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前三位皇帝為什麼在晚年全都禪位給太子?

冬之小岑


南宋的前三個皇帝是宋高宗,宋孝宗與宋光宗,都禪位給太子。其實再往前推,著名的藝術家皇帝宋徽宗也是提前遜位的。為什麼宋代,特別是南宋有這麼多皇帝提前退休呢?我下面就來說說。

第一,宋高宗為什麼退位

宋高宗是個投降皇帝,怯懦的皇帝以犧牲岳飛與國家尊嚴及利益的雙重代價,換來了二十年的所謂“和平”。宋高宗終於可以高枕無憂,過足皇帝癮;然而,以屈辱來換取安定,本是短視的行為,自然無法消弭野心家的勃勃雄心。二十年後,金國單方面撕毀和約,捲土重來,晚年的宋高宗終於還是蒙羞了。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在經過多年的準備後,金帝完顏亮大舉南侵,動用的兵力多達六十萬人,幾乎是舉國之兵。金兵在漫長的邊界線上,東起淮東,西至陝西,千里戰線上同時發起進攻,聲勢之浩大,為宋金戰爭以來所僅有。

南宋帝國偏安一隅,把國防都荒廢了,對金國入侵又備戰不足,一開戰便連連失利。如果不是海軍名將李寶在海上擊破金國水師,以及虞允文在採石擊退渡江之金兵,大宋帝國估計一戰就崩潰了。

宋高宗是最害怕打仗的人,一打仗他就嚇得屁滾尿流。沒想到金人這麼不講信用,兩國又一次處於戰爭狀態。宋高宗累了,不想再去為戰爭而犯失眠症與高血壓,於是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出人意料地宣佈退位,由太子趙眘繼位。

第二,宋孝宗為什麼退位

宋孝宗是南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但是成績並不理想。

孝宗上臺後,積極籌備北伐。但是南宋不修武事已久,北伐非但無功,反而大敗。不得已之下,孝宗下罪己詔,稱“朕明不足以見萬里之情,智不足以擇三軍之帥,號令既乖,進退失律。”

北伐失敗後,南宋不得不與金國簽訂議和條約,仍然是喪權辱國之條約。對於有恢復之志的宋孝宗來說,這只是權宜之計。孝宗皇帝恢復中原之志始終未泯滅,仍希望有朝一日能回覆到北宋時代的全盛水平。然而,南宋著實缺乏人才,隨著張浚、吳璘、李寶等老將離世,真正能獨當一面的新人,只有虞允文一人了。

宋孝宗把恢復中原的希望寄託於虞允文身上,他曾經對虞允文說:“靖康之恥,當與丞相共雪之。”可見他對虞允文之器重。為了實現收復中原的理想,虞允文於乾道九年(1173年)又一次出任四川宣撫使,為出兵中原作準備。

可惜的是,造化弄人。不久後,虞允文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任上。這對宋孝宗可謂是莫大的打擊,進取中原的計劃就此泡湯。在當了二十七年的皇帝后,宋孝宗感到恢復中原的夢想無望實現,遂心灰意冷,索性依高宗舊例,把皇位傳給太子趙惇,自己當太上皇。

第三,宋光宗是被逼遜位

與宋高宗、宋孝宗不同,宋光宗是被逼退位的。

為什麼呢?宋光宗性格懦弱,皇后李鳳娘則是個刁蠻嬌橫、妒悍跋扈的母老虎。夫弱妻強,宋光宗就是被李皇后隨意擺弄的木偶罷了。李氏還是太子妃時,宋孝宗多次批評她,告誡她勿染指政事。可是光宗上臺後,李皇后便開始展開報復行動,挑撥孝宗與光宗父子倆的關係。最後,宋光宗與父親勢同水火,竟然拒見宋孝宗。

李皇后妒忌心很強,凡是被光宗皇帝看上的嬪妃、宮女,她勢必要加予迫害。她的殘忍獨斷,把宋光宗折磨得精神失常了。以後皇帝的病時好時壞,朝中政事“多決於後”。

紹熙五年(1194年),太上皇宋孝宗鬱鬱而終。光宗不肯出面主持喪禮,令孝宗葬禮遲遲無法進行。朝廷大臣對光宗皇帝的表現相當失望,宰相留正向光宗提出速速冊立太子,但遭到皇帝的拒絕。留正索性假裝跌倒受傷,辭了相位。

朝中一幫大臣開始密謀逼光宗退位,趙汝愚、趙彥逾、郭杲、葉適等人商量後,決定向太皇太后(宋孝宗母親)求助。鑑於光宗已經不適合當皇帝,太皇太后以國家大局為重,同意趙汝愚等人的意見。在大臣們的逼宮下,宋光宗被迫退位。光宗之子趙擴繼位,史稱宋寧宗。


君山話史


南宋前三位皇帝,高宗、孝宗、光宗皇帝的確都是禪位給太子,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很罕見的。皇帝寶座大部分人都巴望著能坐的久一些,不是迫不得已一般都不會提前傳位。但是南宋的前三位皇帝卻真的一個接一個的禪位,當然他們禪位的原因也各有不同:

宋高宗的禪位原因:“心累"

