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論語》、《國學》和《道德經》這些書我們應該怎麼樣去讀?

sdh99999


跳來,跳去,去讀,不過要,先從,認識,易經,的,概況,才可以,噢!!!!!!!!


哈灬哈66096005


我們應該一句一句的去讀《論語》、國學、道德經。為什麼應該一句一句讀?五個理由:

一、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基礎代碼

它既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精華,也是後來2500年在中國流行最廣的的基礎教材。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五四運動之前的中國傳統讀書人,從小進私塾,論語要倒背如流。所以,瞭解中國人的精神傳統,當然要回到《論語》這張文化的原始基因圖譜。

二、穿起了超大規模的中國社會

中國空間上疆域龐大、時間上綿延幾千年,這個國家是怎麼維繫起來的?用《論語》來解釋,最核心的秘密是仁。什麼是仁?仁就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論語》說仁者愛人,仁的發端是血緣關係,是入孝出悌,也就是從一個人怎麼對待父母、對待兄長出發,用同一套邏輯推演了怎麼對待朋友,怎麼對待上司,怎麼對待君主和國家。這套家國同構的政治追求,維持了中國古代龐大的體系始終不散攤子,讓我們的民族具備了驚人的生命力,無論歷史上曾經跌到什麼樣的低谷,都可以再次反彈、崛起。中國這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今天越來越大,那我們的強大從哪裡來,你不能不清楚。

三、塑造了中國人的理想人格

君子之風,溫良恭儉讓,這是傳統中國人格理想的模板。直到今天,如果你誇一個人是君子,他還是會很高興,你要說一個人是小人,他就會很生氣。這個社會共識從哪裡來?就是從《論語》裡來的。書裡提君子提了100多回,怎麼做君子,方方面面,說得清清楚楚。在中國,如何做一個更好的人,論語提供的答案既詳細,又完備。

四、已經深深嵌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一般人說起《論語》,都只記得隻言片語,所以難免斷章取義。比如聽到“父母在,不遠遊”。你可能很反感,這不是把孩子拴在家裡不給出門嗎?但要是通讀《論語》,你就會知道,還有後面半句呢:“遊必有方”。你出遠門,得讓父母知道你去哪兒,是不是走正道,重點是在後半句。再比如“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多少女性聽到這個話對孔子有意見,但同樣後半句才是重點:“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走得近了不夠尊重,走得遠了又落埋怨。你仔細體會這後半句的人情通透,真是佩服老夫子啊。只有完整地讀《論語》,你才能真正獲得在中國社會進退自如的大智慧。

五、創造了中國人基本價值觀的高頻詞彙。

這麼一些薄薄的書,總共不到16000字,但給漢語貢獻了將近400個成語:溫故知新、不亦樂乎、過猶不及、既往不咎、見賢思齊、安貧樂道、適可而止、言而有信、察言觀色、訥言敏行、見義勇為、樂山樂水……等等等等,這些成語,抬頭不見低頭見,日用而不知,習焉而不察,也就是說大字不識的村夫農婦,你都不敢說他沒用過《論語》。在某種意義上,不是你在說《論語》,而是《論語》在說你。

所以說,《論語》是一部薄薄的密碼本,大到理解中國的來龍去脈,小到理解習俗的前因後果,都可以回到《論語》裡面,一字一句對密碼。

《論語》這部書,中國人學了2500年,也用了2500年,它值得你花時間,從頭到尾學一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面對急速變化的社會,你也就明白要往何處去了。

讀書有兩種方法,一是把厚書讀薄,對於大部頭,要有統觀全局、提綱挈領的本事。另一條路徑,是把薄書讀厚。通讀《論語》,肯定是後一種。《論語》只有15000多字,但理解它,得放回春秋這個大時代,得拉上《詩經》《左傳》《史記》等等其他的書,還得參考孔子前前後後的其它思想家,老子、墨子、莊子、孟子、韓非子這些人。





以色列文化你知多少


你好!我是33老師。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論語》《國學》《道德經》像這些傳統文化,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

我們應該怎麼去讀?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

首先,我們應該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傳統國學,也只有這樣你才能更全面的研究像《論語》《國學》《道德經》這樣的經典著作。

第一條,你要明白一個道理,所有的傳統文化,都是以人為本的。他們講的所有思想都是關於人類命運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因此我們要端正態度去看關於這些國學著作。

如果你沒有正確的態度去看這些書籍,很容易帶著自己的固有偏見思想去分析國學思想。這樣你就很難領悟到像《道德經》這些著作裡講的核心思想。

第二條,我們要知道一個大概,每部著作裡講的核心內容是什麼,在去認真細細品味其中的思想,這樣你才有能領悟到這部經典講的真正含義。

比方說,像《論語》這部經典,主要是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

孔子提倡在“多見而識”的基礎上學思並重,理性自覺,他要求人們做到言行一致,“其身正,不令而行”,主張採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還主張學習的態度要求實、要學思結合。學知、求實、慎思、明辨,是孔子對為學的基本要求。

