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算不算國學大師?

萌系小甜妻


曾仕強是我最喜歡的教授,可惜他去年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他一生著有《胡雪巖的啟示》、《易經的奧秘》、《中國式管理》、《家庭教育》、《孫子兵法與人力自動化》等等,《易經的奧秘》是我最喜歡的,其他的還沒看,他傾盡一生的智慧結晶怎麼可能一年兩年就學得完呢,而最讓我關注的是他在《百家講壇》中的演講的易經,比較觸動心靈,其實人生中無非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他教會我們如何提升幸福感,如何樂觀的面對人生挫折,啟迪我們的人生,臺升我們的格局,教化我們做人做事的真諦,這何曾不是一種修煉呢?

曾仕強教授1934年出生於福建,長於臺灣。曾仕強祖籍在漳州,其啟蒙教育也同樣在漳州,就讀於英國牛津大學管理哲學榮譽博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

他不但是國學級大師、他還是中國式管理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還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 下。他在教學方面、研究方面、還有寫作、演講、翻譯等好多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他一生中還曾任臺灣智慧大學校長,臺灣交通大學的教授,臺灣興國管理學院的校長。就讀於英國牛津大學管理哲學榮譽博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等等。專研方向:中、美、日管理比較,中、西管理思想比較,人際關係與溝通等

他這一生的講著都是我們活著必須學習的,只要你活著就要為人處世,因為人是群居動物啊,你不為人處世,你很難在社會中立足,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

為什麼社會當中有些人粗魯蠻橫不懂道理?為什麼有些人遇到打擊一蹶不振?為什麼有些人愛轉牛角尖? 為什麼有些人習慣改不了?其實凡是習慣改不了的,都是你的觀念出了問題,因為觀念是行為習慣的驅動力,當你認為要開名車你才有身份的時候,你沒有名車你就很難過,就覺得丟臉,當你覺的車子都是代步的,什麼車都可以就算沒有車我叫部計程車叫不到我走路也可以,安步當車嘛。所以不是必須得到什麼才是幸福,而是要發現你擁有什麼,這就是心態,擁有積極樂觀心態的人看待事物往往都是美好積極向上的,而悲觀的人往往是比較苦的,因為他發現不了自己擁有什麼,逆境中發現不了希望,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卻的只是一種信念。在曾老師的《易經的奧秘》裡都會給我們很多人生啟迪的。


一點觀世界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從概念上弄清國學大師的定義,然後大浪淘沙、汰沙留金,從曾教授的文化層次、國學傳承、社會頭銜、榮譽稱號等等諸多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做出符合實際的結論。

一、什麼是國學

1、國學定義:又名中學、國故、國粹、中國學,是對中國學術文化的簡稱。

2、國學內容: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中醫學、農學、術數、地理、政治、經濟、書畫、音樂、建築等諸多方面。

3、國學大師:是在國學的範圍內造詣精深、出類拔萃的學者。

八卦:群經之首,國學源淵

中國著名的國學大師有梁啟超、章太炎、馬一泘、陳演恪、錢穆、王國維、梁漱溟等等,從這些大師的著作中我們定性,國學大師的標準僅僅侷限在經史子集部分,著名的文學家魯迅、郭沫若都沒有入局,大浪淘沙沙去盡,沙盡之時見真金,我們絕不能信口開河、感情用事,因為結論關係到國學的本質問題,否則,出現黃永玉所謂“大師滿街走,教授多如狗”的現象。

二、曾教授的文化層次

分析、定性某人的學術成果和文化層次,從他的著作中和演講中可以得到答案 。

1、社會管理學

曾仕強教授創作出版大量書籍,如《胡雪巖的啟示》《家庭教育》等等,其中中國人成功的十個要素:一表人才、兩西裝、三杯酒量、四圈麻將、五方交遊、六出祈山、七術打馬、八方吹牛、九分努力、十分忍耐。有人評價說這是中國五千來的文化精髓,是邁向成功的重要因素,我個人認為,這是社會交往經驗之談,是中國式的市儈文化,其中”合理化“”人性化“管理,真有些八面玲瓏、弄虛作假的感覺,與中國傳統文化相去萬里,基本沒有國學的一絲一毫。