宋高宗趙構是南宋的開國皇帝,也是北宋王朝的繼承者,他的一生多次經歷磨難危險,也一直生活在金人入侵的陰影之下,讓我們簡單梳理一下這位命運多舛的開國皇帝的危機時刻:

  • 靖康元年(1126年)春,金軍第一次圍攻開封,作為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九弟的康王趙構主動作為王室議和代表到金軍營地談判議和,並被扣留十幾日,經歷了人生的第一次危機,要知道當時趙構年僅19歲,當時他的父親徽宗皇帝都害怕的主動禪位,其餘兄弟看到金人都嚇的尿褲子,年紀輕輕的趙構能夠不畏生死,前去議和,的確值得肯定。但是一個出生皇族的親王,養尊處優的生活,你說趙構內心真的不怕估計是不可能的。


  • 同年冬,金軍再次攻宋,趙構又一次被派往金營議和,這一次金軍已對北宋都城開封志在必得,議和的風險可想而知,所幸在河北磁州被名將宗澤勸阻留下,免遭金軍俘虜。靖康之變後也成為宋徽宗唯一沒被俘虜的兒子,所以他也順理成章的繼承他哥哥宋欽宗的皇位(不要小看了這一因素,南明的失敗中就有一個重要因素是皇位繼承混亂,導致抗清力量分散和內訌)。

  • 建炎三年(1129年),金軍奔襲趙構的行在揚州,趙構嚇得倉皇渡江南逃,經鎮江府到杭州。

  • 同年,剛剛逃到杭州的趙構又遭遇“苗劉兵變”,苗傅和劉正彥利用軍士對朝政的不滿,發動兵變,逼迫趙構退位。雖然兵變很快被平息,但是趙構的確狼狽的退位了二十多天,而且事後不久他唯一的兒子也夭折了。

  • 還是在這一年的九月,金兵不顧趙構的不斷遣使求和,哀求金兵不要再向南追擊,又一次渡江南侵。剛剛平息苗劉兵變的趙構不得不再次倉皇南逃。這一次經紹興、寧波到舟山,然後漂泊海上避難,然後又逃到溫州。據說經過這一年的數番驚嚇,導致趙構失去生育能力。事實也證明,此後趙構再也沒有生育子女,只好早早的尋找皇族的幼童領養準備作為繼承人接班。

  • 之後到紹興十一年,趙構雖然沒有經歷前幾次的致命危險,但是金兵的不斷南下也讓他寢食難安,雖然在前線將領的努力下,挫敗了金兵的南侵戰略企圖,而且也開始向北收復中原失地。但是趙構的日子依然不好過:一是戰爭導致的巨大消耗,政府財力困難,只得加強盤剝百姓,進而又導致起義反抗不斷;二是前線雖然戰事較順,但是趙構又時刻擔心這些領兵將領尾大不掉,三是擔心萬一收復中原,迎回自己的父親和哥哥,自己的皇位又該如何安排?

  • 紹興十一年(1141年),通過“紹興和議”金宋雙方基本結束大規模戰事,趙構也過了一段相對安定和平的生活。但是到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朝皇帝完顏亮再次南侵,趙構嚇得又一次準備逃離臨安。所幸前線將領擊敗了金朝水軍,同時金朝內部發生內亂,完顏亮也被部下所殺,南侵行動自動解除。這一次經歷了二十年太平生活的趙構估計再也不想承受這樣的壓力,而且也確實是心累了。第二年就禪位給太子趙眘,自己退居二線,當起了太上皇並一直活到淳熙十四年(1187年),享年81歲。

宋孝宗的禪位原因:“失望”

宋孝宗趙眘被認為是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確實如此,但是這不代表他是南宋最有能力的皇帝(個人認為從政治治理能力來看,還是宋高宗更高明)。雖然他在位期間平反岳飛冤案,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內政上,加強集權,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汙,重視農業生產,百姓生活安康。但是他在位期間也有一些讓他失望不已的事情:

  • 隆慶北伐的失敗給信心滿滿的宋孝宗當頭一棒。宋孝宗登基後的第二個月就召回主戰派老將張浚商議國事,隨後又為岳飛等人平反,大力任用主戰派大臣積極備戰,意圖利用金國內亂不久的時機一舉收復中原。但是顯然剛剛登基宋孝宗還缺乏統籌全局和把握戰局的能力,隆慶北伐先勝後敗,不僅使雄心勃勃的宋孝宗被打了兜頭一棒,而且把宋高宗紹興和議以後二十餘年積攢的家底給打了個精光。

  • 當然,宋孝宗的確是個勵精圖治的君主,他沒有被隆慶北伐的失敗擊倒,認清形勢的宋孝宗轉而採取“先為自治、而後遠圖”的思想。即乘金宋雙方罷兵休戰的機會,積極發展壯大自己,為以後的北伐做準備。但是讓宋孝宗失望的是,他的對手金世宗完顏雍和他採取了同樣的措施,這就使得宋孝宗無計可施,從而心中的失望更加明顯。

作為南宋最有作為的帝王,在位執政27年,除了登基第一年開展了隆慶北伐,剩下的時間他都是埋頭於國內政事,在壯大和發展自己的同時,希望金朝內部能出點問題,使自己能有有機可乘。但是很遺憾他一直沒有等到這樣的機會。淳熙十四年(1187年)宋高宗去世,孝順的宋孝宗非常悲傷,加上長期執政但是無力取得突破的失望和倦怠之心,同時太子趙惇已經迫不及待的想登上皇位,於是宋孝宗著手讓太子參與國政,並開啟禪讓之路。兩年後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正式禪位給太子趙惇。

