規律。其實二者採用了同一種分組模式,只是在發行順序上不太一致。

1979版外匯券採用的是兩位拉丁字母作為冠字,這樣如果發全了是26X26=676個冠,不是一個整數。因此央行的有心人就採用了一個巧妙的方法:漢語拼音字母。因為沒有V,漢語拼音一共有25個字母,這樣兩位冠字共有25X25=625個冠,更加“整”一點。在實際操作中其實只發行600個冠:

將25個字母分成三段:A B C D E F G H I J是第一段;K L M N O是第二段;P Q R S T U W X Y Z是第三段。這樣第一段10個字母,第二段5個字母,第三段10個字母。然後各段之間自由配合,如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乘,出現以AP打頭的100個兩位冠字;第三段和第一段相乘,出現以PA打頭的100個兩位冠字,等等。然後第二段和自己相乘出現的25個冠字(以KK打頭)被捨棄不用,因此總的可用冠字數就變成了625-25=600個。每兩段相乘得到的100個冠字被稱為一個大組,一共有八個大組。在發行時每100個冠字又稱為一個組,如果遇見相乘為50個的,則合二為一湊成100個,這樣一共有六個組。

最先發行的稱為第一大組,然後以此類推。對於第四套人民幣,第一大組由第一段A-J與第三段P-Z相乘得出:

AP AQ AR AS AT AU AW AX AY AZ

BP BQ BR BS BT BU BW BX BY BZ

CP CQ CR CS CT CU CW CX CY CZ

DP DQ DR DS DT DU DW DX DY DZ

EP EQ ER ES ET EU EW EX EY EZ

FP FQ FR FS FT FU FW FX FY FZ

GP GQ GR GS GT GU GW GX GY GZ

HP HQ HR HS HT HU HW HX HY HZ

IP IQ IR IS IT IU IW IX IY IZ

JP JQ JR JS JT JU JW JX JY JZ

四版的首發冠被確定為CP,這也是AP開頭這一個大組成為第一大組的原因。至於為什麼用CP作為首發冠,最合理的解釋是CP是“共產黨”的英文簡寫:Communist Party。票樣使用了JY作為冠字,估計是因為“Y”是“樣”的聲母;補號最先使用的是JZ,此外JX、JW等冠也有被用作補號的。在印製發行時採用的順序是:C-E-G-I-A-B-D-F-H-J。

人民幣的冠字、號碼、補號

(1980版1元首發冠CP,屬於天藍冠版別。)

人民幣的冠字、號碼、補號

(1980版二元補號JZ,尾號四同)在銀行和印鈔廠內部對於不同的100冠組有不同的代號,比如對於四版幣,第一組稱為“扌組”,此後第二組“扎組”,第三組“打組”,第四組”扛組“,第五組“抖組”,第六大“拉組”,提手旁旁邊的字符筆畫從0增加到5.

第二(大)組即是以PA開頭的100個冠;第三組是三四大組的合併,以PK開頭的50個冠和AK開頭的50個冠組成。第四組是五六大組的合併,以KP開頭的50個冠和KA開頭的50個冠組成。第五組也就是第七大組,以AA開頭的100個冠組成;第六組也就是第八大組,以PP開頭的100個冠組成。因為本系列主要講述三版幣,四版的冠字排列就不細談了。

到了五版幣,其使用的冠字分區方式與第四版基本一致,只是大組的先後順序變了,票樣與補號冠字也變了。對於第五套人民幣,AA打頭的100個冠被稱為第一大組,PA打頭的100個冠是第二大組。AA是票樣專用冠字;第一大組的補號從AJ開始印,AI、AH等也有出現;首發號是FA。究其原因,估計“FA”正好是“發行”的“發”的漢語拼音吧。

人民幣的冠字、號碼、補號

(1999版10元首發冠FA,號碼雙紅一。比較少見。)

人民幣的冠字、號碼、補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