2、百家講壇《的奧秘》

曾仕強教授曾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講解《的奧秘》等等系列講座,風趣幽默,雅欲共賞,收到同系列節目中收視率最高的效果,人們紛紛讚揚,連聲褒彰;恰恰相反,我們必須明白:文王杜撰的《周易》與《易經》南轅北轍,雲泥之別,《易經》演繹的是宇宙世界事物運動變化規律的科學,而《周易》杜撰的是娛樂性質的小品文,晉代的管輅就曾經一針見血的定性:“自旦至今,聽採聖命,豈有易之一分?”,曾仕強教授陷溺在《周易》的囹圄中不能自拔,二十年後,是非成敗,自有定論,曾仕強教授已經仙去,“七十三,八十四,閆王不請自己去“,這就是《八卦》《易經》類術數學裡的真金白銀,冥冥之中莫非讓曾教授親身見證什麼是《易經》國學?!“紙船明燭照天燒”,一方面,我們歡送曾教授早赴極樂世界,另一方面中華易學或者枯木逢春、返樸歸真?!



三、大名鼎鼎

蓋棺論定,曾教授大名鼎鼎、如雷貫耳,名利雙收、功成名就:

1、社會頭銜:臺灣智慧大學、交通大學校長,中華文化藝術學會會長等等幾十個;

2、榮譽稱號:中國式管理大師、華人三大管理大師之一、十大名嘴之一十幾個;

3、富豪作家榜:以2010年曾仕強以780萬元的版稅收入名列第五,隨著名譽昌隆,更是日進斗金、八面來財。

這些頭銜、稱號、富榜都說明曾教授無疑是一名成功人士,但是從條友的悟空回答中也可以聽到另外的聲音:功利主義的“洗腦術”、國學中的糟粕、國學忽悠大師等等,不一而足。

我們認為曾教授是一名社會管理學文化大師,而距離國學大師遙不可及、咫尺天涯。


貴龍時空學


曾仕強算不算一個國學大師呢?說到曾仕強,我想起我單位的一位領導,他是黨委書記,和我很熟悉。這是一位好官,人很正派,也好讀書。央視的百家講壇自從曾仕強開講《易經的智慧》之後,這位領導就成為了他的粉絲。領導經常向我推薦他的書,說曾仕強解讀易經很有一套,有學問。

其實,任何一個研究《易經》的人上了央視這樣的平臺,都有很大的概率會火起來。曾仕強之所以會火,是因為他選擇了一個必火的題材——易經。在中國,誰不知道《易經》?它本身就自帶神秘主義的光環,有無數的粉絲。只要你口才尚可,懂的忽悠,就可以通過講說易經而收穫大名大利。他就是這樣討巧,假設曾仕強演講《楚辭》,那就很難火起來了。

如果曾仕強真的國學造詣深厚,就不應該只懂解讀易經。國學是一個大概念,諸子百家,甚至中醫學都算是國學,請問曾仕強有什麼這方面的著作?


懷疑探索者


先來看幾個數字吧。 “2010第五屆中國作家富豪榜”:曾仕強以78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5名。曾仕強是1934年生人,今年84歲。

在《百家講壇》播放曾仕強時,陸陸續續看了兩個輪次的《易經》。總的來說,淺顯易懂,做了一個很好的《易經》普及工作。算是在《百家講壇》填補了一下空白。

對曾仕強其它一些頭銜如: 中國式管理大師,亞洲八大講師之一,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等等,知之甚少,不做評論。

在聽《百家講壇》時,匆匆記下來一些曾仕強說的話,見仁見智吧。

人生只做三件事,知道此生為何而來,這是目標,知道如何完成,這是方法,知道如何做得更好,這是改善。三件事聽起來簡單,真正做起來並不那麼容易,需要付出一生的時間和精力。

在講到現代社交活動時,曾仕強又有一個“四圈麻將”理論: 一個人要培養一些適當的社交活動,但不要變成嗜好,贏的要裝作沒贏,讓對方輸得有面子,輸了裝作沒輸,增加互動的樂趣。常做一些有益身心的社交活動,娛樂自己,又可以增廣人脈。 可見講《易經》之人沒有不懂得“中庸之道”,適可而止的。

做事情要“九分努力”;把事情做好是最基本的條件,做人是做給別人看,做事是做給自己看。

一個人努力不努力,只有自己知道,別人是不知道的。做人不以成敗論英雄,做事則“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好好做人,是為了好好做事。

九分努力,又是一個經典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烙印。凡是隻做九九,不做十足。過年喝酒不也應該照此辦理嗎?