宋光宗的禪位原因:“被逼”

宋光宗趙惇是一個很有爭議的皇帝,本來按照長幼順序宋孝宗不應該立他為太子。但是宋孝宗認為趙惇的英武氣質更像自己,加上考慮到國家有難,還需要英武之主去收復河山,因而宋孝宗改變傳統立更年輕的趙惇為儲君。按理說宋光宗趙惇要對父親宋孝宗感恩戴德,極盡孝道才對。但是歷史上宋光宗的一個重要標籤就是他的不孝(或者是他和父親宋孝宗的關係不睦)。還當太子的宋光宗趙惇倒是沒有過多的表現出他的不孝,唯一有點苗頭的就是曾經暗示自己的父親宋孝宗禪位(當然在封建帝王家庭裡這已經是非常大逆不道的了),但是宋孝宗只是讓兒子碰了個軟釘子,沒有過多的怪罪趙惇。

烏髭藥光皇春秋已富,又自東宮尹天府入侍重華,從容啟上曰:“有贈臣以烏髭藥者,臣未敢用。”上語光皇曰:“正欲示老成於天下,何以此為?”宋·葉紹翁·《四朝見聞錄》

但是趙惇登基之後,很快就變的讓人陌生起來,本來他的父親宋孝宗對宋高宗的孝順已經有了現成的榜樣,而且他的父親也是宋高宗禪位而提前登基的。唯一的區別就是宋孝宗是宋高宗的養子,而他自己是宋孝宗的親生兒子。但是宋光宗卻完全做不到向他父親那樣的孝順。究其原因後世的研究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 宋光宗對父親有本能的畏懼和心理不安感。因為宋光宗的諸君之位是宋孝宗以國家處於非常時期不應因循守舊而破例冊封的。因此宋光宗一直小心翼翼的在太子之位上,非常害怕因為自己的差錯而導致失去儲君之位,因而長期壓抑和偽裝自己。一旦登基,這種壓抑和偽裝就必然要得到釋放,因而就表現在他登基後從剛開始的還會定期去看望退位的父親,到後來就不但減少去看望的次數,直至最後幾乎完全不去看望。

  • 宋光宗的皇后李鳳娘是個有名的妒後和悍婦。宋光宗的妻子李鳳娘是因為相士的說法才成為太子妃,但是她的個性跋扈嫉妒,後來非常不受宋高宗和宋孝宗的喜歡,但是礙於皇家的面子一直沒有采取果斷措施,而李鳳娘也非常記恨對她很嚴厲的宋孝宗,不斷的在宋光宗面前挑撥他們父子的關係。

  • 宋光宗立儲之事也導致趙惇對父親疑懼不已。趙惇登基後只有一個兒子趙擴,又是皇后所生的嫡子,趙惇本意想立他為太子,只是考慮自己登基不久還不急於冊封。但是他的父親宋孝宗又出於當初立他為儲君的想法勸說趙惇立他的侄子趙抦為儲君,而且這個趙抦正是趙惇的哥哥趙愷的兒子。趙惇的感覺彷彿是父親要將自己的皇位還給哥哥一家,於是他和妻子李鳳娘對宋孝宗更加冷漠了。

  • 宋光宗登基後兩年左右,可能本身就帶有家族遺傳的精神病基因,再加上與父親相處的壓力,還有妻子李鳳孃的妒悍。使宋光宗開始出現精神病的跡象。趙惇有一次洗手,看到端水的宮女的手很好看,可能就表現出了一定的興趣,結果沒幾天皇后就讓人給趙惇送來一個食盒,打開一看正是那名宮女的雙手。後來一次祭祀大典之前,突然傳來他的寵妃黃氏暴斃的消息,宋光宗知道一定是皇后乾的,而且緊接著的祭祀大典上風雨交加,彷彿天神發怒,驚懼之下宋光宗開始出現精神病的症狀。

雖然宋光宗的精神病後來時好時壞,但是他的不孝之舉和皇后李鳳孃的跋扈干政已經引起朝野上下的不滿。宋孝宗臨死前希望能見宋光宗一面,但是皇后李鳳娘不予許,宋光宗竟然就真的沒有去。這在朝野內外就真的激起了眾怒,朝廷重臣聯合宋高宗的吳皇后果斷採取措施,強行禪位給趙惇的兒子趙擴,宋光宗就這樣被逼著禪位了。

終上所述,南宋的前三位皇帝的確都是禪位給太子,但是每個人禪位的原因都不盡相同,但是的確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連續內禪。畢竟在沒有權臣軍閥逼迫的情況下,這種現象還是很少見的。


圍爐品茗人


人家打破腦袋、刀光劍影拼命爭,也要爭一個皇帝噹噹。宋朝一共有18個皇帝,卻出現了4個太上皇,北宋一個,為宋徽宗,南宋三個,分別是宋高宗、孝宗、光宗,人家八十歲、九十歲了,屁股下的龍椅還沒坐夠,還要“向天再借五百年”,人家一朝4個皇帝提前讓位,不戀龍椅他戀什麼?

