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散文:马耲耙豁开冬天的冻土 点葫芦敲打春天的鼓点

乡情散文:马耲耙豁开冬天的冻土  点葫芦敲打春天的鼓点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农民种地没有现代化工具,都是原始的手工操作,比如:用耲耙耲谷子,糜子、高梁,用犁杖扣黄豆,刨埯种玉米等等。

在传统播种的时候,用最多的农具是耲耙。耲耙的样子同农村冬天跑在冰面上木爬犁相似,长大约200厘米,宽约60厘米,高约50厘米左右,底下是两只长木制耲耙脚,四个矮耲耙短腿,上面两个短横撑,中间一根通长耲耙大梁,大梁中间安装一个耠沟的耠子,耠子杆的斜度很有讲究,太陡了豁垄的沟太深,角度小垄沟太浅,调节深浅靠的是一个插销,在上面左前角柱上安装一根铁锨把粗的耲耙扶手,供赶马耲地的人掌握方向和准确度用。

用耲耙懐地一般用四个人,一个人是赶马的,这个人基是车把式或者有多年种地的老庄稼人,他一面赶前面拉耲耙的两匹马,一面用手掌握耲耙在垄沟里前进的方向,耲耙下面的两条腿必须在垄沟中间,稍左右偏一些,垄就豁偏伤了,庄稼就不能种在垄台上,以后趟地就容易被趟掉。

在耲耙后面的人是负责点种子的人。当时,点种子用的是点葫芦。我当年在农村干活的时候,听说点葫芦这个名称就感觉奇怪,不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后来大查资料才知道,原来南方人用的是葫芦做的,他们在葫芦上部侧面开一个鹅蛋大小的圆孔,掏光里面的葫芦瓤子用来装种子。点葫芦的筒子,是竹竿做的,中间打通使种子能顺畅地通过。我们这个地方是用木板钉成一个正方形长筒子,筒子后面连接一个很长的白布口袋,口袋用以装种子。前面开口处,用蒿子杆编成篦子绑扎在上面,篦子的疏密可根据种子的粒径随时调整。同时,还要选两根顺直的帚高粱空壳穗子,前端用剪刀剪齐,顺着筒子方向绑扎牢固。这叫点葫芦苗子,前端的宽窄可随时调整。它的作用就是使种子撒得均匀,疏密一致。

乡情散文:马耲耙豁开冬天的冻土  点葫芦敲打春天的鼓点

手持点葫芦的人都是些经验丰富的老把式。开始播种前,在地头把种子装进葫芦里,然后用一只手捂住天窗,慢慢将葫芦头抬高,让种子灌满筒子。再把筒子对准犁杖豁好沟,找准倾斜角度,一边迈着轻盈而均匀的步子,一边有节奏地用小手指粗细的点种棍“梆梆梆”敲打筒子。种子通过篦子蹦出来,落在点葫芦苗子上,再均匀地扩散开撒进豁开的垄台上。

第三个人是滤粪的人。这是个力气活,一般都是小青年来完成,他用粪箕子装来土粪,均匀地撒在点种子的垄台上。

最后面的一个人是扶拉子的人,拉子相似于v状横放,是木头做的,前张口处宽出垄台,上面安一个比人矮的一个木头把手。人用力往下扶着,在耲耙前进中把豁开的土恢复原来的位置。有的时候,耲耙的后面还有跟着踩格子的妇女。

耲地需要大家密切配合,每个人的工序不能有半点马虎,马走快了,点种的人跟不上,失去了节奏,种子撒不均匀,出苗时就会缺苗断空,影响收成。持点葫芦人走慢了,拉子就要推他的脚后跟,容易摔跟头。

当年初春的大地,是非常热闹的,阳光明媚,春风拂面,布谷鸟唱歌,大雁扇动着翅膀在飞翔,人欢马叫,“嘚、驾、驭、喔.......”人们吆喝马声,甩响的红缨鞭声,男女社员们时不时地发出的笑声,绘成一幅美丽农耕组图!

乡情散文:马耲耙豁开冬天的冻土  点葫芦敲打春天的鼓点

乡情散文:马耲耙豁开冬天的冻土  点葫芦敲打春天的鼓点

乡情散文:马耲耙豁开冬天的冻土  点葫芦敲打春天的鼓点

乡情散文:马耲耙豁开冬天的冻土  点葫芦敲打春天的鼓点

乡情散文:马耲耙豁开冬天的冻土  点葫芦敲打春天的鼓点

乡情散文:马耲耙豁开冬天的冻土  点葫芦敲打春天的鼓点

乡情散文:马耲耙豁开冬天的冻土  点葫芦敲打春天的鼓点

乡情散文:马耲耙豁开冬天的冻土  点葫芦敲打春天的鼓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