所以當你知道《論語》要表達的主要思想後再去細細品味,這樣讀書才能感覺到有美妙的滋味。

第三條,像《道德經》這樣比較高深的經典,最好是跟著一個悟道的老師學習。

因為《道德經》第一章,就提出了道的概念。這個“道”不是我們普通理解的道理,而是宇宙誕生的時候就有的一個無形神秘的力量。所以當我們沒有站在老子當年的高度去讀《道德經》,你有可能一生都搞不明白“道”究竟為何物。所以當你讀這本書之前站的角度不對,看這部書時理解到的思想就變了。就像老子說的: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最後,告訴大家,記住一個核心思想。我們所有的傳統文化,都是以人為本的。都是告訴大家怎麼去做人的一門學問。所以大家在看這些傳統國學時,一定要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懂得自然,從而尊重自然規律,最後我們才能順其自然,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開悟者33老師


中國做為一個有著5000年曆史文化的泱泱大國。在漫漫長流中。許多文人墨客在文壇留下筆墨重彩的一頁。在古代有許多經典著作被廣為流傳。但是古代都是用文言文去寫作的,而現在是現代文,所以使得我們在理解,學習古代文章時,有一定的跨越性難度。那麼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我們應該如何有效,高質量的學習了。

1《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的作品,它主要講述如何修身、養性、治國平天下等方面的知識。文章意義非凡,每個字、詞、句都值得仔細研究。內容豐富,包含廣泛。被譽為萬領之王。它一共分為上下兩篇,共81章。對中國的哲學、文學、宗教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做為現代對它的學習,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格局,以及自身的綜合素質等等。

2《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們的言行一篇語錄體書籍。主要集中體現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全書共20篇,492章。論語做為一個言傳身教的教育文章,中國小學都要學習裡面一些經典命句。所以如何學好,學懂。對於中國青少年的思想觀念也非常重要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學習了?主要有下面幾點。

面對這樣的幾部部偉大經典,首先我們要對它表示敬畏,然後從心裡面去接受他,喜愛它。當我們準備開始記憶前,需要先制定一一個計劃。具體要思考的是: (1) 用什麼方式來記? (2) 分幾個步驟? (3) 如何合理安排記憶時間? (4) 如何.進行有效複習?

首先來看看用什麼方式記?記憶古詩古文主要有三大方法:分別是繪圖法、思維導圖法和記憶宮殿法。而在記憶道德經這樣的整本古文書 時,我們可以將章節與章節分開,每- -章節進行獨立記憶。先通過繪圖法自己畫下生動有趣的圖片,在梳理每一章節的同時,也能起到一定的記憶效果,如果與思維導圖並用,既能幫助大家理解文章、梳理結構,又能起到良好的記憶效果。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及方法,希望對您有些幫助!





簡聽閱讀


首先,得有耐心。因為這些個書很多字你將不認識,需要沉下心來,把字和意思搞清楚。

其次,你得反覆地讀。古代的書都是惜字如墨,一字千金,需要去品,不反覆去讀你不會發現其中的奧妙。

第三,要讀專家的註解和文章。因為很多背景信息你不瞭解,你就不能深刻地把握其中的語言藝術和智慧。


淇人憂天JR


這些書都是華夏民族的源頭性經典,距離我們的時間已有兩千多年,有的章句是比較難理解的,在此我提幾點閱讀建議:

一、讀《論語》《道德經》這種語錄體的典籍可以可以先從簡單易懂的句子讀起,深奧冷僻的可以先跳過去,例如《論語》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三思而後行”、“不遷怒,不貳過”,《老子》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上善若水”等等,很多句子都是我們日用而不知的,這就是經典生活化。

二、全篇閱讀,《論語》《老子》《孫子》《鬼谷子》這些書的字數基本都在五千到一萬多字,用點心很快就可以讀完,但讀完不代表你都懂了,只是混了個臉兒熟,再看不那麼陌生。就像《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穀神不死,是謂玄牝”我看了很多註解才懂了一些。經典需要反覆閱讀。

三、讀不同的註解本,每個解讀經典的人都有自身的獨特學術背景,所以解釋也往往各說各話,讀者要擇其善者而從之。我讀《老子》就是把陳鼓應的《老子今譯今注》和李零的《老子天下第一》配合著讀,同樣一個“玄牝”,陳解釋為“幽深的母體”,李則比較痛快“就是老百姓天天用來罵人的話”。解讀《論語》也一樣,啥是“仁”?就是拿人當人。所以看不同的譯本還是很有必要的。