要總結宋朝4個皇帝齊了心似地讓賢退位,倒不是這4人胸懷有多寬廣,品格有多高尚,相反,這4個皇帝恰恰都是因為個人格局低下而做出的決斷,根本原因是什麼?缺乏擔當,沒有擔當,毫無擔當!

讀過二十四史中的許多史料,帝王傳記事略目之無數,發現兩千年封建史中的最大一個通病,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帝王中缺少職業政治家,我們常常讚歎擅長詩詞書畫的皇帝有才,但這卻恰恰是他們的致命弱點。詩詞書畫泛泛之好未嘗不可,但要成名成家,就必須花大量的精力浸淫其中,但如果時間都消耗在藝術上,國家大事要麼不去管,政事荒廢,要麼就交給他人管,小人弄權,兩者的結果都是國家弄得一團糟。

宋徽宗就是如此,一輩子就是與一幫愛好相同的大臣花前月下,酒肉穿腸,吟風弄月,小圈子一團和氣,一團文氣,唯獨沒有“政氣”,不但荒廢政事,還拼命搜刮民財,造成民不聊生,外敵乘機而入,國家旦暮之間就玩完了。宋徽宗就是如此,金兵一來,他就將帝位讓給兒子,卸擔子,丟責任,國家不亡才怪。怡情養性,人家玩得,皇帝是不能玩的,沒有一個文藝玩得好的皇帝能把國家治理好,亡國之君多在其列。

南宋三位皇帝,讓賢的原因與宋徽宗幾乎高度一致,毫無擔當。宋高宗到了晚年,因為一生推行求和的政策,國家是別國的附屬,自己是人家的侄子,受盡了金人的白眼和國內正義之士的批評,後來累了、煩了,便讓兒子當皇帝,提前退休。

宋孝宗接了位後,決斷草率,好高騖遠,北伐匆匆,失敗更快,向金求和的態度比宋高宗更急切,將國力和民生損耗殆盡,加上宋高宗太上皇的影響,後來也不幹了,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

南宋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繼位的宋光宗是個極端懼內的皇帝,老婆的話比父親的聖旨還靈,怕老婆怕得要命,這怎麼當皇帝?但他還是當了,結果他當皇帝,只在後宮陪老婆,不理朝政,放權不要權,只要老婆,國家糟蹋得不成模樣,宋孝宗死了,他作為兒子皇帝,竟不主持葬禮,一個“人”字都寫不好,還當什麼狗屁皇帝。

後來,在太皇太后的主持下,將他就地免職,把皇位傳給他的兒子,任命他為太上皇。所以,宋光宗也是因為沒有擔當才被迫讓位的。


帝國的臉譜


歷代王朝中,前三代皇帝接件選擇禪位,這是特別罕見的,中國2000年封建王朝歷史中,也只有南宋這麼做了。

為什麼會這樣?

第一位禪位者——宋高宗;宋高宗趙構在整個宋代是起到了一個承前啟後的作用,他是北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初封康王。

靖康之變時,趙構領兵在外,他成功躲過了那一場浩劫,他的父親、兄弟、妻子、女兒全都被金軍擄劫北上。


趙構身份擺在那裡,他很快成為全國的一個凝聚點,並被奉為皇帝。

趙構的帝位一直以來都不怎麼正,因為他既不是父死子繼,也不是兄終弟及,他是先被擁戴,後接受的張邦昌之禪讓。

他繼承的是張邦昌的皇位,而張邦昌之偽楚又是金國“以漢制漢”策略下誕生的一個政權,可以說,趙構是金國人間接所立。

金人不能坐視這種北宋遺留,當然就得“搜山檢海捉趙構”,宋高宗趙構一度被趕到海上去了,因為韓世忠的黃天蕩大戰,金軍自此不敢過江南,臨安小朝廷才慢慢安穩了下來。

趙構算是“中興”之主,但他也真的怕金軍,他沒有過過幾天好日子,這種不健康的皇帝生涯,他已經很厭倦了。

彼時金世宗血氣方剛,趙構年近花甲,兩國還是一種叔侄的關係,趙構得叫金世宗為叔。他覺得自己這是受到了侮辱,於是乾脆禪位,讓太子去叫。

既如此,趙構禪位也就順理成章了。不過雖然他禪位了,趙構在南宋朝廷中也都一直保留著不弱的影響力,不過他也算灑脫,退居二線後,他是真的不想幹涉朝廷之事了。

趙構退位後過得還不錯,他當了20幾年太上皇,81歲壽終,整個中國歷史中,活過80歲的皇帝也就幾位而已。


第二位禪位者——宋孝宗;宋孝宗並非宋高宗的親生兒子,他是宋太祖後代,之所以會如此,主要原因還是宋高宗失去了生育能力,而且他的唯一的兒子還夭折了。

宋孝宗從層層選拔之中脫穎而出,入嗣高宗,自然有他過人之處,他最大的特點是“孝”,這也是他被諡為“孝宗”的根本原因。

即便成為皇帝,他對趙構仍然是噓寒問暖,極度關心,趙構不得不感嘆江山託付得人。

高宗一朝,是“有恢復之將,無恢復之君”,孝宗一朝,是“有恢復之君,無恢復之將”。

孝宗皇帝銳意北伐,他給岳飛也平了反,不過他已經沒有了能打的將領,所以最終宋金之戰以失敗告終。


隆慶北伐的失敗,極大挫傷了宋孝宗的進取之心,宋金這種國力的不平衡進一步加劇,宋孝宗再也看不到任何光復河山的希望了。

誰不想做有為之君,以光耀青史?尤其皇帝還是明君,宋孝宗認為自己已經難有作為,他對皇位也漸漸生出厭棄之感,他對國家政務也不那麼上心了。

既如此,那就禪讓吧,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禪位於第三子趙惇,這便是南宋第三位皇帝——宋光宗。