閒看秋風999


我就不評論曾先生是不是國學大師了,我在頭條新聞看了不少他的視頻片段,無可否認他對於中國的管理制度和人性看的十分透徹,然而我覺得他的觀點有一些問題,他很多時候都很強調上下級的之間的關係緩和,例如上級對下級交付任務的時候(哪怕是合理的工作任務)都需要半命令半乞求地下達,下級有工作上的事情需要經過上級支援還得求著上級,乍看之下沒錯,但是完全就是順應著中國人用人為親,公私不分劣根性。這樣看上去雖在外和諧但是久而久之上級越來越沒指揮效率下級也只會越來越不聽指揮而已。曾先生教的是在現在這種劣根性的狀態下的中庸生存之道


DarkTIGA


一是我對曾仕強教授一直是很尊重的。原因之一,是我在電視、電腦《百家講壇》聽過他講課,並且感到他講的很好。原因之二,是他的知識面、人生閱歷很豐富,口才、表述也非常好。曾教授風趣幽默又開朗樂觀,很具有正確量。原因之三,是我從他的講課中受教了,很佩服曾教授這個人。原因之四,是他講課時,已70好幾了,那麼大歲數的一個老人,仍有這麼好的精神和狀況,本身就是我學習的榜樣。原因之五,曾教授已經仙逝了。中國曆來除了有“尊老愛幼”、“尊重長者”、“尊重學問人”之外,“死者為大”也是傳統。

二是近年到處媒體上大講“國學”,我本人對“國學”這一提法,或概念上是有不同看法的。我認為,目前“國學”提法的內容有點狹隘了。私下以為包括以“諸子百家”為主要內容的,很多知識、文化、思想、技術、藝術等,都應列入“國學”的範疇。作為曾經的軍人,從軍近20年,中國“兵學”那麼了不起,出了那麼多了不起的軍事家,那麼多古兵法戰策典籍,僅《孫子兵法》連美國人都崇拜的要命。特別是沒有兵家、法家“兵學”、“法學”的“國學”,那簡直就是被閹割了的“國學”,其它方面被排擠出在外的很多東西,都應該加進來。

三是關於“大師”的說法,認為這一提法我也不習慣。“大師”不“大師”的,沒有必要爭來爭去、吵來吵去、扣來扣去。“三人行,必有吾師”,現在的孩子們大都會背。我們成人為什麼不明這個理呢?“見賢思齊”,凡是比我們水平、層次、知識、文化、思想、考慮、技術上會的多的,包括為人處事、人品道德上好的人,都可以當我們的老師麼!“聖人無常師”,我們普通人,只要能讓我們有所學、有長進、有所明的,那怕他年輕、甚至是個孩子,我們又何必計較他是不是“大師”呢?您說是不是呀?😊😊😊

就說這麼多吧?!人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其它,以及回答,讓您不滿意的地方,還望您見諒!🌷🌷🌷🙏🙏🙏


沃克特爾



我曾不止一次說過!頭銜與貢獻的關係:頭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身的能力和對後世的影響和貢獻!有貢獻自會有人關注有人記憶有人追捧!有能力無須包裝更沒必要自封!現如今是一個大師頻出的時代!動不動就自封!動不動就自詡!其實大師並沒有那麼廉價!也並不容易產生!百年難遇!幾百年出一個大師就已是一種奢侈了!

最早知道曾仕強教授是六年前在單位上班的時候,因為住宿舍!每天晚飯過後的寂寞時光是很難打發的!除了讀書看報!就是上網看一些自己喜歡的講座:《百家講壇》是自己最多的選擇!曾仕強!馬未都就是那時通過《百家講壇》認識的!可惜令人遺憾的是曾教授的節目只有一期講的是他是怎樣開始介入《易經》的!為什麼會傾畢生精力去研究《易經》是《易經》拯救了他!他反過來傾畢生精力研究《易經》再來拯救大家!就這件事情本身就是功德無量的!尊稱他為一個大師是絲毫也不過分的!早年的曾仕強教授矢志於學遊歷於國外獲得不少學位!記憶最深的是他的那個哲學博士學位這個對他研究《易經》無疑是最有裨益的!《易經》就是哲學!《易經》是解開人生宇宙密碼的一部寶典!自然、社會、人生的許多問題和現象,如果拿《易經》去解讀是非常簡單和輕而易舉的!這就是曾仕強教授的成功之處!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把《易經》中的許多思想和觀點引入了管理學、成功學、心理學、關係學等人文學科!這是他的成就和成功之處!僅此一點尊他為國學大師就絲毫不過!也可以說是名至實歸的!



