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一生最应该感谢三个人,没有熟读演义绝对猜不出

赵云一生最应该感谢三个人,没有熟读演义绝对猜不出

许多读者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总是忽略一个细节。那就是每个将领的心态和情感问题,就好比说华雄、颜良、文丑的实力都是被世人公认,却太轻易的被关羽斩杀,并非实力差距巨大,而就是我所说的心态问题,华雄和颜良同样是连胜之后自大,而文丑是在被伏击之后,先后应战徐晃张辽,明显慌乱,所以心态无疑是提升武将实力的重要因素。

而谁的心态最好?我想便是赵云了,无论是汉水还是长坂坡,千万人吾往矣,胆气十足,且保护黄忠、阿斗一老一少便是心细如针了,我想胆大心细也就是心态的最佳状态了吧。而为何他有这样的心态呢?实际上他要感谢三个人?大部分人绝对难以想到。

赵云一生最应该感谢三个人,没有熟读演义绝对猜不出

  • 文丑

孙策、马超年少就能斩将立功,两个人也都是诸侯之子,可以说有许多相似之处,好比一样悍勇,而两人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年轻时的战斗。孙策过于一帆风顺,所以轻而无备,被仇家门客暗箭射死,而马超却始终活跃,就连身陷韩遂大营之中,都能冷静分析,抢占先机全身而退。

而文丑对于赵云的意义也正是如此,界桥一战。赵云杀出与文丑大战,最后不分胜负,这一战是赵云初出茅庐第一战,碰到旗鼓相当的对手是他的幸运,不至于像华雄一样滑铁卢,并且也能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在之后的每一战,都能狮子博兔,不至于阴沟里翻船。

赵云一生最应该感谢三个人,没有熟读演义绝对猜不出

  • 公孙瓒

这个人物,争议太多。毕竟他死时的表现有些让人不解,一味的筑高墙防守,最后甚至杀妻杀子,形象过于丑陋。

不过我们不能忽略,“白马义从”便是他一手带出,曾经的白马将军就连被官方认可的汉室宗亲刘虞都敢叫板斩杀,一句“非吾族类,其心必异”坚决与外族势不两立,也宣示着他的民族气概和英雄气节。

而赵云,在他麾下,在“白马义从”之中也难免受到熏陶,所以他的一生荣耀始终贯彻了那句“义之所指,兵锋所向,生死相随”

赵云一生最应该感谢三个人,没有熟读演义绝对猜不出

  • 典韦

这里,许多读者多少会有疑惑之处。毕竟赵云与典韦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去,赵云刚崭露头角之时,典韦早已身死化作一杯黄土。

仔细想想,赵云严格意义上的成名战是长坂坡。而当时为何他能够全身而退,他本身的实力自然是主要因素,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曹操不放箭的命令,有人会说他想生擒招揽,招揽失败之后,汉水一战曹操怎么还会犯相同的错误呢?对于“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大奸雄,怎么可能一错再错,有人还会说是因为怜悯之心,我只能呵呵一笑,要知道伤其一指,不如断其一臂这么浅显的道理曹某人怎可能会不知。

我想唯一的解释就是因为典韦,看到赵云他就不免想起典韦,同样的武勇,同样的忠义,同样的悍不畏死,但是典韦最终被乱箭射死,他实在不忍看到又一位忠义之士死在自己面前。

故,我认为,文丑让赵云冷静,公孙瓒让赵云有了良好的人生观,将生死置之度外,而因为典韦,曹操给了赵云成名的机会,间接的等于欠了典韦两条人命,所以赵云一生应该感谢这三人,若有不同意见评论区讨论。

原创不易,且行且珍惜,点个关注,愿与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