這跟現在的某些辭職或者跳槽現象是差不多的,因為看不到未來,滿腔抱負難以施展,他們不想再這麼混日子了。

宋孝宗當然也不想混日子,不過他沒有地方可以跳槽了。宋孝宗做了五年太上皇,這跟他的養父宋高宗完全不能比,其實不止是年齡,宋孝宗的執政能力也一樣無法與宋高宗相比。


第三位禪位者——宋光宗;宋光宗趙惇不是老大,也不是嫡子,這讓他心裡一直都很膩歪,對,趙惇並不對父親感恩戴德,他一直小心翼翼,偽裝孝順,他害怕自己的哥哥哪天就把自己的太子位給搶走了。

這種不自信讓他心理一度有些扭曲,即便他的兄長們先後死在了他前面。

宋孝宗禪位後,宋光宗終於熬出了頭,他積壓在心裡的某些東西自然就流露出來了,他的“孝順之舉”自然是一去不復返。

宋孝宗不像宋高宗那麼灑脫,做了太上皇之後,他還想偶爾管一下事,他跟光宗建議,讓光宗立侄子為帝。

這個就觸了宋光宗逆鱗了,他本來就覺得自己不安全,現在又要讓他把皇位移出自己這一脈,他受不了了,更加不待見宋孝宗。


宋光宗自己疑神疑鬼也就算了,他還有個強勢善妒的老婆,這個老婆跟影視劇《都挺好》中蘇大強的老婆有得一拼。

宋光宗的這位老婆名為李鳳娘,也是光宗皇后,在她的干涉下,宋孝宗臨死相見兒子一面都沒能實現。不僅如此,宋光宗迫於老婆的壓力,整個人都開始有些瘋瘋癲癲起來,完全就是個瘋子皇帝。

這兩口子的表現激怒了朝中大臣,也激怒了宗室宮人,最終大家聯手發動了政變,擁立嘉王趙擴繼位,這就是南宋歷史上的“紹熙內禪”。

宋光宗禪位是被迫的,不過這也算是咎由自取了吧。


南宋前幾位皇帝還是比較有進取之心的,不過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他們都無法扭轉對金的頹勢,積貧積弱,是南宋無法擺脫的標籤。

金亡於宋前,對南宋的壓制被蒙元繼承了過來,並且更加強烈,南宋後面的皇帝們已經難以再改變什麼了。

最終崖山一敗,丞相陸秀夫抱著小皇帝跳海,軍民爭相殉國,海上浮屍十萬。

崖山之後無中國,南宋亡國,實在可悲、可嘆。


浮沉於史


自古以來,人類對於權力的慾望都是極為強烈的,為了爭權奪利,可以屍山血海,可以殺戮逆天。但是在南宋的歷史上,卻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前三位皇帝高宗趙構,孝宗趙眘和光宗趙惇,居然都是在自己盛年之時將皇位禪讓給了自己的兒子。難道他們對權力沒有慾望了?當然不是,南宋前三位皇帝集體選擇做太上皇,也是和當時的歷史背景息息相關的。

宋高宗趙構在位三十五年,選擇將皇位讓給兒子趙眘,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自己太累了,想休息一下。實際上這是他沒有擔當的表現,殺害岳飛是他一生犯下的最大錯誤,他對臣民的解釋是南宋力弱,無力對抗金國,只能議和,岳飛不聽,所以不得不死。但是話音未落,文官虞允文就率軍民於采石之戰中大敗金海陵王完顏亮的軍隊。這下子,南宋上上下下聲討趙構的聲音起來了,這不是能打敗金軍嗎?你幹嘛要一昧投降呢?趙構實在是倦了,累了,不想幹這個窩囊皇帝了。

宋孝宗趙眘算是南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他是積極的主戰派,在他任內,重啟隆興北伐,希望收復失地。奈何此時南宋朝廷沒有有能力的大臣,趙眘空有報國之志,在虞允文去世之後,主和派重新佔領朝堂。趙眘整天面對著吵吵鬧鬧的朝堂,當年的銳氣被消磨殆盡。最終,疲憊不堪的他選擇了和父親一樣的路,將皇位禪讓給兒子宋光宗趙惇,自己想安安心心度過晚年。