冀之筆


曾仕強算不算國學大師?這個問題我的答案很明確:曾仕強教授完全可以稱得上國學大師。但是,我們在媒體上一般看到曾仕強被譽為“中國式管理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華人管理學家”等。我認為這些稱號都是以國學為根基,延伸到企業管理具體應用而來的。

我總結了以下幾點,與各位分享:

第一,曾仕強教授的中國式管理課程,是在以西方管理為主導的背景下,針對企業界出現的種種不合理的現象和問題,一一進行剖析。

因為曾仕強教授曾遊學歐美,具備西方文化背景,因此在講中國式管理的時候,在比較中闡釋的更為深刻。那為什麼說中國式管理是以“國學”為根基呢?

其實在曾仕強教授講中國式管理之前,就對易經、儒家、道家等國學經典有很深的造詣。聽完曾仕強的中國式管理系列,我認為他就是在講文化、講人性,在講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以避免照搬西方的制度管理而帶來的種種弊病。

他曾說,文化只能交流,無法整合。我非常贊同這種觀點。我們身體裡流動的是中華文化的血脈,和西方具有不同的文化屬性。所以只能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探討,誰都無法照搬誰,也沒有必要。

再說簡單一點,曾仕強教授是從“道”的層面去講管理,主張“道術合一”和“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第二,曾仕強教授在國學方面的貢獻,主要是在易經的基礎上,對儒家、道家學問的解讀,以及延伸出來的多個系列課程。

除了上面講的中國式管理,曾仕強教授對《易經》、《道德經》、《論語》、《大學》等等經典也有專門的解讀和發揮。曾仕強教授的課程,通俗易懂,始終與人、家庭、社會緊密結合。用不變的“經”,來解讀萬變的人與社會,如果沒有深厚的國學功底和博而精深的思索總結,不可能講的通。

曾仕強教授在國學經典的基礎上,延伸出的家風、孝道、坤道、家庭教育系列,以及歷史人物系列、人生智慧系列等等課程,可以說,萬變不離其中,但又不會有重複之感。

這些課程都是在講國學,都是在講中華文化,都是在講人與社會。能夠把很深奧、複雜的學問,深入淺出、娓娓道來,為大眾普及中華文化做出了積極貢獻。

第三,曾仕強教授針對很多人“誤讀”中華文化進行的糾正,對從小缺乏國學教育的人,是一大福音。

可能以前我們認為是糟粕的東西,其實是出現了理解上的錯誤,或者是被某些負面的社會現象所誤導。我舉幾個例子:

中國人常常不講實在話,是不是虛偽?

關於這一點,就本人來說,感觸非常深。直截了當,有話就說不好嗎?現實告訴我們,這樣常常會得罪人,起到的是反效果。不講實在話是一種尊重,是為了講的合理、妥當,是為了把事情辦好,而不是刻意欺騙。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但往往永遠不可能到達。有時候拐一個彎兒,效率反而會很高。

中國人的中庸之道,是不是不求上進?

中庸之道,就是一種為人處世之道。中庸,決不是和稀泥、左右逢源,也不是不極端。中庸,就是合理、恰到好處。

恰到好處,就是說應該說的話,做應該做的事。曾仕強教授常常會以文天祥、史可法為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在大是大非面前,英勇不屈、慷慨赴死。這件事應該做,死而無憾;不應該做,明哲保身。這就是中庸之道。

做人要圓通但決不能圓滑。

圓通和圓滑其實有本質的不同,但是很多人一直搞不清楚、把握不好。圓通是以“誠”為本,內方外圓,堅持原則但會做合理的變通;而圓滑是以“利”為基礎,內圓外也圓,是“牆頭草”,刻意逢迎以謀取私利。所以,我們應該注意一個人背後的動機,而不能只看表面,觀其言還要察其行。

