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昨晚,看了上海17岁男孩跳桥自杀的视频,久久不能入眠。

“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17岁生命的陨落,就在那么一瞬之间,监控视频的画面太沉重,难以承受。

网络的声音很多,有人断言男孩心理承受能力差,也有指责生而为人不配为父母的声音。

在实情始末尚未有定论的现在,我们无法轻率就此事断言。但就这个视频而论,我看到更多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不对等的亲密关系。

1

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你是我养的,怎么能不听我的?

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你得给我争口气!

你看看别人……

生你有什么用?

你脑子被狗吃了吗?

……

这些家庭式对白,几乎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我们的日常之中。父母的居高临下,从家庭关系的一开始,就让天平失了衡。

“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父母高高在上,是家庭关系的支配者。孩子被迫处于下方,成为服从者。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父母更爱说“我希望你好”,而不是“我希望你快乐”。

“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爱”似乎成了一种魔咒,在孝道当行的文化体系里,“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听话”成为了一种可怕的绑架。

这甚至让我们忘了,当我们在亲密关系里面临巨大的悬殊之时,“爱”这个字完全可以把天堂变为地狱。

前段时间杭州童模妞妞在拍摄时被妈妈踢踹的事情,算是一个比价极端的例子。

“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母亲作为整个事件的得利者,似乎并未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而是让3岁的孩子困于繁重的拍摄工作中,以每天拍摄119件的工作量高速运转着。

甚至在妞妞妈妈的道歉声明里,都难以看到她对此事更深层次的省思。

孩子是我的,怎么“教育”是我的事情,哪怕她是我的摇钱树,那也因为她是我的亲骨肉。

“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就是这样“你是我的,所以我有权利替你决定任何事”的逻辑,酿成了无数家庭的悲剧。

“爱”在某些父母的眼里,成为某种包装完美的糖衣——唯我独大,暂且可以把孩子的感受搁置一边。

“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一个人的心理,是由其所有的体验所组成的。

作为一名合格的父母,面对孩子的挫折或困顿,或许第一时间不应该是处理问题,而是学着去倾听孩子的感受。要学会去理解孩子眼中的“事实”,而不是父母自以为是的“事实”。

大概正是因为许多父母无法正确认知这一点,才为像杨永信这样的网瘾机构提供了土壤。

“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家长为了最高效地让孩子“改造”成懂事的样子,不惜一切,也要把孩子送到那里。他们摒弃孩子所有的感受,哪怕用极强的控制力,也要换回一个“听话”的孩子。

所以杨永信成为了家长眼中的救星,他让孩子服从管教,“电击底下出孝子”,何乐而不为呢。

这个时候,若我们再大言不惭地谈“爱”,是不是太过毛骨悚然。

2

无条件的爱,而不是“教育”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理所当然地美化“挫折教育”,而忘记了在孩子的成长构成里,只有学校和家庭聚集最密切的人际关系。

若在学校受挫后,回家仍处于喋喋不休的责备环境之中,这种“无法逃离”的夹击,无疑导致孩子负面情绪的一再升级。

成年人总是认为自己才是社会压力的背负者,只寄望于他人理解自己,而忽略了理解他人。

“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所以在支配欲强占的情况之下,父母通常无法给孩子独立自由的理解空间,而是对自己看不顺眼的事情大动干戈,将“听话”视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尺。

一旦孩子的感受被父母自身的感受替代,这种压制性,反而容易造成被动攻击的产生。

“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心理学者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里写:父母能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是无条件的爱,而不是“教育”。无奈,家庭关系又偏偏充斥着“通过自我牺牲,给对方制造愧疚感,然后以此逼迫对方服从”。

可见,尊重孩子的感受,是每一个父母的重要课题。

作者毕飞宇在给儿子的信中,看重平等交流的同时,也强调父母之爱不应成为裹挟人生的依据。

“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见字如面3》之《毕飞宇写给儿子的信》

他写:

我想清清楚楚地告诉你,父爱就是父爱,母爱就是母爱,无论它们多么宝贵,它们都不足以构成人生的逻辑依据。

孩子,爸爸最享受的事情就是和你交流。囿于当年的特殊环境,你爷爷和你爸交流得不算很好,你和爸爸的环境比当年好太多了,我们可以交流得更加充分,不是吗?

“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见字如面1》之《刘慈欣写给女儿的信》

刘慈欣给女儿的信中,在畅想两百年后的世界之时,也仍忘不了问那时的女儿是否快乐。

他在信的最后,对女儿说道:

亲爱的女儿,现在夜已经深了,你在房间里熟睡,这年你13岁。听着窗外初夏的雨声,我又想起了你出生的那一刻,你一生出来就睁开了眼睛,那双清澈的小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让我的心都融化了,那是21世纪第一年的5月31日,儿童节的前夜。

现在,爸爸在时间之河的另一端,在二百多年前的这个雨夜,祝你像孩子一样永远快乐!

只有当我们尊重一个生命的独立性之时,才能把其真正放在平等的位置。只有当我们学会理解与拥抱他人的感受之时,爱才能够变成融化冰山的暖意。

爱,是让人成为他自己,而不是让他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纪伯伦的诗歌。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纪伯伦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大家好,我是小C,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填写2019“C1区”调查问卷,我们将随机送5本热播节目《见字如面》明星签名书 +签名信。

【问卷调查,2分钟即可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