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百喙莫辯”中的“喙”,指的是什麼?

老辦法,先放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1)接吻中的“吻”,指的是嘴唇;(2)成語“百喙莫辯”中的“喙”,指的是嘴。詳情請看相應字的加粗對應詞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44課,講四個漢字,都是“口”部漢字,分別是“噭、噣、喙、吻”。還是老話:這是相對枯燥的一課,請耐住性子。三個字的詳情如下:

1、噭。這個字有三個讀音:

(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了一個讀音jiào。給的解釋是:“噭,吼也。從口,敫聲。一曰噭,呼也。”形聲字。它的本義同“叫”。就是吼叫、呼喊、鳴叫。《廣雅.釋詁二》:“噭,鳴也。”《字彙.口部》:“噭,與叫同。”比如司馬相如《長門賦》:“白鶴噭以哀號兮”指白鶴哀哀地長鳴。

成語典故:“百喙莫辯”中的“喙”,指的是什麼?

(噭叫的白鶴)

本義之外,噭又指哭聲。《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昭公於是噭然而哭。諸大夫皆哭。”何休注說:“噭然,哭聲貌。”這是哭出聲來的哭,魯昭公放聲大哭起來。跟隨昭公的魯國大夫們也跟著哭起來。

(二)第二個讀音讀qiào。指口。《集韻.嘯韻》:“噭,口也。”比如《漢書.貨殖傳.巴寡婦清》:“馬蹄噭千,牛千足,羊彘千隻”顏師古注稱:“蹄與口共千,則為馬二百也。”古人用千計數,蹄(一馬四蹄)與口共1000,就是200匹馬。牛千足,即250只牛,羊與豬共1000只。

(三)第三個讀音讀chī。同“吃”。就是吃。《集韻.錫韻》:“吃,《說文》:‘食也。’或作噭。“

噭的小篆寫法如圖:

成語典故:“百喙莫辯”中的“喙”,指的是什麼?

(噭的小篆寫法)

2、噣。這個字有兩個讀音:

(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zhòu。給的解釋是:“噣,喙也。從口,蜀聲”。形聲字。“喙”字是下一字,本義就是鳥嘴。也作“咮”。《玉篇.口部》:“咮”,同“噣”。《詩經.曹風.候人》有:“維鵜在梁,不濡其咮。”《毛傳》稱:“咮,喙也。”大意就是:鵜鶘棲在魚梁上,長嘴未溼太反常。這是沒落貴族諷刺新興貴人的詩。鵜鶘以長嘴捕魚,嘴不溼,當然反常。再比如《史記.趙世家》:“中衍人面鳥噣”噣就是鳥嘴的意思。噣的本義就是鳥嘴。

成語典故:“百喙莫辯”中的“喙”,指的是什麼?

(鵜鶘)

本義之外,噣又是星名。是柳宿的別名。《漢語大字典》稱東方朱雀七宿,但一般二十八宿中,朱雀一般稱南方朱雀,不知為何有此差異,資料中查不到,暫時存疑。

成語典故:“百喙莫辯”中的“喙”,指的是什麼?

(二十八宿圖)

(二)噣的第二個讀音讀zhuó。同“啄”。鳥啄食。《爾雅.釋鳥》:“生噣,雛。”陸德明釋文:“噣 ,義當作啄。”《廣韻.覺韻》:“噣,鳥生子能自食。”其實這個字義是從本義引申而來,鳥嘴的主要功能就是啄食。比如《戰國策.楚策四》有:“黃雀因是以俯噣白粒,仰棲茂樹,鼓翅奮翼。”噣就是啄,這句話的大意是:黃雀也是如此,它俯身啄食白米粒,飛上茂密的樹上棲息,不時地拍打著翅膀奮飛。

噣的小篆寫法如圖:

成語典故:“百喙莫辯”中的“喙”,指的是什麼?

(噣的小篆寫法)

3、喙。讀hu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喙,口也。從口,彖聲。”形聲字。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稱:“獸蟲之口曰喙。”玄應的《一切經音義》引用《通俗文》:“獸口曰喙。”因此,喙的本義指鳥獸蟲魚的嘴。比如《漢書.匈奴傳下》:“是以忍百萬之師以摧餓虎之喙。運府庫之財填廬山之壑而不悔也。”顏師古注:“喙,口也。摧百萬之師於獸口也。”

成語典故:“百喙莫辯”中的“喙”,指的是什麼?

(不同的鳥喙)

本義之外,又有如下幾個用法:(1)人的口。比如:無庸置喙。這個意義是由鳥獸蟲魚的口引申而來。比如《莊子.秋水》:“今吾無所開吾喙,敢問其方。”成玄英疏:“喙,口也。”這句話的大意是:現在我沒有地方張嘴了。我請問這個道理在什麼地方。再比如宋陳亮《謝何正言啟》:“謗出事情之外,百喙莫辯。”各種誹謗超出事物情態之外,就是再多的嘴也無法辯解。現代漢語“百喙莫辯”發展成為成語,指縱有眾多的嘴也不能辯解,也稱“百口莫辯”。

(2)器物的尖端。《史記.楚世家》:“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張守節《史記正義》:“凡戰有鉤。喙,鉤口之尖也。”楚國折斷鉤的小尖尖,就足以製成九鼎。

(3)嘆息。一些地方方言對嘆息的稱呼;《方言》卷二:“息、喙、呬,息也。周、鄭、宋沛之間曰息,自關而西秦晉之間或曰喙,東齊曰呬。”

(4)疲睏。《詩經.大雅.緜》:“混夷駾矣,維其喙矣。”《毛傳》稱:“喙,困也。”這句詩的意思是:昆夷嚇得急急逃跑,氣喘吁吁又疲睏。《緜》是周代史詩,是讚頌歷代周王功績的詩。又比如王安石《和蔡副使樞賀平戎慶捷》:“國家道泰西戎喙,還見詩人詠串夷。”國家走向安泰,西戎走向疲睏,詩人們爭相詠歎詩經中“串夷”的詩句。

喙的小篆寫法如圖:

成語典故:“百喙莫辯”中的“喙”,指的是什麼?

(喙的小篆寫法)

4、吻。讀wě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吻,口邊也。從口,勿聲。”形聲字。口邊是什麼,就是嘴唇,所以,吻的本義就是嘴唇。《周禮.考工記.梓人》稱:“銳喙,決吻。”鄭玄注稱:“吻、口腃也。”比如晉代左思的《嬌女詩》:“濃朱衍丹唇,黃吻爛漫赤”可見,那個時候,人們已經開始使用染紅嘴唇的“口紅”(丹,唇脂等)這種東西了。

成語典故:“百喙莫辯”中的“喙”,指的是什麼?

(古人的口紅)

現代我們說的接吻,其中的吻用的是吻的本義,就是互相接觸對方的嘴唇。比如晉桓彝《薦譙元彥表》:“兇命屢招,奸威仍逼,身寄虎吻,危同朝露,而能抗節玉立,誓不降辱。”其中“身寄虎吻”演化為成語,指把身子置於老虎嘴唇邊上。比喻處境極其危險。

需要注意的是:用嘴唇去接觸人或物以表示愛的感情這個動作,是吻的名詞引申而來的動詞用法,這個用法是現代漢語中產生的。

吻的小篆寫法如圖:

成語典故:“百喙莫辯”中的“喙”,指的是什麼?

(吻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144,部分圖片引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