因果是科學而不是迷信。

曾仕強教授用自然界的現象推及至社會、人生。熱脹冷縮、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些自然現象都是因果,人類社會也是如此。那為何社會上有些壞人往往不一定有惡報呢?曾仕強教授的觀點是,壞人暫時得逞,是因為他種下的因還不足以導致惡果。但是從長期來看,如果不懸崖勒馬必然會遭受天道的懲罰。

也就是說,老天會給每個人機會去行善或者作惡,但是所有的“果”都要自己去承擔。天在做,人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曾仕強教授為中華文化正本清源做出了很多努力,篇幅有限只能列舉一二。

曾仕強教授至今依然活躍在傳播中華文化的舞臺。從個人角度來講,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受到啟發,指導我們的人生道路,總是一種正能量。從社會的角度來講,曾仕強教授為弘揚中華文化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應該是當之無愧的國學大師。


崑崙樵夫


不是每個人都能稱為大師的,一些人的簇擁者們很過分,毫無邏輯的吹噓。

看一看贊數最多的回答:

管理學什麼時候以國學為根基?媒體說他是管理學大師可以,然後這個推論基本上錯誤的。

首先,曾仕強先生不是國學大師。

大眾認識曾仕強先生來源於百家講壇。百家講壇最紅的是易中天老師,他的品三國幽默風氣,但是他本是文學院出身,他是作家,並不是歷史學家。百家講壇不是沒有請過專業人士,葉嘉瑩和周汝昌都請過,但是結果收視慘淡。一個節目要照顧的很多,專業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能夠帶來收視率。所以呢,曾仕強先生的水平可想而知。

曾仕強先生的著作我們可以看看都有哪些,自己去查,有一部是嚴肅的著作嗎?比如:如何在36歲以前成功。一股子心靈雞湯的味道。

中國人的文化素質偏低是事實,人們急功近利也是事實。拿著易經當幌子,來糊弄別人,本身就是一件違背易經本身的一件事。


很多的時候,人們喜歡的並不是著作本身,而是別人喜歡,自己不喜歡感覺追不上時代的潮流。所以這個時代大師層出不窮,矇蔽了世人的雙眼。

很多人一提國學大師就說通讀四書五經,殊不知通讀四書五經是最低的要求。梁啟超給普通人擬定的國學入門書單:

看完這些還只是入門。

不能因為時代的變化,就降低了標準,就算是降低了標準,也不能夠以四書五經為衡量大師的標準。



吹捧一個人的危害比貶低一個人的危害還要大。

我想就是曾仕強先生本身也不會承認自己是國學大師。


詩書君


我是一名教師,當年考大學,父親問我想填什麼志願?我斬釘截鐵的說:“讀書豈能不為報國?我今後的職業應該是"四個人民"之一!”後來就報了師範學校,做了一名人民教師。當時朱鎔基同志擔任國務院總理,他的答記者問讓我們聽了都熱淚盈眶,心中暗下決心:唯有好好學習,兢兢業業,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添磚加瓦!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經磨難,幾經分裂可又終歸一統,多次被外族侵略,但從未被征服,反而同化了一個又一個入侵者,這靠的就是文化的力量!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傳播中華優秀文化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初心所在!(你可以批評具體失政失德之處,但動機應是拾遺補缺,任何否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不是別有用心者就是數典忘祖之輩,亡我泱泱中華之心不死,我炎黃子孫人人得而誅之!!!)

然而,工作兩年後,現實和理想巨大的差距,讓我內心一直處於糾結掙扎中,漸漸的瀕臨崩潰!正當我差一步就要抑鬱(我看過兩位心理醫生,醫生也給我開了藥,但是被父親堅決攔住了!)疾病亂投醫之際,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了曾教授的一個視頻,突然間似乎在一個漆黑的大鐵屋裡看到了一絲亮光,於是整整兩年,我上完課就看曾教授的講座,有時真是廢寢忘食,就這麼一點點一點點的從抑鬱的邊緣走了出來!回頭想想,這服藥就是——找回了文化自信於是就找回了對民族對祖國的自信!

我有親身經歷,是曾教授的講座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也讓我從此成為了學生最喜愛的老師,我感謝曾教授!奉勸那些淺薄的、別有用心的噴子:先想想自己還像不像個炎黃子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