宋光宗趙惇禪位,卻不是自主自願,而是被大臣給逼的。原因是他本人有嚴重的精神疾病,經常不知所云,更麻煩的是他的妻子李氏鳳娘是一箇中國曆史上出了名的悍婦,經常控制光宗的想法。李氏生子趙擴,已經立為太子,但是光宗卻想改立自己的哥哥魏王趙愷的兒子趙抦。因為立儲之事,朝堂鬧得不可開交,趙惇的精神病徹底爆發了。國家不可能再讓這樣的人去治理,於是在公元1194年7月,在太皇太后,也就是趙構的妻子吳氏的主持下,一班大臣甩開光宗,直接宣佈趙擴登基,是為宋寧宗。而此時,瘋瘋癲癲的趙惇還在宮內發號施令,但是已經沒有人聽他的了。

總的來看,南宋前三位皇帝都不是昏庸之君,更不是暴君,都曾經有過王師北渡,收復 失地的決心。但是他們都缺少男人的擔當和勇氣,他們或是力不從心,或是能力欠缺,無法勝任,同時也受限於當時一些客觀的條件。最終他們選擇了引退,卸掉自己肩上的重擔,把壓力傳導給別人。他們的無奈之舉,卻似乎在冥冥中昭示了南宋王朝的歷史走向,沒有有擔當的領導人,這樣的王朝註定不會存在太長時間。


動如脫韁兔


南宋前三任皇帝,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都是在活著時就退了位,把皇帝寶座讓給了皇太子。

他們的禪位,其實都是受形勢所迫。

先說宋高宗禪位給宋孝宗。

宋孝宗不是宋高宗的兒子,而是宋高宗的養子。高宗本來有一個兒子,南宋初年苗劉兵變,他這個兒子飽受驚嚇,夭折了。自此以後,無論宋高宗多麼努力,都沒能再生一個兒子。

紹興二年(1132年),宋高宗聽從大臣的建議,從宋太祖的後代子孫當中選了兩個小孩,一個是六歲的趙伯琮,一個是五歲的趙伯玖,接入宮中,作為未來的皇儲來來養育。

趙伯琮和趙伯玖一天天長大,伯琮年長一歲,比較懂事,都到了宋高宗的歡心。直到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趙伯琮被立為太子,改名趙昚,就是後來的宋孝宗。

宋高宗在1162年五月立太子,本年六月就正式禪位,這一年,他才五十六歲,禪位後又當了二十五年的太上皇才死。

禪位的時候,他身體沒毛病(不孕不育除外),也沒有任何人逼他退位,好好的皇帝不做,幹嘛要當太上皇呢?

原因有二:

第一,他恐金,被金兵嚇怕了,讓養子趙昚替他當皇帝,等於替他擋槍,以後再面對金國的索取和侵略時,自己就不用再擔責任了。

第二,他知道自己投降賣國,罪過不小,假如死後再傳位,新登基的皇帝一定會翻案,不如趁著年輕,提前傳位給繼任者,繼任者一定感恩戴德,不會讓自己死後得到罵名。

現在再說宋孝宗禪位。

公元1187年,當了二十五年太上皇的宋高宗終於病死,而這時候宋孝宗已經六十一歲了。對於宋高宗,他打心眼兒裡感恩戴德——如果不是宋高宗,他只不過是一個閒散宗室,投胎八輩子也當不了皇儲;如果不是宋高宗提前退位,他未必當得上皇帝,因為還有一個同時入宮的競爭者趙伯玖呢!

宋高宗一死,宋孝宗就準備為這個義父守喪三年。皇帝守喪,怎麼能批閱奏章呢?怎麼有時間處理國家大事呢?所以宋孝宗立即命令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宋光宗——代替自己處理政務。

公元1189年,宋孝宗繼續為高宗守喪,本年二月正式退位,像宋高宗當年一樣當起了太上皇。

宋高宗禪位是為了找人擋槍,宋孝宗禪位則是為了完成守喪,還有一半原因是“倦政”——他懶了,累了,幹不動了,不想繼續當下去了。

可是他挑選的繼承人宋光宗卻是個笨蛋加混蛋,他怕老婆,耳根子軟,皇后李氏怎麼說,他就怎麼信。李氏傻大黑粗,性情暴戾,太上皇宋孝宗不喜歡她,她也不喜歡太上皇,曾經當著太皇太后和太監宮女的面兒,跟太上皇大吵。

公元1194年,當了六年太上皇的宋孝宗駕崩了,群臣請宋光宗主持喪禮,宋光宗竟然聽李皇后的話,斷然拒絕服喪。在那個重視禮法的時代,在任皇帝不給死去的皇帝穿孝,那絕對是天大的新聞和不可饒恕的罪惡,消息傳出,京城大亂,富人外逃,朝臣外逃,江山社稷威若累卵。

為了維護趙家江山,宗室大臣趙汝愚與太皇太后(宋高宗的妻子)密謀,廢了宋光宗的帝位,強迫他禪位給他的兒子趙擴,也就是後來的宋寧宗。


開周說宋


三位皇帝禪位的原因不同。

宋高宗趙構,是南宋的開國皇帝,在位三十五年。他在位期間,幾乎都是在和與戰的交結中度過的。一個字:累。因為遭受驚嚇,還弄得失去了生育能力,只能從本族中收養了一個養子,就是宋孝宗趙昚。趙構在位,文官既有忠臣又有奸臣,但他最信任的是奸臣秦檜。因為秦檜最懂他的心思,替他幹了許多他不便出面乾的事,也替他背了不少黑鍋。整個宋朝揚文抑武,南宋朝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仍然沒有改了這個毛病。對於武將防範非常嚴。岳飛抗金立下那麼大功勞,還是被宋高宗與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宋高宗害死岳飛,實際上也累,太勞心了。他當了三十五年皇帝,當累了,禪位給了養子趙昚。

