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濰坊這村“袁記畫廊”畫“流氓”,這個“富人”真悲傷…

【傳說]濰坊這村“袁記畫廊”畫“流氓”,這個“富人”真悲傷…

而今的濰坊濱海袁氏佔濱海開發區人口比例居多,成為濱海大姓之族,尤其是濱海開發區大家窪街道為最多,除零星幾個村莊沒有袁姓之外,多數村莊基本均有袁姓。

洪武年間居北洛,然後搬到煙墩莊,煙墩莊也就是今天的濱海大家窪街道煙墩村。經歷史考究,煙墩村確屬這裡最古老的村落,周家疃村早年居家大都是從煙墩莊搬遷而來的。


【傳說]濰坊這村“袁記畫廊”畫“流氓”,這個“富人”真悲傷…



據說,早年的煙墩村商賈雲集,百廢待興,村子不大,但識文解字的人士卻不少,小村靈動,人才輩出。

相傳早年在煙墩村一村落,有位名叫袁文才的紳士開闢了一門面,起名叫“袁氏畫廊”,他最喜及為別人畫頭像,而且畫的非常逼真,惟妙惟肖,袁先生畫人像也只是混碗飯吃,別無乞求,他做人很講誠信,從不食言,很受人們的尊重。

【傳說]濰坊這村“袁記畫廊”畫“流氓”,這個“富人”真悲傷…

【傳說]濰坊這村“袁記畫廊”畫“流氓”,這個“富人”真悲傷…

【傳說]濰坊這村“袁記畫廊”畫“流氓”,這個“富人”真悲傷…

【傳說]濰坊這村“袁記畫廊”畫“流氓”,這個“富人”真悲傷…

【傳說]濰坊這村“袁記畫廊”畫“流氓”,這個“富人”真悲傷…

一個秋高氣爽的下午,袁先生全家準備搬遷到大周疃,他正忙著收拾畫廊的筆墨紙硯,突然來了一名頭戴禮帽,身著闊服,手持文明棍的富人前來,此人自稱王田閣,請袁先生為他畫頭像,這王先生是富人,人家答覆出錢五千元作為報酬,雙方拍板言和。這王先生走後還留下這麼句話;“無需留定金,我王某說話鐵板訂釘”。

大約五天之後,王先生來取畫像,當袁先生出示畫像之後,這王先生突然變掛了,提出只付一千元資費,這王先生耍小聰明瞭,竊以為,頭像畫的是自己,別人不可能去買,放在畫廊也無用,此時出價低也會到手。而袁先生本來是誠信之人,正直友善,他對王先生這出爾反爾特別反感,他倔強的大手一揮;“堅決不賣,請你離開,本人搬家,沒功夫和你討價還價”!爾後,袁先生告知前來幫忙搬家的袁和平說,這人實足是個無賴,言行不一,典型的流氓,我會讓他付出代價。

日月荏苒,瞬間十幾年過去了,袁先生又隨父輩從周疃遷至當時的“利津窪”,經過他不懈努力,他的畫畫水平有了長足進步,名聲大振,據說利津一帶的富人紳士,縣太爺也來求他畫像,名噪一時。

有天中午,早年來求他畫像的無賴王田閣的密友告知他,日前在濰縣一個名人字畫的拍賣會上,發現有張畫像極像王田閣,且與王本人一模一樣,圖像下面標題清楚註明幾個大字:流氓素描圖。

這事可否這麼巧合?王先生早年畫像的事記憶在心,莫非……?他輾轉到老濰縣去看畫展,果然不錯,那幅最刺眼的畫像就是自己!羞愧難當,容不得當著眾人辨解,他馬上拿出五千銀兩買下了自己的頭像畫。

他為自己的違諾徹底“買單”了。原來,袁先生從“利津窪”到老家拍賣圖畫,也是有預謀的,他料想老家會有人前來看畫展,這王先生在當地很有名氣,有多人與他相識,看到結果會稟報與他,這才讓他丟盡了顏面,為自己的食言無賴而付出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