四、喜歡的句子可以抄寫,加強記憶。遇到事情說不定那一句話就可以幫到你,你在公司受了氣,回家剛準備對妻子孩子發火,腦袋裡蹦出一句“不遷怒,不貳過”,提醒自己把怒火發在家人身上是不對的。先賢的話是我們修身正己的良藥,也是修齊治平的準則。


夕飲冰


《道德經》原文讀的多,我就說一下我讀《道德經》的一些經歷吧。

剛開始接觸時是受學校國學老師的影響與推薦。曾經刻意去背誦過,發現適得其反,從開始的喜歡變成了厭倦。停了一段時間,又重新拾了起來,這次是靜下心來單純的讀,並且是一字一字的朗讀,語速較慢。慢慢的自己就感覺到部分章節的含義,但用語言卻又表達不出來,隨著朗讀時間的推移,對內容逐漸有了更清的認識。後來又看了南懷瑾老師著的《老子他說》一書,再結合自己的體會,不少語句都讓自己受益匪淺。如“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就告訴我們如何做一個不爭名奪利的對社會有用的人,看似吃虧,實則受福。最終得以“非以其無私也,故能成其私”。


月夜的雪狼


《國學思想—儒釋道》

學習國學是為了幹嗎?或為昇華境界、或為提高德行、或為修煉內心、或為學以致用。來去明白,那麼就沒有白學!國學就是“儒釋道”哲理意味濃厚,需要慢慢品!

儒家教人:仁者愛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道家教人:清靜無為、無用之用方為大用;佛家教人:普渡眾生、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




古今事件集成


學國學,一定要學“原裝”的,也就是從原著入手。不要一味地把別人的二手思想裝進自己的腦袋,否則最後把腦袋都搞壞了。所以,對學國學的人來說,“慎獨”的功夫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古人“半部《論語》治天下”,你覺得很酷,想學,於是聽了幾遍於丹的《心得》,你以為你懂《論語》了,其實你真懂了嗎?NO!當然,我不是說于丹教授的課程沒價值,當然有價值。當你熟讀《論語》之後,參照她講的內容進行一番思考,還是很有用處的。很多人並沒熟讀《論語》,一開始聽著很有味,後來感到乏味了,一些人就開罵,我覺得這就有些無聊了。

當然,比起《論語》,我本人更喜歡《道德經》。《道德經》是一部公認的難於理解的經典,那這部書該怎麼學?

我說的一年可以入門,還只是利用業餘時間,一天花上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即可,恐怕這會遭到很多方家的反對,但請稍安勿躁,容我娓娓道來。

我給你的入門計劃是一年,分兩個階段,半年為一個階段。

前半年幹什麼呢?就一件事:把《道德經》原文背下來!原文一共八十一章,每章多則百來字,少則幾十字,哪怕你每天只能背一章,用不了三個月也背下來了,對吧?後面三個月繼續鞏固,直到你把這八十一章內容背得滾瓜爛熟。背誦的時候,可以稍稍留意一下註解、翻譯,這能幫助你更好地記憶,但是不要把這些註解、翻譯太當回事,只把關注點放在原文上。

接下來的半年呢?你可以繼續學習原文,看看註解,聽聽課程,進一步深入進去。但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好好生活,然後把《道德經》帶進你的生活!

當你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你就可以思考了:《道德經》怎麼說的?

遇到高興事或者倒黴事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好了,提醒自己:保持狀態,不驕不餒!

付出沒有得到應有回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還是心平氣和點吧!

孩子不聽話了想發火?“生而不有,為而不恃”、“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總之,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道德經》都會給你解決之道,當然實際問題還是客觀存在的,但是你的內心已經發生變化了。心境轉過來了,事情往往就會出現轉機,你發現沒有?

可能一開始你會很不適應,遇到事了也想不起來和《道德經》如何“匹配”,但是當你努力了半年的時間,已經熟悉了這個路子,那麼恭喜你:你已經“入門”了!當然,僅僅是入門而已,離達到境界還差得很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知道,你從《道德經》中體悟的其實是天地之道、自然之道,你的世界從此截然不同!

那天聽白巖松分享他讀《道德經》的經歷,他說隨著自己人生閱歷的豐富,感悟也不一樣。一句“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他說自己多年來就讀出了四層意思,他稱《道德經》為“我的生命之書”……


死神信步


中華傳統文化是現在這一代人急需讀閱的書籍,如何去讀好這些書,首先,國學的書籍要有層次和先後,我建議先讀四書五經,然後要有順序的去讀,大學裡講,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四書五經,從《論語》,《大學》,《中庸》,《孟子》的順序去讀,然後再去讀《道德經》,《莊子》。

其次是怎麼去讀,這些古典都是先賢聖人的精華,讀的時候要至誠謙卑,誠意正心,這也是《大學》裡的主要思想。

再次就是這些書不是單一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貫通和依託的,想要更好更容易的理解和掌握就要融會貫通,以經解經,才能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