趙構是位長壽皇帝,他禪位給養子後,又當了二十五年太上皇才去世。趙構雖然禪了位,但他的權利慾非常大,禪位後也沒有好好養老,也參與朝政,影響朝政。趙昚是個孝子,非常尊重他的意見,所以宋孝宗在位期間,基本上是兩個皇帝共同執政的。宋孝宗與高宗不同的是,在位期間給岳飛平了反,把秦檜拉了黑。趙構也沒有說什麼。秦檜其實就是趙構的背鍋俠。高宗死後,孝宗很難受,要給高宗守孝三年,所以禪位給了兒子宋光宗趙惇。孝宗禪位,守孝是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是當了這麼多年皇帝,前面總有個太上皇干政,有點倦了,煩了。所以甘願退到幕後當太上皇。

宋光宗趙惇是個精神病患者,他在位時,實際上是李皇后執政的。李皇后對於政事懂什麼?什麼也不懂。她就懂照顧孃家人,給她的孃家人封官加爵。所以宋光宗的禪位,並不是他主動禪位,而是大臣們無法容忍這個精神病患者和無知的娘娘共同執政,趙汝愚、韓侂冑等大臣在太皇太后吳氏的支持下擁立嘉王趙擴登基,是為宋寧宗。名義是禪位,實際上是在光宗不知情的情況下,將他趕下了臺。

春秋史社,專注於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歷史春秋網


禪讓制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是世襲製出現之前的一種政權交接形式,到封建時代轉變為皇帝自願地或被迫地把帝位轉讓給別人的制度。如果是讓給自己的後輩,稱為“內禪”,以區別於讓位給外人從而引起改朝換代的禪讓形式。

南宋前四個皇帝—高宗、孝宗、光宗、寧宗,都是通過“禪讓”的方式傳承帝位的, 這樣連續四代三次禪讓,在中國封建史上絕對是空前絕後的。

至於為什麼晚年都會禪讓給太子。通俗點來講,主要是南宋當時的險惡的政治環境有關。這個位子。權力雖大,坐著不開心,不安全!

先說高宗趙構,趙構宋一貫貪生怕死。可以說談金色變。建立南宋之始,金國的軍隊就對他窮追猛打,從南京跑到杭州,從陸地跑到海上,特別是完顏亮南下,差點又讓跑到海上。這些逃生經歷,使宋高宗認識到,皇帝雖然顯赫,但同時也是金人追擊的焦點,一旦遇有危難,皇帝的身份不僅臉上無光,還十分不便;但太上皇就不同,關注度會大大降低,逃命要容易的多,也安全的多。隆興元年(1163),宋高宗禪位的第二年,南宋軍隊被金兵打敗,消息傳來,宋高宗收拾行囊,馬上就要跑路。已經做好了逃命的架勢。如果不是已經禪位,他豈能說跑就跑。所以,跑路方便是宋高宗盛年禪位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次就是太子趙眘(shen),公元1162年,他已經在做太子三十年了,眼看著自己要奔四十,還沒登上皇位,心裡肯定有想法。如果等到宋高宗駕崩再傳位,趙眘很可能年過半百甚至年過花甲,這樣不僅不會對宋高宗有感激之情,反而會產生怨恨,故而禪位。有施恩的意思。

再說孝宗趙眘,宋孝宗是南宋最有作為的一位皇帝,為岳飛平反,銳意進取,意圖中原。對內,整頓吏治,懲治腐敗。休養生息,發展民生。幹得不錯。但是,他長期處於太上皇趙構制肘之下,恢復雄心早被磨沒了,加上年歲也不小了,對朝政也產生了倦怠。有了趙構的例子。

故而,淳熙十六年,孝宗禪位給太子趙惇,即宋光宗。

最後說宋光宗,他42歲繼位,典型的妻管嚴,而且在政治上沒有什麼作為,朝政混亂。跟孝宗孝順高宗不同,光宗對太上皇意見極大。後期基本上不去問安。紹熙二年,經過一場大火和冰雹的驚嚇,光宗精神有些許失常,行為乖張。太上皇彌留之際甚至死後的葬禮,光宗也不出席。朝臣及百姓嚴重不滿。

最後由太皇太后出面,主持禪位儀式,強行讓光宗兒子趙擴繼任皇帝。趙擴在極其勉強的情況下當了南宋第四任皇帝。即宋寧宗。與前兩次不同的是,這一次完全是不得已的情況下的禪讓。

綜上所述,四代皇帝,三次禪讓,卻是一代不如一代。一如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


歡迎有不同看法的在下面評論,歡迎關注我,吾乃常山的王子蟲!


小王看歷史啊


這事得從北宋開始說。

兩宋一共有四次禪讓。

(北宋)宋徽宗—宋欽宗、(南宋)宋高宗—宋孝宗、(南宋)宋孝宗—宋光宗、(南宋)宋光宗—宋寧宗。

這四次禪讓原因都不同,但是互有關聯。

1 宋徽宗—宋欽宗

宋徽宗禪讓就是為了甩鍋。

宋徽宗即位之後啟用新法,在位初期頗有明君之氣,後來因為蔡京等奸臣的引誘,耽於玩樂,國家情形一落千丈。金軍兵臨城下,受李綱之言,匆匆禪讓給太子趙桓。因為徽宗臨陣甩鍋,導致戰事不利,金人攻入開封,捋走徽欽二帝,北宋滅亡。

2 宋高宗—宋孝宗

宋高宗禪讓是因為當夠了。

因為宋徽宗臨時甩鍋,間接坑了自己在金國兒子趙構(後來的宋高宗)。高宗也是運氣爆棚一路跑回了南方,建立南宋。因為路上驚嚇過度,喪失了生育能力,宋孝宗不是高宗親生。

高宗當皇帝36年,事事順從金國,唯命是從,岳飛也殺了,自己做了這麼多就為了偏安一隅罷了。然而金兵還是攻過來了,自己這麼謹小慎微做的這些都沒用,完顏亮還派人痛罵羞辱了自己一番,高宗其實當時就情緒崩潰,跑後殿哭,準備繼續往南跑,“若更一日不退,則令放散百官”。即便金國退兵後,高宗基本也就沒心思在管事了,自己也老了,天天擔驚受怕,不如退位,出事還有皇帝擋在前面。

高宗既幸運又不幸,沒他那作死小能手的爹,沒有金國人把他爹和他哥捋走,輪不到他做皇帝。但是他這皇帝做的實在窩囊,他自己也不是個精明強幹之人,可以說時時刻刻生活在金國南侵陰影之中。當了36年窩囊皇帝,所以高宗當夠了。

3 宋孝宗—宋光宗

宋孝宗禪讓有兩個原因:一是自己的確年歲太大了,二是因為和兒子不合。

孝宗算是有作為的皇帝,要是放在北宋估計能搞個盛世出來。孝宗給岳飛平凡,起用主戰派人士,也有心收復中原,經濟上也搞得不錯,民生經濟也恢復了。

可是天不遂人願,偏偏孝宗碰上了號稱“小堯舜”的金世宗完顏雍。隆興北伐失敗了,孝宗只能認慫。金世宗說:“你們宋國皇帝以後可以不用做奴才了,世世代代做咱們家的侄子,咱家也默認你們上代皇帝為哥哥”。金世宗比宋孝宗大幾歲,宋孝宗也認了。

可是金世宗死了,金章宗完顏璟繼位,比自己小了快四十歲,宋孝宗拉不下老臉管個孩子叫叔叔,加上自己也是年事太高,宋光宗等得也是很著急。

宋孝宗趁著為宋高宗服喪,主動禪位給太子趙敦。四十三歲的趙敦終於盼到了朝思暮想的皇位。

4 宋光宗—宋寧宗

宋光宗禪讓最奇葩,因為怕老婆。

宋光宗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怕老婆的皇帝。光宗當了十幾年的太子,他老婆李鳳娘挑撥他和孝宗的關係。光宗也是當太子當煩了,跑去旁敲側擊問孝宗:

光皇(宋光宗)春秋已富,又自東宮尹天府入侍重華,從容啟上(宋孝宗)曰:“有贈臣以烏髭藥者,臣未敢用。”

光宗說有人給我染鬍子的藥,我沒敢用。孝宗一看兒子這麼說,心想圖樣,回了兒子一句:

上語光皇曰:“正欲示老成於天下,何以此為?”

“鬍子白了正好顯得老成,染鬍子做什麼?”

光宗碰了一鼻子灰,但是不死心,去找太皇太后吳氏,就是高宗的老婆,想通過太后活動活動。可是太皇太后也不傻,就私下問孝宗,孝宗說太子還需歷練,太皇太后就不提這個茬了。

光宗因此記恨孝宗,再加上李鳳娘挑撥,孝宗駕崩,光宗不去弔喪。

和兒子不合,也是孝宗退位的一個很主要的原因。

光宗不弔喪,大臣們不幹了,說你爹那麼好一個人,憑什麼你不弔喪?加上李鳳娘實在不招人待見,大臣們就把火都發到了李鳳娘身上,李鳳娘一看,直接逼光宗禪位給宋寧宗,反正寧宗是李鳳娘所生,當皇后和當太后沒什麼區別。

就這樣光宗就禪位了。╮(╯_╰)╭


沒溜冷知識


南宋偏於江南一角,由於遼金的侵略,南宋採取的上貢政策,得以存活,晚年皇位禪讓給太子,是形勢所逼,是內心羞愧。

趙匡胤黃袍加身,開創了宋朝,宋朝文官當權,面對遼金的侵略,逐步向南發展,更是在戰爭中皇帝被遼金抓走。

軟弱的皇帝,年輕倒還有恢復的念頭,到老時,自知恢復不可能,霸佔著皇位也沒什麼意思,乾脆交給後代來宏圖大志。

不曾想前三位皇帝都不行,都禪讓,形成慣性了。

可惜了大好河山,可惜了武將,禪讓從本質上解決不了什麼事情,形勢、羞愧,是他們的心理,眼不見,心不煩,躲在皇宮身處,想著恢復大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